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门急诊眩晕患者2098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分析门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和门诊2005年1月~2009年10月间2098例眩晕患者的登记资料,总结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常见病因。结果 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1. 64; 51~60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29. 3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所有病因中最常见,占44.61%。结论 眩晕具有多种病因,病史收集是最重要的诊断前提, 眩晕的最常见病因为前庭周围性病因,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最多见,所以必须加强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
【关键词】眩晕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58-03
眩晕是常见症状,是患者就医的重要原因,特别多见于老年人群和女性,以眩晕、视物旋转来我院就医的患者已跃升到第三位。虽然有些患者的眩晕可经治疗得到缓解,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的眩晕却持续存在、疗效不佳,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原因多种,难以正确诊断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对常见眩晕病因的不了解和对诊断方法的不熟悉是患者未能正确诊断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生对常见眩晕病因的认识,本研究拟对门急诊的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因进行分析,了解我国门急诊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为临床医生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门急诊就诊的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
1.2 资料收集对门急诊所有就诊患者予以登记,记录其基本人口学数据和常见病因。按照国内外诊断标准进行病因诊断,包括前庭周围性(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 、前庭中枢性(如后循环TIA或梗死、肿瘤、脑外伤、癫等)、系统疾病性(如高血压、糖尿病、性低血压、贫血、心源性疾病等)及其他病因(如药物性和诊断不明)等几类。
1.3 常见病因的诊断标准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 1, 2 ]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Dix Hallpike试验引出特征性眼震和眩晕,其特征为短潜伏期( < 30秒) 、疲劳性及变位性。不同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不同:后半规管为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 ,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 1 min,嵴帽结石症持续时间≥1 min。前半规管为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 ,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 1 min;嵴帽结石症持续时间≥1 min。外半规管为管结石症向双侧均出现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持续时间< 1 min;嵴帽结石症向双侧均出现背地性水平眼震, 持续时间≥1 min。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前庭神经元炎(VN) [ 3, 4 ] : 发病前1~2周常有上感史;好发于青壮年(20~60岁) ;多为单侧;良性病程(2天~6周) , 6月内症状完全消失。慢性型症状较轻,眩晕可反复发作伴有不稳定感,病程可超过一年;眩晕通常急性起病,少数于前兆(不稳感) 1~2天后起病,多于夜间醒来时发病;程度多较严重,常伴恶心、呕吐,可呈持续性,较轻者呈间断性;头部活动可诱发或加重,急性发作期内可伴有自发性水平或旋转性眼震,快相向健侧, 7~25天内消失;不伴耳蜗症状及体征,如耳鸣、耳聋;不伴脑干症状及体征,如复视、构音不良;患耳冷热试验反应减弱或消失。第5、6、7项为诊断必需项。梅尼埃病(MD) [ 5 ] :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 min~数小时,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可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前庭功能检查可见自发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后循环缺血(PCI) [6 ] :指后循环的TIA或脑梗死。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使用SAS 13.0版本。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然后进行Duncan新检验作两两比较。以P <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急诊眩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 共有患者2098例,男性795例(37.89%),女性1303例(62.11%) ,男女比为1∶1.64;年龄9~96岁,平均(56.02 ±15.50)岁。51~60 岁年龄组患者最多, 共615 例(29.31%);90岁年龄组患者很少,共38例(1.8%) 。
2.2 门急诊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2098例患者中,前庭周围性1 116例( 53.19% ) ,男性368 例、女性748例;前庭中枢性330例(15.73%) ,男性152例,女性178例;系统疾病所导致464例(22.12%) ,男性203例, 女性261例; 药物性和诊断不明188 例(8.96%) ,男性72例,女性116例。可见眩晕的最常见病因为前庭周围性病因,其中BPPV最多见(占前庭周围性的83.87%)。
2.3 不同病因患者的人口学特点眩晕患者中,女性远多于男性,这种差异性在前庭周围性所致患者中最为突出大,男女比为1∶2.03 (χ2= 44.966,P < 0.01) 。前庭周围性、前庭中枢性、系统性疾病导致、药物性和诊断不明的眩晕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5. 58 ±13.56)岁、(64.46 ±15.16)岁、 (56.97 ±17.56)岁和(51.68 ±16.90)岁,其中前庭中枢性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其余各组( F = 33.33, P < 0.01) ,表明前庭中枢性病因(血管病、肿瘤等)更多见于老年人群。按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少年(60岁)。各年龄段患者的病因构成各不相同(H =33.66, P = 0.000) , BPPV为20岁以上患者的第1位病因,以中年患者最多(占所有BPPV的51.8%) ;系统性疾病是青少年的第2位病因,但以老年患者为多(占所有系统性疾病的43.1% ) ;随着年龄的增加,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比率逐渐上升。
3 讨论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等感觉。产生眩晕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基础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周围前庭系统或中枢前庭系统障碍。在本组资料中, BPPV是第1位的病因,占44.61%。其实,BPPV的诊断非常容易,绝大多数患者可经DiX2Hallpike试验而得到临床诊断,其治疗简单,手法复位的完全治愈率很高。但许多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用“活血化淤”等治疗无效。提示应加强对广大医生,尤其是急诊内科、神经科、中医科、全科医生的再教育,提高对BPPV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同时,对所有眩晕患者,特别是有有关的发作性眩晕患者,应常规行DiX Hallpike试验。习惯上,许多医生在诊断眩晕时会首先考虑前庭中枢性病变,如所谓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相当数量的患者接受了大量不必要的检查,导致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作为我国目前大样本的研究,本组患者中前庭中枢性病变仅占总患者的15.73%, Kanashiro[ 7 ]和Kroenke[ 8 ]报道中是10.1%和11%。这个眩晕病因的构成比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断思维有重要的帮助,提示在门急诊遇到眩晕的患者时,不应首先考虑前庭中枢性病变,而是应首先排除BPPV。同时,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前庭中枢性眩晕几乎均伴随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单纯的眩晕极少为前庭中枢性性病因。虽然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症状,但后循环缺血却不是眩晕的常见病因,仅5%的眩晕可能由血管性病变引起[ 9 ]。在本组资料中发现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眩晕(男女比为1∶1.64) ,此与国内外的研究一致。徐霞等[ 10 ]对6 854例普通人群进行的调查发现女性眩晕患病率(5.3% )高于男(2.8% )。Newman[ 11 ]等的报道中男女比为1∶1.58 (男性3673例,女性5799例) 。本资料发现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有自身特点,青少年以系统性和前庭周围性为多,青壮年和中年以前庭周围性为多,老年期则系统性或前庭中枢性病因明显增多。而Niemensivu[ 12 ]报道青少年以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耳炎相关性眩晕最常见。Katsarkas[ 13 ]研究中, 70岁以上头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分别为BPPV ( 39.12%) 、非耳源性和神经系统疾病( 8.77% ) ,随后是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血管事件和肿瘤。不同年龄的病因构成情况提示遇到不同年龄的患者诊断时应有所侧重。当然,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神经系统体检对正确诊断眩晕更为关键。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我国缺乏良好的全科医生制度,导致大量精神障碍相关头晕患者在神经科或急诊科就诊,而头晕和眩晕很多时候存在相互存在或混淆,研究资料有可能有所偏差。其次,本研究未能对偏头痛相关眩晕做统计,会忽略了这些患者,而近年的研究提示偏头痛患者非常容易发生眩晕。综上所述,眩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多种病因,涉及神经科、耳科、内科。故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应详细了解症状的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以及可能引起的眩晕的相关情况。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BPPV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Neil Bhattacharyya, Reginald FB, Laura Orvidas, et al. Clinical p ractice guidelin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 Otolar2 yngol Head and Neck Surg, 2008, 139: S47 - S81.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 163
[3] Cooper CW. Vestibular neuronitis: a review of a common cause of verti go in general practice[J]. Br J Gen Pract, 2008, 43: 164 - 167.
[4] 刘钢,翟翔.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5, 5: 308 - 309.
[ 5 ] Revised AAO2HNS guidelines: 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2um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y in Meniere’s disease [J]. Otolaryngol Head and Neck Surg, 2009,113: 181 - 185.
[6] 李焰生.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志,2006, 45: 786 - 787.
[7] Kanashiro AM, Pereira CB, Melo AC,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ost frequent vestibular syndromes in Portuguese [J].Arq Neurop siquiatr, 2005, 63: 140 - 144.
[8] Kroenke K, Hoffman RM, Einstadter D. How common are various causes of dizziness? A critical review[J]. SouthMed J, 2008, 93:160 - 167.
[9] Cap lan LR, Wityk R J, Glass TA, et al. New England Medical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 [J]. Ann Neurol, 2004, 56:389 - 398.
[10]徐霞, 行宽, 邢光前, 等. 江苏省≥10岁人群的眩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6, 4: 250 - 253.
[11] Newman - TokerDE, Hsieh YH, Camargo CA J r, et al. Spectrum
of dizziness visits to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cross2sectional analysis from a nationally rep resentative samp le Mayo [J]. Clin Proc, 2008, 83: 765 - 775.
[12] Niemensivu R, Kentala E, Wiener2Vacher S, et al. Evaluation of vertiginous children [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7, 264:1129 - 1135.
[13] KatsarkasA. Dizziness in aging: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194 case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 110: 296 -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