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藁城市第四中学 河北 藁城 052160)

【摘 要】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一提起学习文言文就感到头疼。但是,学习者都期盼能有一种速成法,在短时间内能将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常常是对其丧失信心而半途而废。不少专家、学者以及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探讨学好文言文的方法。我认为,学语言应该先找到感觉,也就是说,要培养语感。这可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感;文言文学习;重要性

我们怎样理解语感呢?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的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对言语的的感觉,对学生而言,无不可能假装有,弱不能假装为强,钝不能假装为敏。那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1. 语感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尚无定于一尊的说法,但人们不约而同地趋向于这样一个词――直觉。有人称之为“直接感知”,有人称之为“近似自动化的心理活动”,也有的研究者称之为“不假思索”、“敏感”。这些只不过是“直觉”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可见,直觉是语感最明显的特征。就表达而言,主要表现为语言使用者能在不假思索的状态中驾御语言的各种要素;就理解而言,主要表现为对话语中各种微妙复杂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进行直觉性的领悟。毫无疑问,语感属于语言无意识,无法概念化规则化体系化,无法用明晰的语言展开教学活动,无法设定阶段目标的学习环节以对教学进行整体控制。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之后,学习者也很难对自己的进步进行总结评价,因为学习并不会给他留下什么明确把握住的东西,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

2. 语感的运用

2.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诵读的妙处。中学生应当切实加强文言文朗读的训练。古代语言同我们的距离太远,要想感知文言文的基本特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除了学习文言文语法外,莫过于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通过朗读可以整体感知文言文的特征,也是学习文言文一个重要的、很有成效的方法。

怎样开始朗读一篇文言文呢?至少需要四步。

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的字词障碍;

②借助文言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章的句子;

③依据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④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其意自见”

脱离了朗读的环节,独立地学习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往往是事倍功半,解决不了应当解决的问题。

2.2 “死去”“活来”悟文言。熟读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背诵。古人在学文章时,都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重复背诵诗歌和文章,从而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这种背诵方式是一种素背,它的好处就是不会边背边进行翻译,而是在文言的语境中去感知品味文言文。现在,我们不要求学生像古人那样大量的背诵,但是最初打底时,扎扎实实地背诵几十篇文章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没有“死去”怎么会有“活来”呢?那么,面对一篇篇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文言文,该如何攻克呢?

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即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既要各个击破,还要有整体意识。可以抓句段的领头字,如背诵的《沁园春・长沙》,上片和下片分别抓住“看”和“恰”字背诵便可事半功倍。还可以抓易于联想的关键词。在背《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抓住“三问”、“三答”便背下了第一段。

此外,还可运用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2.3 知句读,解惑。何谓“句读”,《说文解字注》说“句,曲也。段注: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钩乙之意。”“读,讽也。段注:汉儒注经,断其章句为读”。可见,“句”和“读”都是断句的工具,“句”有弯曲的意思,古人用一个圈或者一个弧线来标记句子;“读”是小于句的停顿,古人用一个点来标记。韩愈在《师说》中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面习其句读者”就是说教学生断句,理解文章。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在他们熟读、背诵了大量的文章之后,可以训练学生的句读。可以找一些浅显的文章,去掉标点,最初,用一小段,然后,逐步加深难度。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学生一些方法:

(1)记住文言特殊格式,文言文大多句式整齐,多用对偶以及排比;

(2)熟练掌握虚词用法,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和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如“也”“者”表示停顿,后添“,”或者(。) “矣”“耳”后加“。” “耶”“乎”表疑问后加“?” “盖”“夫”一般在句首 “曰”后加“:” “哉”后加“!”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4)掌握段落大意,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各种作文修辞,了解丰富的古汉语字词,语法以及古代文化,也是断句的重要方向。

笔者相信,按照上述方法,从长远出发,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经过一到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对文言文都会有一定的感悟,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