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把教学带“回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和渔之间的区别,充分说明了其所产生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讲授知识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历程。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认识到教给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之间重要性的区别,让学生把教学带“回家”,让学生得到自我进步和自我发展。
一、给学生创造想的机会,让学生有回家想的兴趣
要让学生把教学带“回家”,首先就必须要让学生有回家想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摆正,明确自己并非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学生转,而不是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只有摆正了这种思想,才能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要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提出学生愿意去想的问题,只有充分吸引了学生想的兴趣,学生在回家之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充满好奇心、好胜心,但其意志力并不强,不能持之以恒,所以维持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就更为重要。比如教学“第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活动,如排队领取作业本、数数自己在第几位、自己的座位在第几个等。
二、提供内容,让学生有回家想的东西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和目的性不如高年级学生那么强,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才能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带回家中,带离教师身边。让学生把教学带“回家”,就必须有让学生能带回家的东西,让学生回家有能想的、能学的东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有兴趣。”在帮助学生准备回家自我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意识,设计开放性、探索性强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主动观察,获取属于自己的个性体验,并能通过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中获得优化和完善。在设计内容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以那种追求统一结果的眼光来设计内容,要让学生带回家的内容具有可变性,要让学生自我学习的结果具有差异性,这样每一个学生才会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如果所有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必然会失去很多交流探讨的机会,这和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没什么区别,只会固化学生的思维。
三、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与数学有更亲密的接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把教学带“回家”,最好的办法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切实的数学体验。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敏锐地把活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数学现象,让学生能将数学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自己与数学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关系,无时无刻不与数学进行着亲密的接触,数学就像自己的朋友一般。很多教师在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困难,或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并不相适应。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思想,如吃饭分碗、家里的人数、煮米的多少等等,这些都可以与数学相联系,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善于把握学生的生活实践,善于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只有时刻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才能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探索数学。
四、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数学知识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变性极强,今天可能很感兴趣,明天就厌倦了。但是,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能将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排除孩子们的厌倦心理,唤起孩子们主动积极参与游戏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获取数学知识,在游戏中练习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探究数学知识,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多从可操作性游戏的设计入手,帮助学生设计游戏,让学生把游戏带回家的同时,把教学带回家。比如在教学“左右”时,可以设计指眼睛的游戏,让学生站成一排,指对的向前走一步,指错的原地不动,看谁最先达到终点。这样的游戏,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应用,学生回家也可以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活动。
总之,学生获取知识,并不仅限于学校、课堂,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培养起自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