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生有幸董小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生有幸董小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绣有名。苏州有座“董家绣庄”,因活计精致而小有名气;因为刺绣接近于绘画艺术,这董家便颇有些书香气息。女主人白氏之父是个老秀才,平生不得志,便将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托夫妻融洽之情,便为女儿起名董白。董白13岁时,父亲突然病故。料理完丈夫后事,白氏不愿在苏州旧城中睹物伤怀,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城外半塘河滨筑下一座幽室,母女二人在城外过起了悠闲恬淡的日子。

明末政治腐败,天下陷入战乱之中,城内的“董家绣庄”由伙计当家,两年后算账时,非但没有进入,反而对外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白氏气得病倒在床,生活重担一下压在了15岁的董白身上。债务加上药费,董白便答应了别人的引荐,去南京秦淮河画舫中卖艺。因为出落得姿容秀丽,鸨儿见其直如一方美玉,当即说道:“西域的大宛出美玉,就叫董小宛吧。”从此,董白更名董小宛。

董小宛天资巧慧,容貌娟妍,超尘脱俗的气质很快就在秦淮河上下出了名,但她孤芳自赏,自重自爱,又决不肯听凭客人的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儿的进项,二人发生争执,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脚回到了苏州,索性将自己卖到了半塘子的妓院,陪酒,卖笑,时时陪客人出游。陪客出游,小宛最有兴趣,能有出游雅兴的多是些上了年岁的文化人,从不喜插金戴银的董小宛与之一块醉心于青山绿水之间,素洁天然,不时给客人以婉媚娇笑,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什么可憎之处。

江苏如皋人冒襄(冒辟疆),素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在南京参加过几次乡试,因为他自有见地,针砭时局,所以屡试屡败。第三次应考前有点闲暇,好友方密之介绍说秦淮河新来了个冰清玉洁的“冷美人”董小宛,在青楼女子中别树一格。冒襄觉得冰清玉洁正合自己的心意,便与方密之特意前往造访。他二人去时,偏巧是赌气的董小宛离开了秦淮河的时节。乡试放榜,冒襄又一次名落孙山。他没有失望,径自收拾了行装,转往苏州闲游。

在苏州访胜探幽时,冒襄打听出小宛在半塘待客,他专程前去拜访,而小宛已受人之邀,出游烟波浩淼的太湖去了。连去几次,次次扑空,直至准备离开苏州之前夕,没抱多大希望了,却终于得以相晤。深秋寒夜,小宛刚刚参加一个酒宴归来,微带醉意地斜倚在床头,见了客人,想挣扎起身,却是坐起身都有些摇晃。侍婢在床头摆了坐凳,冒襄坐了下来,作了自我介绍。小宛听后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钦佩已久!”这“四公子”是结社金陵,伸张正义的冒襄、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皆少年才士,终因势弱力薄,空际过云,未成什么气候,反遭阉党摧折。冒襄没想到一个风尘女子对他们匡扶正义之举竟大感兴趣,也不由得对这个素衣淡妆、酒后神倦的女子肃然起敬,她虽醉眸朦胧,娇弱不胜,纵谈时局却思路清晰,颇有见地。谈了约有半个时辰,冒襄告辞离去。

翌年春天,冒襄再到苏州半塘寻访,听说小宛陪钱谦益游西湖去了,不知何时能归。冒襄只好悻悻而去。转眼又是一春,冒襄奉母命往襄阳去看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冒起宗,经过苏州,又去半塘寻访小宛,这次小宛又陪客人远游黄山去了。冒襄自叹:“竟是如此无缘!”到襄阳小住一段时日,又返苏州,冒襄便再无心思去半塘了,他怅然若失,只身雇一小舟,郁郁地沿着半塘河前往虎丘,小舟漫无目的地穿过一座青石桥,眼前现出一派绿盈盈的柳林,柳林深处竟隐隐透出一幢小楼的檐角,柳浪轻拂,如诗如画……冒襄一时有了兴趣,命舟子将船系在柳树上,他则登岸向小楼走去。

院门紧闭,悄无声息,冒襄唤了几次,才有一小丫环开门,一打问,此处竟是董小宛的家。此时董母新丧,刚办完丧事,小宛正忧伤地病在床上。丫环通报之后,将冒襄径直引入了小宛的卧房。事过三年,这是第二次相见,上次小宛是娇憨轻醉的笑容,这次却是凄怆含泪。冒襄满怀同情地安慰一番,且述说了自己这几年多次寻访而不遇的经过……见她病体虚弱,遂又早早告辞。这一日的遭遇,仿佛鬼使神差,连冒襄自己也想不透小舟为什么就那样不知不觉地驶进了柳林深处。

第二天一早,冒襄忍不住又雇小舟来到了半塘河畔之柳林。二人并未相约,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柳阴下相迎。冒襄从舟上望见她,直如星妃临水而脉脉盈盈,又似峡女行云而朝朝暮暮,浅艳媚丽,宛若仙姬。一夜之间,她的病竟然好了大半。小宛将他迎到屋里,奉上茶后,幽幽地自言自语:“此番公子前来,妾身的病竟不药自愈,看来与公子定有夙缘,万望公子不弃!”冒襄试探地问道:“小生与姑娘交浅言少,姑娘难道不为此话而后悔吗?”小宛禁不住倒在他的怀里,嘤嘤地抽泣起来……

董小宛与冒襄于崇祯十六年(1643)初春赶到冒家,冒家通情达理地接待了小宛这位侍妾。冒襄之父也从襄阳辞官回家,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宁静的生活只过了一年,清兵入关南下,冒家的家产在战乱中丢失净尽。在节骨眼上,冒襄病倒了,小宛将一张破草席摊在丈夫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日夜服侍,丈夫恶寒发颤时,她紧紧将他抱在怀里,从无厌倦之色。冒襄连病数次,最后一次背上生疽,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搂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

艰难生活中饮食不继,加上接连数次照料丈夫,冒襄病愈时,体质极度亏虚的小宛却一下病倒了。顺治八年(1651)正月,在冒家待了八年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她疲惫的双眸……在冒家一片哀哭声中,28岁的董小宛走得那样地安详。冒襄长寿,活了82岁;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屡次拒绝清官吏的荐举;他怀念董小宛,以血泪之笔,写下了《影梅庵忆语》来寄托永久的哀思。

自清兵占领南京后,秦淮八艳风流云散。柳如是自沉未遂,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出家修行,顾横波随龚鼎孳去了北京,郑妥娘随杨文聪殉难于贵州,陈圆圆被战云裹挟而去,与“红颜薄命”的总局比较而言,董小宛在个人爱情上虽只八年,艰辛历尽,作为红颜知己,为冒襄而憔悴,总还算是幸运一些了。名士与名妓在爱河里的幸运旅程,虽然时日有限,已经是凤毛麟角,很难得了。

摘自《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