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社区银行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种成功的银行经营模式,它能有效降低道德风险,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填补局部地区金融服务真空,因此在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存在法律、产权结构、市场定位、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为此应该从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公司产权治理结构等措施入手,改变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缓慢的现状,促进社区银行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银行;制约因素;法律监管;市场定位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8-0111-03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10日,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对743家社区银行进行调研,了一份题为“金融危机对美国社区银行的影响:困难时期的新机会”的研究报告,称在金融危机中社区银行在新增存款,开拓新客户,市场定位和保持财务稳健等方面的能力反而大为提升,其表现优于大银行。这说明了社区银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一)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相对于大银行,社区银行员工更熟悉本地的市场客户,在审批企业和家庭客户贷款时,不仅关注客户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等“硬性信息”,而且还会考虑借款人的性格特征、诚信度、家庭历史与家庭构成、日常开销特征、家庭与银行的关系、企业经营中的暂时困难等个性化的因素,也就是比较注重“关系金融”和“软性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银行放贷过度依赖“硬性信息”导致的银行与客户关系公式化、僵硬化和“人性化关怀服务缺失”的缺陷,克服大银行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更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一问题,并大大降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聚集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据统计我国的民间资本已经超过了12万亿元,而财政部公布的国有资产总规模也只达到11万亿元。但是此前我国没有将民间金融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如此巨大的民间资本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增值能力。不仅如此,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民间金融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可见,发展社区银行,可以将民间资本纳入国家正规的金融渠道之中,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逐步消除金融结构的二元化,遏制民间非法金融的蔓延,使民间资本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效益,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三)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融资困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70%以上的信贷资金,基于风险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以及“抓大放小”、“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大银行往往将资金提供给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因经营的不稳定性,抵押物品的缺乏和财务信息的不透明等自身缺陷,很难获得大银行的资金支持。与大银行相比,社区银行以服务社区为宗旨,其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层级简单,信息反馈的期限较短,经营决策灵活,能够克服大银行服务同质化缺陷,较好地适应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效缓解和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四)填补局部地区金融服务真空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空间逐步增大,社区蕴含着大量的金融需求。但是,我国的金融体系中缺乏专门为社区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中小企业和居民以及农户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而大银行将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资金供求矛盾,形成了所谓的金融服务真空。而社区银行恰恰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有利于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市场,引导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稳定金融业整体秩序,减少同业竞争及控制金融风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制约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探索社区银行的发展道路,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业银行已经将业务开展到社区,但是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社区银行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异,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一)社区银行的发展存在法律障碍
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和高效的金融监管保驾护航。然而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对各种银行机构采取一般化的统一规范,并没有专门针对社区银行的建立、经营管理和退出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事实上,社区银行与大银行在资本构成、组织形式、市场定位、经营地域范围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现行的一统化的金融法律规范,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对社区银行的运营管理也无法有效监管。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必要的金融法律法规的约束,社区银行很难实现服务社区的设立宗旨,并且很容易走上与大银行趋同的信贷高度集中的老路。
(二)社区银行产权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现有的社区银行主要源自于城市中小型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改造,这些银行原来的产权关系就不甚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也相对薄弱。在社区银行改造过程中,资本结构单一、股权设置不合理和产权关系不清晰等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对设立社区银行的发起人资格、股东人数、持股金额和持股比例等均无明确规定,因而股东有可能通过募股、扩股、转让等方式实现控股,导致股权结构失衡,最终导致内部人控制。
(三)社区银行市场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社区银行普遍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问题。很多社区银行没有把为社区中小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这些银行虽然设在社区,在经营管理中却没有“社区”概念和“社区金融”意识,其目光更多关注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这种不可遏制的“做大做强”的冲动,使社区银行逐渐背离了服务社区的设立宗旨,不自觉地陷入和大型银行的同业竞争。这不仅不利于社区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也使得金融结构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四)社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较差
社区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从存款、理财咨询、保管箱、消费信贷、各种转账到收费以及购买保险、债券、投资基金等
无所不包。但是受资产规模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区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够,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功能缺乏,影响了社区银行为社区企业、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金融服务的能力。另外,由于各项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足,造成银行对客户投入成本的巨大浪费。
此外,缺乏必要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扶持,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征信体系不完善,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因素,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我国当前的银行监管体系是基于监管国有商业银行的运作而制定的规章制度,但是社区银行作为一种民营银行,其运作方式与国有商业银行不尽相同。由于社区银行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它的监管也必须要由市场来做。
1、建立社区银行的准入机制
由于资产规模较小,和大银行相比,社区银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其市场准入规则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该制定社区银行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对拟建的社区银行进行资格审核,包括对资金、章程、股权结构、监管措施、可行性报告的审查。严格规范的审批和筛选制度可以防止有不良动机的银行从业者进入,避免社区银行成为地方官员或少数企业家的牟利工具。
2、制定针对社区银行的经营监管法规
要防止社区银行在经营战略和定位上与大银行趋同,保证社区资金能真正服务于社区,避免“虹吸现象”,必须加强对社区银行的经营监管。社区银行发展最成功的美国,1977年颁布了《社区再投资法》,规范社区金融机构向社区内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信贷,改变金融资源配置过分失衡问题。该法对社区银行的资金运用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和限制,不仅有效解决了“信贷歧视”问题,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者的资金需求,而且保证了社区银行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泰国中央银行1975年向所有商业银行发出了备忘录,要求每个银行至少将占其上半年贷款总额的5%借给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法国也有强制性很强的社区再投资法。我国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加快金融立法进程,构建与社区银行发展相匹配的监管体系,确保社区银行合法经营,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3、构建社区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社区银行作为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必须保证广大储户存款的安全完整。因此在对社区银行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构建社区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社区银行可以有亏损,可以有不良贷款,但是额度不能超过其资本金。对于经营管理不善,无法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社区银行,应该强制其退出金融市场。有效的社区银行市场退出机制,要改变政府行政接管、关闭或撤销的模式,弱化行政干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促进整个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公司治理的产权结构
清晰的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是社区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产权清晰,利益机制健全,社区银行才能真正找准市场定位;只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权力机构的分工协作与制衡,才能提高银行决策的正确性,使银行风险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控制,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只有公平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使经营者和员工各尽其能,努力工作。良好的公司治理包括完善的议事制度和科学的决策程序、灵活的经营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产权结构清晰合理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对社区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优化组合,采用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减少政府行政主导行为,避免股权的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三)明确差异型的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等大银行相比在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均占下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社区银行应当明确“差异型”的市场定位战略,在业务区域的确定、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品种的投放上与大银行形成互补而非竞争之势。一是经营地域定位,对于城市来说,社区银行专注于所在城市的金融业务可以避免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同质竞争;对于农村来说,应注意拾遗补缺,主动填补大银行退出后留下的空白,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布局设点,谋求发展。二是客户群体定位于本地区中小企业和普通居民,充分满足其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三是产品定位,对中小企业要能提供各种贷款、汇票承兑与贴现、担保、等;对个人客户要能提供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电子银行和一些投资产品等服务。社区银行只有树立“社区金融”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短频急的资金需求,赢得社区企业和居民的信赖,才能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自身的生存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四)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社区银行要实现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社区企业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以目标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为导向,开发各种方便快捷的科技金融产品,提供高效、便捷的“一对一”式金融服务。如支持社区生活的各种自助交易、结算终端以及网上的一卡通、社区卡等。针对社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变化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结合市场消费热点,在个人住房、汽车、教育、旅游、医疗等消费信贷领域,提供多元化、差别化服务。同时要注意提高各项金融产品之间的关联度,有效降低客户服务成本,实现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