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装之珍华,之藻绣 书画装裱的历史以及流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装之珍华,之藻绣 书画装裱的历史以及流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裱画历史悠久,经验纯熟,是中国书画不容忽略的一环。通过不断探索、演变和发展,中国书画装裱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特色的优良传统。

中国书画的装裱兴起于唐代,一改旧时单篇卷轴形制,根据书画的体量,逐渐形成了三大基本装潢形式:挂头、手卷和册页。其后宋代的书画装潢继承了唐之前的传统工艺,完善了挂轴与册页的装潢,又独创新格,形成了书画装裱史上的最高峰。宣和及绍兴御府的装裱形式在当时独树一帜,受到正统的认可,并一直得到沿袭。明代更多是对宋代书画装潢品式的继承和改进,并在苏杭和北京一带出现了有地区特色的装裱法和式样,从而对后世的装潢工艺的多样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清代存留的书画装潢形式更加多样,品式繁多,是对前世的汇聚融合,并带有康熙、乾隆两朝和晚清这两个时期的显著特点,从整体范畴来看,清代书画装裱的发展与时代的发达或衰落基本趋于一致。到了民国时期,民间私人装裱行业逐渐兴旺。民间裱工因北方、南方的传授不同,手法各异,从而形成了北裱和南裱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南裱指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装裱工艺,也称苏裱。苏派装裱的特点是细致、裱褙薄软、颜色搭配淡雅、小巧玲珑。北裱也称京裱,因受到宫廷的影响,其裱件的特点是色彩艳丽大方,裱褙浑厚,北方的裱法朴实大方,和谐统一,装置切贴、气势磅礴。

装裱字画具体包括对纸和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裱、装潢,古旧书画的去污、揭补等,过去称作“装潢”、“裱褙”、“装池”,也有称之为“装褙裱轴”。装裱最重要的是画心,首先要托好画心,再装上四周的绫边,加覆被纸,然后上墙贴,下墙要压装,装上天地杆和画绳,自此装裱基本完成。而衡量装裱的优劣基于四点:平、软、薄、光。平,即画铺开后是否平整;软,覆被纸的浆糊是否合适;薄,纸的应用是否薄;光,是最后一道工序。 而历史传世书画由于原装裱不佳或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遭朽断裂,需要重新进行装裱。这需要采用传统的修复装裱技术,给以揭裱修补,以便继续长期保存。而整个装裱工序中,无论新画的装裱还是旧书画的修复,托画心都是最重要的工序。以旧书画的装裱修复为例,首先把画心从老裱的绫子上分离下来,之后平铺在案子上,用80度的热水清洗,直到水较清为宜。后染色,最后修补,并以无修补痕迹为佳。

中国书画装裱的各种款式

中国书画装裱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挂轴、手卷、册页。每一大类中因装饰和做法的差别,又可分为若干种。挂轴分一色式、两色式和三色式。手卷分天头、隔水、画心、银手和托围。册页也分三种,即蝴蝶装、推篷式和经折式。另外还有镜片、横批、条屏、对联、通景屏等不同的式样。

一色式装裱

一色式装裱上下两边都是一色,故此得名。材质为绫子。形制分为挖镶和正镶。挖镶指从整块绫子挖下,并不裁成两个边。正镶需要裁成两个边,一个天地,材料上更为节省。

两色式装裱

传统的两色式装裱是由圈档、天地头和惊燕组成,也分挖镶和正镶两种。圈档是镶在画心的边和隔水,颜色根据画心的颜色配染。惊燕主要用来装饰,颜色与圈档的颜色相同,其隔水材质为绢。天地头的材质为绫子,在晕染的时候,会从天地上裁切一部分做成隔水。

三色式装裱

三色式与前者最大的区别即在圈档和天头的中间再加一层,一般三色式,圈档材质为绢,复隔水材质为绫子,天头也为绫子。复隔水比圈档的尺寸略小,视觉上更为美观。

旗杆边式装裱

现今款式中旗杆边居多。旗杆边为两色,从美观的角度而言,大体对相对较宽的书画进行装裱。从隔水到天头,从上到下做成两个旗杆边,视觉效果相对明显。

宣和式装裱

宣和式装裱大都用在斗方上,视觉效果典雅稳重。大体颜色分为宣和两色和宣和三色。以两色为例,上下为隔水,深色小边不到头,隔水和天头之间,保留在5分左右。画心、隔水、天地要求精准,略有偏差会影响整体书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