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路:“小陈景润”的“西塔潘猜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个喜欢魔法的孩子。他QQ空间里仅有的17篇日志中,8篇和哈利波特有关,3篇关于刘谦和科幻作品。
2010年10月的一天,他试着解答一位英国数理逻辑学者15年前提出的难题“西塔潘猜想”,他成功了。
随后,作为中南大学一名本科生,他提前半年毕业,获特批硕博连读。2012年3月,他又被破格提拔为教授级研究员,并被奖励100万元。
他叫刘路,人称“小陈景润”。他的父母、师长、同学怎样看待他的成长之路和未来之路?
“你也知道我不会表达,他们问什么我就答什么”
“你的高中同学又火了!”2012年3月22日,在大连上大学的张明慧再次被朋友告知。
张明慧的高中同学刘路第一次走红是2011年10月,刘路因破解了“西塔潘猜想”而被广泛报道。当时张明慧就“很惊讶”:“他一开始用的是笔名‘刘嘉忆’,我压根没想到他会是我们班同学,后来知道‘刘嘉忆’就是刘路,我也没想到他就是我们班那个刘路。”
时隔半年,刘路再次走红,因为,他成了“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这是一条重磅新闻,被贴到大连育明高中多名校友的人人网“状态”中。这条新闻同样“震”到刘路高三时的语文老师杜雪松,3月22日,他在电话里对学校教导主任说:“刘路?没印象了,想不起来了。”教导主任回话:“你好好想想,能说多少说多少。”数分钟后,杜雪松接受记者采访,看到报纸上刘路的照片后才回忆起:“对,是他,瘦高瘦高的,一看就感觉成熟了。”
谈到对刘路的印象时,多位老师除了惊讶,无法说出更多故事,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太普通的孩子”。
其实,刘路高中时期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高三参加奥数班,后来因难度逐步加大,退出集训队。他高三时的数学老师兼奥数班主教练佟伟东说,刘路的成功,是因为具备“独立进行长时间思考的能力”。
刘路入学育明高中时,是作为“扩招生”考进来的。他最初的成绩在学校大约排第250名,在A3班;一个学期后,他进入七八十名,到了A1班;后来又因为分数下降,跌到了A2班。高三时的班主任田巨坤还记得,刘路的成绩起伏太大,他可以从班上十多名降到倒数七八名。当时班上有50多名同学。
刘路走红后,比育明高中更激动的是格致中学,这是他的初中。格致中学副校长谢威介绍:“当时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奔走相告。”最后,这位副校长还找来两名学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要向学长刘路学习。
刘路第一次走红时,媒体报道中只提到了他在育明高中上学,刘路在格致中学就读时的班主任隋世玉给他打电话,“刘路啊,怎么只有育明,格致空白了?”刘路回答,“老师啊,你也知道我不会表达,他们问我什么我就答什么。”
刘路第二次走红后,格致中学荣誉室很快添了一条:2005届毕业生刘路破解“西塔潘猜想”,现任中南大学正教授。
“我讨厌下棋用心理战术,但歪门邪道原来也挺管用”
格致中学有个特色课程,是针对数学科目的思维训练课,教材由学校数学组老师编制。这是一门选修课,不计入成绩。老师们说,刘路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应该是从初二开始。“上课时,一道题解不出来,同学们会一起喊‘刘路’,”隋世玉说,“他表达不是很好,也不愿意表达,题目做出来了,要别人表达。但他解答出一个难题后露出不经意的笑,让我们觉得他是个很有意思的小孩。”于是,人们便称他叫“小陈景润”。
隋世玉是教英语的,她说,刘路的英语成绩也很不错。隋老师不愿提及刘路的缺点,她“不小心”说了这样一句话:“刘路的字写得不好,老师说他,他就回答‘我就这样,改不了’。”但隋老师马上补充:“陈景润当年也有这样的小毛病,你们要让孩子看到阳光的自己。”
初中阶段,刘路的爱好很广泛,小提琴、竖琴、轮滑、游泳、象棋都很喜欢。“他的小提琴拉得很不错,不是展示,是真的喜欢,能做。”隋世玉说,“他中午时会和同学下象棋,当然是背着我偷偷下。”
关于音乐,刘路后来写过一篇博文:“突然有个奇怪的发现,月光曲的第一章和第三章有点像,只是速度慢很多。用overture看谱时用刷音工具,如果快速刷第一章感觉和第三章有点像。”
刘路的父亲刘大为不会下象棋,他说,刘路平时是在电脑上下棋。刘路的博文记录过一场比赛:“没想到棋艺精进这么多,不参赛都不知道。下棋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我很讨厌下棋用所谓的心理战术来干扰对手。但别人都用……没办法,只好……原来歪门邪道也挺管用,也就那点东西嘛。脑袋抬得高一点,腰板挺得直一点,二郎腿翘一点,棋子敲得响一点,check叫得狠一点,吃子扔得远一点。当然,注意身边,别让裁判发现。希望能进决赛。”他这篇博文的标题叫《黑白格外的“智慧”》。
在父亲印象中,刘路是一个挺淘气的孩子:“小时候,他热爱活动,我也会带他去海水浴场游泳,去公园滑旱冰。他挺淘,比别的孩子可能还淘,不过,胡搅蛮缠的事不做,不野蛮。”
“很多人不知高考后干什么,刘路知道他不要干什么”
育明高中的学生生活是这样的:每天6:45到位,19:30放学;高三学生每周休息一天,每天中午1小时吃饭,半小时午休。
关于刘路的学习,田巨坤记得很清楚,刘路不交作业,特别是高二时很严重,各科都不交,包括数学。田巨坤说:“我的性格比较温和,喜欢讲道理,问他为什么不交,他说写了也没用,我跟他分析写作业的作用,他也不是油盐不进,后来有改观,看得出来那是应付,但他还是交了。”
还有一次,中午,田老师发现刘路在看一本“大部头”,以为他在看小说,“我跑过去,他马上盖起来,其实那是大学数学,我问他既然不是课外书,为什么要藏起来,他说怕老师认为自己不务正业。”
刘路的同学唐先宇介绍,有一次做数学试卷,刘路被老师叫了过去,老师说“这样解题是对的,但高考不能用”,同学怀疑刘路用了大学里的方法。因为这件事,田巨坤和刘路的母亲有过一次交流:“我们当时统一了思想,就是必须要让他意识到高考分数的重要性,但我们最终还是尊重了他。这个‘尊重’带有‘无奈’的成分。”隋世玉老师曾这样转述刘路母亲对刘路的评价:“考得不好,孩子就说,我不是考试的机器。”
刘路对纯记忆的东西没有兴趣,但他对逻辑推理过程特别在意,抠得特别细。田巨坤说,在育明中学,刘路比较幸运,他研究大学数学,大家也不觉得他有多另类,因为奥数班学生会在高二时就把高中数学学完。但是区别是,像刘路这种主动学完的不多,“他不是为了参加竞赛才对数学有兴趣”。田巨坤认为,现在不少学生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很多人不知道高考后要干什么,刘路知道他不要干什么。”
“他很低调,”班长张明慧介绍,刘路第一次走红时,她按照母校的安排,组织同学整理刘路的资料,发现没几个同学跟他有过很深的交流。张明慧说,可能这和分班有关系,“刘路是考试考差了才分到我们班的,他有点特立独行。”
2008年,高考报志愿,刘路给自己估分超过600分,他的实际分数只有575分,“差别很大,可能阅卷老师只根据卷面表达记分吧。”田巨坤说,这也让刘路不得不填报在大连招生分数相对较低的中南大学,这是他的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是大连理工大学。“现在看来,中南大学挺适合他。”田巨坤说:“中南大学管理相对宽松,如果在别的学校,管理严格,说不定刘路适应不了。”
多数老师说,刘路现在的成绩,似乎只能归于他的天赋,不具有普遍性。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因为破解了一个“西塔潘猜想”,22岁就当上教授级研究员,可能有点“拔苗助长”。田巨坤老师也认为,“外界给他的荣誉与他的成绩不相称,过高了。”刘路父亲也显得很清醒:“我的孩子只是题做对了。如果没做对呢?没有一个人去认可他。他只是喜欢做、做了、赶巧又做对了,才有今天,这也不代表今后会怎么样。”
2011年,大连评选“2011大连榜样”,刘路当选。他和父母都没有去领奖现场。田巨坤为此感到宽慰:“他依然不为外界东西干扰,不飘飘然。如果他欣然而至并面对媒体侃侃而谈,那说明他变了。”
2012年3月21日,田巨坤在人人网的“状态”中写道:孩子啊,一定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一个人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幸运,能偶然或必然有所建树则是更大的幸运。切莫环谒于邑人而不学,受之天却为众人。
【相关链接】
西塔潘猜想
“西塔潘猜想”又称“拉姆齐二染色定理”,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齐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这个数n记为R(k,l)”。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通俗版本被称为“友谊定理”,即在一群不少于6人的人中,或者有3人,他们互相都认识;或者有3人,他们互相都不认识。这一猜想引发了大量研究,困扰了许多数学家十多年之久,直到2011年5月刘路的出现,他证明了RT22并不包含WKL0,从而给该猜想一个否定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