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勿让乱花迷人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勿让乱花迷人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误读新课程改革,导致语文界“伪教学”现象横行。因此,必须警惕辅助媒体滥用化、公开教学表演化、文本研读空泛化、小组合作形式化等诸多弊病。我们需要做语文园地里忠实的耕夫,不能再以某种表面的热闹来忽悠学生!我们要用语文行走的方式来教语文,不要让乱花迷住自己的眼睛!

关键词:伪教学 辅助媒体 公开教学 文本研读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20-02

作者简介:郑雪锋(1978―),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堂热闹了起来,音像动画五彩纷呈,课本剧表演热热闹闹,小组讨论热火朝天,老师如同主演,学生也似配角,表演得十分投入。姑且不论效果如何,只问这些热闹的背后,学生还有多少时间阅读、理解文本?俯而读、仰而思的读书理解又去了哪里?语文课真的不像语文课了,当前语文界的“伪教学”现象很多,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一、警惕辅助媒体滥用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远没有其他一些学科吸引人。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直观手段的大量运用,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了儿童的视野。有不少老师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成了展现自己个人风格、思想、才华的舞台。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尽可能将最花哨的图片、最热门的动画搬上了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上课之前,教师会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如《聪明的一休》《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学生看到这些东西,自然兴趣盎然,但这只是唤起了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注意,并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和书本知识上来,多媒体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反而喧宾夺主,降低了课堂效率。有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涉及的书本知识内容很少,如只教一首诗,四行诗句只占了大屏幕很小的一部分空间,而课件背景――卡通或风景图案却成了最夺人眼球的部分,那么学生到底是看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呢,还是在看这些背景呢?让多媒体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分放大,否则一双无形的大手会牵制教学进程,使课堂少了应有的灵性和智慧,多了不必要的花哨和繁杂,乃至出现多媒体泛滥、目标迷茫的情景。

总之,多媒体有形、声、色的优势,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既可受到审美的教育,又能使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但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多媒体的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会让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失去应有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长此以往,“多媒体依赖症”会随之而生。我们必须牢记利用多媒体的初衷是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唯有如此,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二、警惕公开教学表演化

大家知道,现在的公开教学与常态教学有区别,公开教学具有表演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上课前,老师要反复排演,设计得天衣无缝;课堂上,老师的十八般武艺纷纷亮相,将各种才艺表现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看,这是师生、生生互动,实际上学生却是鼓掌喝彩的“配角”“傀儡”。这些能上课的老师,或会说,或会唱,或会煽情,或会利用多媒体搞花样,或能出人意料地抛出一招,只要能让课堂“热闹”起来,再赢得数次掌声,就算大功告成了。至于学生的实际感受怎样,会不会课上热热闹闹,课下迷迷茫茫,非但收获甚微,还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那就不得而知了。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但在我们的公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置学生的个性感受于不顾。就拿朗读环节来说,老师们有的用朗读技巧强化读,有的用标准范读限制读,在其指导的形式上,也有一些创新:伙伴同读、小组内读评、教师引读或问读、表演读或竞赛读等,整个课堂看上去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但这全部是对学生在同一感悟、同一标准下进行的机械的模仿训练。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样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综合素养也难以真正提高。真正的朗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行为,虽然不同年段、不同个性的学生理解能力各异,但教师也应尊重他们或浅或深、或成熟或幼稚的个性感悟,绝不能强求整齐划一,更不能拔苗助长。

三、警惕文本研读空泛化

文本研读空泛化的现象很多,如很多老师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教材不能随意演绎,而需要回归,否则再精彩的演绎也没有价值。教师研读文本,必须把把教材读“厚”、教“薄”,这就要求教师反复读教材,读后思,思后再读。特级老师于永正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初读觉得课文不怎么样,但读着读着,读出味来了!这时他心头一热,很激动。当他看到第二自然段时,发现这是写圆明园的布局,这布局写得很巧妙,一个“众星拱月”诠释了“鸟瞰”。接下来三、四自然段则是走进圆明园,写在园内看到的景、物。先写建筑,那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这段描写角度多么巧妙:有大有小,大小相间;有仿有创,交相辉映;有中有西,中西合璧!终于,他领悟到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就是说,只有老师熟读了,深思了,在课堂上充当向导、导游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感悟文本,才能取得“文意兼得”的效果。

四、警惕小组合作形式化

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在多次听课中,笔者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根本没人用“我们学习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地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老师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于是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

语文“伪教学”真的不能再“伪”下去了!我们需要做语文园地里忠实的耕夫,不能再以某种表面的热闹来忽悠学生了!我们要用语文行走的方式来教语文,不要让乱花迷住自己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