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警惕“慢性拖拉症” 拖住你的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慢性拖拉症” 拖住你的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实案例:

小华在一家私企负责文案策划工作,不管要做的文案简单还是复杂,她一定都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埋头苦干”。比如最近她新接到一个项目的策划案任务,交稿期限是一周,由于时间较紧,因此她还专门做好了进度计划。但实际的情况是她一直都“按兵不动”,眼看截止日期快要到了,虽然心里也焦虑,精神很紧张,但她还是会先做其他的杂事,迟迟不肯“进入状态”。

奇怪的是, 小华如果不聊聊天,把时间拖一下,就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而且她认为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做同一件事,这简直不敢想象。所以后来到了最后两天,她不得不加班加点,晚上连觉也没有睡,但策划案任务还是没有全部完成。

其实小华心里也知道,这种办事拖拉的习惯不好,但是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心理了。一有要做的工作,她就会先上MSN跟人打个招呼,跟朋友诉说又有麻烦事要做了,或先去买个小零食、饮料,或先泡杯茶,总之就是要先做一堆跟工作无关的事情。但是这种习惯,不但没有让她放松起来投入工作,反而让她的工作显得更加困难,做事效率低下。

心理分析:

明明有一周时间能从容做完的事,一定要拖到最后一两天才拼命赶工;明明只用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却磨蹭了一整天;面对一定要打的客户电话,却迟迟不愿拿起电话……这些“状况”,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并不鲜见。

小华总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可以说她患有“慢性拖拉症”。

慢性拖拉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激进型”,其特征是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另一种是“逃避型”,这类人通常对自己缺乏自信,因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小华属于后一种情形。

这种慢性拖拉症最常发生在中下层员工中,而且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普遍,克服起来难度也很大。其实,“拖拉症”,除了工作上的“拖延”,还包括在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如早上闹钟响了之后,一定要它闹到不响才起来;或者是已经到期要还的信用卡账单,却总要拖个几天才去交;有些人一直想去考个在职研究生或跳槽,却迟迟不见行动;甚至有时在家躺沙发里看电视,可以坐上几小时连厕所都懒得去……

拖延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内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心理压力加大,挫折忍耐力降低,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受阻,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经常焦虑和抑郁等。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事情推迟到将来,那他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一个人在现实中变得懦弱,并不断依靠幻想。他们总是不分事情的轻重,一律拖延,明日复明日,最终碌碌无为。

心理处方:

像小华这类人,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慢性拖拉症”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是性格冲动的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一旦想到马上去做,因为等冲动劲过了,就会有大量干扰信息涌进来,阻碍你的行动。如果是个慢性子,则可以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行动的小步骤。首先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这步完成,然后再继续下一步。这样可以避免因自己顾虑过多而产生逃避、进而推迟行动的念头。而且,最好先把任务中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最开始完成,或者把不喜欢的事放在待办事项的第一位,在强化成就感的同时也避免了因重要任务还未完成而带来的心理焦虑。小华要学会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极少数重要的事情上。

在工作或学习时,小华应尽量避开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例如关掉QQ、MSN等聊天工具,关上门等。而当周围人拖延或忙于各种非重要事情时,也要学会跳出来,告诉自己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避免一起陷入这种消极情绪,并尝试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如果去做,需要哪些东西”、“完成任务要分几部分”、“准备花多长时间”等。

特别是像小华这样,在面临一项新的工作时,会为它的繁重与困难而心情紧张、沉重、不安。祛除这种不良情绪的办法,只有立刻着手去做。当开始工作之后,你会很意外地发现,事情并不那么困难,对自己也就有了信心。

此外,“慢性拖拉症”患者要习惯做完事情后给自己奖赏,做完工作后听一曲优美的音乐,品尝喜欢的食物,或者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才会逐渐强化对困难的积极出击,而不是消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