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局衍化史略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四七并列"到"比射争袍"
无车又无兵,只用炮、马来作战的残局,因其运子难度大,变化较多而更能引起棋手们的兴趣,对这样残局的战术规律,古时就探索过。公元1570年出版的著名古谱《适情雅趣》载有"四七并列"局(图1),就是演示双炮、双马的战术杀法规律的。
1、炮六进三! 将5平4
起手喂炮,引出黑将,以利于攻杀,是本局着法的精华所在。
2、马九进八 象5退3
3、马八退七 将4进1
4、马七退五 将4进1
5、马五退七 将4退1
6、马七进八 将4进1
7、马八进七 将4退1
从喂炮引出黑将起,左马凭借沉底炮及河口马的控制作用,左右冲突,纵横驰骋,杀象逐王,使之不安于位,着法精彩且实用。
8、马七退八 将4退1
9、马六进七 将4平5
如将4进1?则马七进八,将4进1,炮九退二"马后炮"杀!红速胜。
10、马八进七 士5退4
11、前马退六 将5进1
12、马六退七 …………
这着棋,《百变》、《韬》、《渊》谱皆走马六退五,将5平6,马五进三,将6进1,炮九退二,红胜。然而本局如果8路黑车改在7路上,则这步棋就必须走马六退七了。
12、………… 将5平6
13、后马进五 将6进1
14、炮九退二(红胜)。
局名"四七并列",含意是红方除去主帅外有四枚攻子,黑方则相应除去黑将外应有七子才对,少一枚棋子哪里去了呢?是不是删去了一枚黑方棋子呢?笔者怀着这一疑问,在公元1522年出版的《百变象棋谱》中找到了证据。
载于《百变象棋谱》中的"四将出师"局(图2),棋图中多出一枚黑卒,黑车的位置不在8路而在9路原位。多卒的棋势,使得原先喂炮引出黑将再以匹马东扑西杀纵横驰骋的精彩杀法消失,起手红方可以改走马九进七照将,待将5平4出来后,走炮六退六打卒叫将,红方同样可以获胜,且可速胜(着法不难,读者可以自行演变)。
如果底线小卒是后添的,当然属于"画蛇添足"了,但笔者细加分析,多卒的棋势,很可能是保留了本棋局的原始形貌。《适》谱的序言中,提到部分棋局是辑自宋代失传古谱《梦入神机集》的。《百变》与《适》谱是同期明代古谱,很可能各自都借鉴与吸纳了宋代的古局,《适》谱成书前发现了有底卒的弊端而删去了一卒,而《百变》却失察,以致保留了这一古局的原始形态,为我们今天研究古局棋史留下了珍贵的证据。
删去底卒,虽然车位与《适》谱不同,但《适》谱之着法完全适用。《百变》第12回合(《适》谱走马六退七)改走为马六退五,效果一样。
出版于1707年的清代古谱《韬略元机》"双骥驱雷"局(图3),就是删去底卒的《百变》同型局,着法与《百变》局完全相同,都是红先胜。
清代以和棋为主旨的残局谱中,只有《渊深海阔》吸收了此局,局势与图3一样,着法也与《韬》谱相同,局名则为"比射争袍",这个局名,对照本局着法,很点题、很形象。
"比射争袍"讲的是东汉建安15年春,曹操临漳河建铜雀台成,大宴文武,以示庆贺。为了演武,挂红锦战袍于垂柳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武将分为两队:曹氏宗族一队穿红袍,其余皆穿绿袍,比试骑射技术。凡射中树枝,即将锦袍赏他,以示表彰;凡射不中的,罚饮水一杯。是时金鼓齐鸣,喝彩声声,热闹非凡。本局棋,双马驰骋,炮声隆隆,联想情景,很有情趣,局名点题。
《适》谱"四七并列"局,笔者建议新增黑方7路底象,8路车移近一路在7路上,则不仅局名符合,着法也没有歧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