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郁李硬枝扦插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郁李硬枝扦插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研究比较了郁李硬枝插穗在不同扦插基质上生根情况,及不同生根剂处理生根效果,结果表明:(1)郁李硬枝扦插基质生根率河沙或珍珠岩大于草炭土、园田土;(2)经生根剂处理后生根率与对照组差异性:ABT、NAA处理差异显著,高浓度GA处理差异显著,IB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3)ABT生根剂以2mol/L的浓度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4.53%。

关键词:郁李 硬枝扦插 基质 生根剂

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蔷薇科、樱属。落叶灌木,高约1.5m,小枝纤细,叶卵圆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浅重锯齿,花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2-3朵,花梗长5-10mm,花直径约2cm,倒卵形,花瓣粉红色或近白色,核果近球形,直径约1cm,暗红色,光滑而有光泽,花期3-5月。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花、观果树种。常与棣棠、迎春等其他花木配植,也可作花篱栽植。郁李常规用种子繁殖,但是种子繁殖花色变化大,花色的不确定性限制了郁李的使用,本文旨在通过无性繁殖试验,解决生产用苗花色稳定的问题,从而扩大其园林利用。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采集及处理

材料采集:以开粉红色花的优良种源材料作为无性系材料,剪取芽间距短,灰绿色,柔韧弹性好,粗度为0.5-0.6cm的一年生粗壮硬枝。

插穗剪取:将枝条剪成插穗,要求长度10~15cm,每个穗条带2~3个饱满叶芽,插穗上端是平滑的平切口,距离顶芽2.5-3cm,在底芽的侧下方0.5cm处剪成马耳形平滑切口。

扦插床准备:插床长2m,宽1.1m。床高15cm,底部设有渗水孔,厚度15cm,每床设一种处理。

扦插要求:温室内进行,控制温度18±2℃,相对湿度70%-75%,自然光照。扦插基质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5L/m2,2~3天后扦插。2013年4月15日采穗,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2,株行距10cm×10cm。

1.2 试验方法

1.2.1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选择河沙、珍珠岩、草炭土、园田土为扦插基质,扦插后60 d,检验生根情况。

1.2.2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以河沙为扦插基质,插穗分别用ABT、GA、IBA、NAA处理,浓度分别为0.5mol/L、1mol/L、2mol/L、3mol/L,处理时间10min,插穗浸入深度为3-5cm,以水处理为对照组, 扦插60d后检验生根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硬枝扦插的试验结果

以河沙、珍珠岩、草炭土、园田土为扦插基质,扦插60 d后,每种基质随机抽取50个样本,调查生根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1)表明:河沙、珍珠岩对插穗生根影响不显著(P> 0.05);河沙(珍珠岩)、草炭土、园田土对插穗生根影响差异显著(P 草炭土>园田土,河沙或珍珠岩生根率50%左右,草炭土生根率25%,园田土20%。调查发现草炭土、园田土含有营养成分高,微生物活跃,造成部分插穗成腐烂,影响生根。因而郁李扦插育苗基质应采用河沙或珍珠岩。

2.2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结果

插穗用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处理10min后,扦插于河沙基质上60天后,随机抽取50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表2):ABT、NAA促进生根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IBA 促进生根作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低浓度的GA促进生根作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小于等于0.5mol/L),高浓度的GA促进生根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大于等于1mol/L)。IBA促进生根作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ABT、NAA 、GA生根效果与CK差异显著(P

3讨论与结论

研究表明,用河沙或珍珠岩作为基质对郁李进行扦插时成活率高于草炭土或园田土,河沙、珍珠岩、草炭土具有较好的透气、保温和排水性能,园田土透气、保温和排水性能较差,草炭土、园田土土壤肥力较强,微生物活跃,试验中出现烂根,影响成活率。可以推测郁李扦插成活的关键是保温、透气、保水,控制微生物。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郁李扦插苗的生根也有不同的效果。本文从4种生根剂中初步筛选出有利于郁李插穗成活的生根剂,并确定了其最佳浓度比例。

本项研究的具体结论为:

(1)郁李硬枝扦插应以河沙或珍珠岩为基质;

(2)郁李用ABT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

(3)用2mol/L 的ABT处理郁李插穗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4.53%。

参考文献:

[1]刘建敏等.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郁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福建林业科技. 2012.03.39-41.

[2]王涛.植物扦插繁殖技术,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3]森下义郎[日].植物扦插理论与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

[4]周以良.哈尔滨:黑龙江省树木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