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发展与市场推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工具,源于早先各种讨论会或沙龙的手稿。目前,学术期刊已经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分支之一。传统的学术期刊以内容为根本,并不存在任何商业或市场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的种类日益增多,表现形式和发行渠道日趋多元化。社会分工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也开始体现专业化,出现了专门负责期刊生产经营的期刊社,以及专门从事期刊发行的商等。这种社会分工客观上促进了期刊业的发展,如大范围的发行、快速数字化进程以及先进检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大大提高了期刊出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内容的可发现性,在方便读者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学术交流的步伐。
学术期刊是研究内容的载体,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内容本身,还体现在内容的传播和被使用上,良好的商业化发展和市场运作恰恰是实现后者的必备手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期刊商业化发展与市场运作采用不同的模式。作为期刊的生产和经营者,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发展与市场运作日益成为期刊社的重点工作。
期刊出版环境的变化
1665年,世界公认的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汇刊》出版。学术期刊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需要交流,需要以正式的文章形式搭建永久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重复的研究工作。尽管图书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出版。随着期刊的数量越来越多,刊物的重点越来越体现在主编、声誉和各种排名上。
传统期刊的模式至今还依然大量存在,但期刊的出版环境却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各种相关人员的需求变化,各种质量、相关度和可用性指标的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以及越来越多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等方面。在数字化出版方面,明显地出现了传统印刷向在线出版的转变。与期刊相关的要求也出现了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即时性、相关性和可用性等方面,使用者往往要求随时、随地以便捷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信息。
作为学术期刊社,除了传统的获取、证实、改进、保存、组织和传播研究信息外,还需要考虑提供适当的工具,使各种信息能够方便地与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内容的可发现性和可获取性。另外,要成为出色的出版机构,需要更多地参与研究过程,而不仅仅是充当信息服务商和流程的被动处理器。
用户需求将改变业务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研究的深入,科学的迷宫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信息往往过于丰富。提供先进的检索技术,提升信息的可发现性和可获取性,与研究团体更多的交流,同时利用各种专业的社交网站开展各项工作显得很迫切。
最近,在一项针对涵盖215个国家2414名研究人员使用社交网站的调查发现,在知晓和使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即很多研究人员知道社交网站,但并不一定会使用它们。排名在前的研究人员社交网站分别是Skype、Wikipedia、YouTube和GoogleDocs,这些社交网站对于研究人员的首要作用是联合写作。调查问卷的所有回复结果在不同年龄段上没有什么差异。
在该项调研中,我们还针对读者对期刊社的期望作了问询,结果显示读者期望最大的是出版内容能在所有平台上使用,其次是文章中数据能有相关链接,以及能使用更多的多媒体等。
新的信息载体带来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变化。随着信息交换的速度空前加快,支付的形式也从单一的订购模式发展为贷记模式、即时付款以及单篇支付等。同时,除了全文以外,文摘、视频、音频和附加的数据等都可以作为附属产品进行分类销售。
目前,开放获取出版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盛行,社会科学领域还在尝试和摸索阶段。根据运营主体分类,不仅有期刊社主持的开放获取项目,还有由大学以及专业的研究机构托管的各类知识库。开放获取虽然具有免费传播的优势,但并不能摆脱传统的价值链条,即必须有人为信息的传播埋单。因为成本从机构转向作者,这给一些落后的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带来一定障碍,同时定价和业务模式也存在未知因素。假设价格设定没有灵活可行的机制,在收入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会影响运营机构增加投入的积极性。
独特定位与精准推广
期刊发展的重点在于确保内容的质量和主题领域的独特性,对目标人群、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提升刊物的品牌效益,以及如何发现和利用相关的网站与合作者实现上述目标。主编和编辑委员会是内容质量的关键,他们直接决定刊物的品牌和声誉。很多主要期刊社采用的独立主编模式,能够保证内容的可信度、完整性以及专业化和细分化。
尽管刊物的内容本身有价值,但随着海量信息的产生和流通,有必要针对刊物的目标群体进行特定的宣传。很显然,宣传的方式已经不知不觉地回避了直接推广和纸质材料,更多地使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等,主要关注增加作者群、提高使用量和促进销售等方面。在推广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所要推广的对象是潜在的作者还是现有的作者,是图书馆员还是终端使用者,等等。除了传统的高等教育领域外,还必须关注各类公司和其他行业。
其次,刊物的推广可以基于多个层面,例如有学科层面、刊物层面、特定期次、特定主题乃至指定的某篇文章、某个片段或某个观点。在竞争方面,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投稿、用户为什么订购,从学科的覆盖领域、编委队伍、作者群体、排名、刊物的历史以及出版文章需要的时间等方面来突出品牌特色并提升编辑服务。利用学术网站,对知名的思想引领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进行采访,制作播客,并不定期提供一些免费的内容。会议是刊物推广的重要场合,通过参加各种会议、赞助宴会,在会议期间召开编委会议,参与主题发言和各种小组讨论,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收集各种观点,结合刊物的编辑范围做到有的放矢,找出真正的目标人群,这些对刊物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术期刊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
印刷、邮政与交通事业的发展,使期刊的大范围发行成为可能。随着期刊读者数量的增加,更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对期刊的出版与经营产生兴趣。期刊的商业化出版受政府对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影响。国际期刊出版业在初期受到当地政府或者教会的严格限制。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许多欧洲国家开始逐步废除出版前审查制度,实行追责制。期刊的出版也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
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大型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其中,少数资金雄厚的大集团时常兼并一些著名的期刊社,期刊出版业的垄断性日益加剧。在美国,20家大公司拥有美国主要的期刊社的产权,它们年度营业额之和,约占美国期刊出版业年度营业总额的一半。形成国际学术期刊集团化经营的深层次原因是,学术期刊的内容环节需要专业化、细分化,而发行和传播方面则需要市场化、集团化。无论采用独立主编、专业编辑、收购或和学(协)会、研究机构、大学合作,国际学术期刊大多遵循的是“经营与学术分离”的出版原则,即使全额收购一本或者一个出版机构的若干刊物,通常都会保留和继承原有的编委队伍;独立主编、专业编辑、学(协)协会或者研究机构只决定出版的内容,不对刊物的经济效益负责,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并不受商业因素的干扰。另外,集团化经营还有效避免了学术机构之间的直接竞争,更加有利于学术交流。
数字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术期刊的集团化经营,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语言的内容在同一数字平台出现成为可能,在方便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同时,以较低成本体现出规模效益。众多大型的学术期刊并购项目都发生在数字化背景下。基于体制的因素,中国的学术期刊还大量分散在各个研究和教育机构,尽管有中国期刊网等信息服务商收集了大量期刊的内容,但双方的合作仍然是松散的,同样的内容往往同时出现在不同的信息服务商平台,属于二次出版合作的范畴。大量期刊出版机构在数字化发行方面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刊物的发展,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的情形下,也没有完全实现经营与学术的分离,这在某种意义上不仅限制了机构的发展,同时也阻碍刊物学术水平的提高。
不同于出版业的发展,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所产生的世界影响力有目共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学显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商业和管理领域。尽管目前在该领域公布的研究成果主要出自欧洲和北美,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的增长正在改变整个世界。商业和管理的研究必须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紧密关联,进而带来不同文化间交流的客观需求。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正在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最热门的地区之一,其中自然包括出版行业在内。
新技术具有完全改变研究工作流程的潜力,这一点是我们必须相信和适应的。所有的出版机构和信息提供者都必须考虑将来人们会如何使用各种信息,并根据用户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以文章的形式为例,未来的文章不仅有题名、文摘和全文等内容,还有动态的音像、数据表格和趋势图嵌入,以及有关文章应有尽有的各种相关信息,如作者采访录、博客、主题论坛等。
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影响因子会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预计从2014年开始,全球会出现期刊使用因子和文章使用因子等深度分析工具。美国的科技公共图书馆(PLOS)已经开发了科学技术领域基于文章层面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文章使用统计、参考文献数量、网上读者评价、由读者投票的文章排名等。
可以肯定,期刊出版机构进行大量投入以适应这些新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全球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关注来自中国和关于中国的内容。中国的期刊出版机构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合作,提高内容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使用,分享全球的用户和网络,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基础建设,最终达到在全球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纵观期刊业的发展历史,开始由少数综合性刊物起步,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性、主题性刊物的出现,学术期刊出版形成细分化趋势。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跨学科研究成为普遍现象。此外,数字化检索技术的发展,使读者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检索和浏览,读者越来越不关注刊物的名称和出处,超级期刊开始出现。可以预见,期刊业正在经历一个“合―分―合”的轮回。对于多数具有国家经费支持的中国期刊出版机构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就内容编辑、技术投入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做出努力,不仅能够获得较大发展,而且孕育着巨大的内外部市场潜力。
作者Vicky Williams系Emerald 出版集团市场部经理
方理华系Emerald出版社中国区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