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但是诗人多薄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居易的《李白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的中间两联,千百年来更为人们所传诵:“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首诗除对李白的诗予以极高评价外,还对李白坎坷不幸的遭遇寄予无限的同情,读后令人欷歔不已。白居易指出的“但是诗人多薄命”,在封建社会几乎是一条规律。
其实,在唐代著名的诗人中,杜甫的遭遇更比李白凄惨。虽然李、杜二人在临去世前的两年,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贫病交加,生活困顿,但是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待诏翰林时,毕竟风光过两年。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之类的传说,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杜甫一生不得志,在长安求官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辛酸至极。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携妻带子四处逃难,历尽艰辛。当过的官也是从八九品的芝麻官。流寓西南成都时,如果不是老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在政治上经济上关照他,可能被活活饿死!“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就是他当时生活困境的真实写照。杜甫活了58岁,李白活了62岁。与李白、杜甫相比,白居易当过京官,也外放当过地方官,握有实权,晚年又过着半隐半仕的优裕生活,所以他的寿命较高,活了74岁!
但是像白居易这样“善终”的诗人并不多。俗话说,案有琴书家必贫,我国古代诗人大部分都是在怀才不遇、历尽坎坷、穷困潦倒中度过一生的。李白就曾慨叹过:“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孟郊在《送淡公》一诗中说:“依诗为活计,自古多无肥。”杜荀鹤曾说:“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宋代诗人刘克庄则干脆指出诗人中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极少:“直从杜甫编排起,几个吟人作大官。”这可是真应了杜甫那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所概括的真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宋朝诗人黄庭坚在《戏呈孔毅父》中,嘲讽自己“管城子无封侯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极其形象、深刻地写出自己的窘态。陆游在《贫甚戏作绝句》中说:“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从陆游的诗题和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做诗自我调侃时是多么无奈与凄凉,令人心酸!这不仅是陆游的自画像,还概括了历朝历代诗人的尴尬处境和可怜的地位。虽说诗穷而后工,但诗人当初写诗并不是为了“穷”,而是为了“达”。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从小即受到四书五经及诗教的熏陶,五六岁起就学对对子。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观”“群”“怨”,诗是言志抒情的得力工具,所以在写诗上格外下工夫。“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诗千改始心安”都是诗人苦吟的写照。写出好诗,才能声名远播,受人垂青。读书人的社会理想,就是在效命皇上匡扶社稷的同时,改善自己的处境,即“事君”和“孝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外出仕或归隐两条路。进入仕途的路径,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广泛交游,以自己的诗文提高知名度,或者“干谒”当朝豪门权贵,希望通过引荐,能获得一官半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典型的干谒诗,不过写得委婉曲折罢了。但是能晋升到最高权力机构中的诗人毕竟极少,大部分都怀才不遇,或落魄江湖,或归隐山林,或在默默无闻中死去。即使当了官,也会因为官正直清廉或敢于直言犯谏,经常遭受排斥打击,抑郁而终。这是封建社会的死穴,也是诗人的宿命,难以摆脱。能及时从勾心斗角的权力纷争中全身保命退出的,像白居易这样的极为罕见。
当然,也有极少数诗人乐天知命,豪迈豁达,敢于直面贫穷,高唱出“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贱其能奈我何”“自古贤士多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样的诗句,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