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昔日要数 今日报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昔日要数 今日报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已经成为统计数据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具。网上直报系统的使用标志着统计生产步入了网络化生产时代。那么统计生产工具是如何发展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17年前说起。

告别算盘,迎来计算机时代

1993年,北京市统计系统(市、区县、街乡)开始大规模使用微型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这意味着北京政府统计数据处理告别算盘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带来的最大变化当然是实现了统计生产效率和能力的飞跃,在“算盘时代”,各级统计业务人员生产本级总体数据是个“体力活”,依靠多人同时使用算盘或计算器,计算同一统计指标总数这种重复计算法确定该指标的总体数值。各级统计业务人员在“疯狂”加班的情况下,一个统计员每个月仅能生产十几个统计指标的总数。而使用计算机计算指标的总体数值后,过去几个人几天的工作量,计算机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随着效率的提高,生产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可以想象,如果按现在的要求使用“算盘”计算500多个指标总体数据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计算机时代”的另一个变化是各统计机构的数据录入工作开始大量增加。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统计人员力量与所需完成的统计数据处理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上个世纪末,随着INTERNET网络的兴起,统计人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方法――“网上直报”。

四个试点,初尝网报魅力

随着统计生产方式步入“网络化时代”,统计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也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北京市统计系统的第一个网上直报系统是从2002年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区县的工业报表起步的。首先,网上直报系统显著减轻了统计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各级统计业务人员与调查对象统计业务人员的“双赢”。调查对象统计人员不再需要填写纸质统计报表,而是直接登录统计系统网站填电子表格即可完成报送工作。各级统计业务人员也得以从繁重的报表录入工作中解脱出来。网上直报系统的第二个优势是提高了数据质量,调查对象统计人员在网上直报系统填写统计电子表格时,如果数据存在问题,系统会有相应提示和错误说明,调查对象统计人可以根据说明修改数据,将大部分数据问题消灭在“源头”。再次,各级统计机构业务人员省去录入工作后,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把握调查对象的报表数据质量上。

虽然网报的优势明显,但是第一个网上直报系统采用的报表控件技术大大制约了网上报送系统的推广范围。调查对象的计算机上必须安装一个小插件,就像今天要使用网上银行必须安装数字证书一样。虽然这套网上报送系统只试用而未推广,但是北京统计人深刻认识和领略到网上直报的优势和魅力,下定决心将网上报送进行到底。

全面铺开,大步提升统计生产效率

2004年底,一套不使用控件技术的网上报送系统在北京市统计局和18个区县统计局正式使用。这套网上报送系统克服了上一个系统的不足,具备了较高的推广价值,操作也更加简便,调查对象统计人员只要会上网就能使用这套网报系统。由于具备了数据汇总能力,区县、统计科业务人员在所有调查对象报表填报完成后立即能得到各个统计报表本区域的总体数据,从而显著缩短了统计数据处理所需的时间。

这套网上报送系统最重要的优势是助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我们以统计月报为例,看看网上报送系统使用前后的变化。使用前,北京市统计局要求各个区县统计机构4日将本区县数据上报市统计局,区县统计局要求各个统计科2日将本街乡数据上报区县统计局,统计科要求各个调查对象统计人员1日甚至更早报送数据。各个调查对象本单位的生产数据要在月底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各个调查对象统计人员仅有一天时间根据本单位数据制作统计报表,其工作强度之高是可以想象的。因此,“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也难以完全避免。使用网报系统后,各个统计科的人员不再需要录入数据了,将这部分时间全部让给调查对象统计人员。

这套系统虽然实现了统计报表的网上报送,但统计数据依然需要逐级审核、逐级上报,而且企业原始网报数据在各级统计机构间是不透明的。北京统计人也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集中平台”,实现统计生产全过程“网络化”

在建设“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的时代背景下,经过一年的反复论证,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的思想基本形成。又经历了一年半“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北京市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初步建成。

2007年6月“北京市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开始投入使用。这个系统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这十二个字。一级平台是指网络和设备管理大集中,数据采集和管理大集中,统一全系统的软件应用环境,统一统计业务的管理。三级监管是指市、区县、街乡镇所三级统计机构在一级平台上按统计业务范围和职责权限处理统计业务,在统一平台上合理分工、职责明确、按流程操作,最大程度地实现统计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多方共享是指实现基础数据、汇总数据和主题分析在全市统计系统内部的三级统计机构之间、各专业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这个系统拥有统计指标、统计报表设计与管理、调查对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评估、数据汇总、数据归档、共享的功能,涵盖了统计数据生产的全部过程,真正实现统计生产全过程的“网络化”。系统每年要完成130多张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500种统计汇总表的数据处理工作。目前系统的调查对象统计人员用户近15万,市、区县,统计所三级统计机构业务人员用户5000人,系统日报表采集能力达到9万张,每小时完成数据汇总工作近300次。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市统计生产全流程的支撑平台。

回首17年北京统计系统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从“算盘时代”到“计算机时代”,再到“网络化时代”,每一次新生产工具的投入使用,都会带来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提高生产能力、提升数据质量、加快生产效率、减轻劳动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统计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之路将愈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