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茶管九县”六合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茶管九县”六合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千年古镇双溪,长长石板条路的营前街,有三栋连体的大厝。厝门前有石刻对联:“宋风承汝水,家学溯濂溪”,对联中的“濂溪”指的是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自号濂溪先生。厝的主人姓周,现在人称这三栋大厝为周宅。

周宅里,那精细的石门户,精美的木雕、石雌,优雅的绣楼、美人靠,宽敞的天井、回廊,昏暗的女人道……无不显示大厝周姓主人当年的富有和等级森严。周宅的建筑是农耕时期屏南大户人家典型的建筑格式,唯有大厅的地面不同于其它大厝的三合土夯筑,而是由厚厚的杉木板铺就。这杉木板铺就的大厅是用来盛放茶叶的,这周宅就是当年畅销海外的“六合春红茶”的六合春茶行之所在。

据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茶未盛之前也,……今古田、长溪近建宁界,亦能采造”。当时所谓的“古田、长溪近建宁界”从地理位置来说正是现在的屏南县。可见屏南早在唐代建州北苑贡茶未兴之前,就已制作“腊面”等贡茶。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已经确认著名的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在今南平市的建瓯市、政和县和宁德市的屏南县的交界处,屏南的茶叶也是北苑贡茶的组成部分。清・乾隆五年(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沈钟《屏南县志》载:“茶之属,各山皆有,或似武夷,或似松罗,唯产于岩头云雾中者佳”。18世纪,由于武夷红茶外销急剧扩大。屏南因为相对靠近武夷山的原因生产“或似武夷”的仿制红茶。以武夷茶之名出售。在清初,屏南就出产称之为“外山小种”的红茶。

从清代以来,闽东北大量地向欧美出口红茶,著名的有“正山小种”、“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等。而由于交通、资金、市场、经营等各种因素的左右,有着悠久的生产茶叶历史又能出好茶的屏南的茶在现代人的眼里却是籍籍无名。但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个屏南的茶行打造出与著名的“正山小种”相对应的新的小种红茶品牌――“新山小种”,在周边数县都设立茶行分号,并以统一的品牌对外销售,那就是六合春茶行。

六合春茶行由周绍京、周绍虞、周绍三兄弟创办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周父廷英由棠口迁到当时的县城双溪做小买卖以维持生计,周氏兄弟的老大绍京少倜傥、有大志、人莫测,周母黄氏善加诱导,终使绍京立志创业。前往古田县城创办升记号商行,在屏南县城创办盛和商行,经营各种杂货,数年就有小成。精明的周绍京在经商的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屏南的红茶质优价廉,外销需求大,是一个很有利润的经营项目,于是他返回屏南,联合兄弟周绍虞、周绍三人创办六台春茶行,主要经营外销红茶。

周氏兄弟三人通力合作,“每年春则籍采办六合春箱茶价冠屏茶遂以茶致富积资累巨万”(周母黄儒人家传)。经多年经营,茶行生意蒸蒸日上。在此基础上,六合春的经营者显示出他们的胆识和魄力,周氏兄弟于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成立“六合春”总茶行,并在屏南及周边数县设立“玉和生”、“玉成春”、“四兴隆”、“福昌隆”、“广升隆”、“广福昌”、“广泰隆”、“恒升隆”、“万和隆”、“生记茶庄”、“政邑生记”等194"茶行分号。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六合春”红茶出口外销量达3万余箱2万多担。鼎盛时期,有9个县的红茶都以“六合春”的名义对外销售,在省城福州设钱庄、布庄,在福安有专用茶码头,有商船八艘在天津、上海、汉口、宁波、福州等5大口岸往来运货,有“茶管九县”之说。“六合春”经营有“玉库”、“奇种”、“凤眉”、“上品”、“英华”、“茗香”、“冠霞”、“及第”等多个红茶品牌。周氏兄弟“以茶致富”后,还发展经营了钱庄、布庄、酱园、国药、百货等7个行业。在出口红茶的同时还进口石油、牛奶等货物,形成了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雏形。长兄周绍京主要在古田、福州经营,二兄周绍虞主管周氏产业的财务,三弟周绍主要在屏南当地经营。清亡民国兴,社会动荡,“六合春”福州钱庄被歹人所破。资金周转不灵,“六合春”总茶行解散,周绍及其子周以昌、周以煦继续经营屏南县境内的“六合春”茶行和其它生意。鼎盛的“六合春”总茶行前后存续了半个世纪左右,是当时闽东北有影响的红茶营销机构。周氏兄弟也成为清末民初闽东北颇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

民国时期的“六合春”茶行仍然是屏南有影响的茶行,1947年“六合春”红茶参加福建农业博览会获金奖。据双溪名茶师后裔回忆:“在红茶外销的时期,每年农历12月‘六合春’从福州运来茶银是双溪的一大盛事,“六合春”运茶银要二三十个挑夫,每人挑800块银圆,由县保安大队押运。‘六合春’茶银一到,双溪家家户户放鞭炮。”可见“六合春”茶行对当时屏南经济活动的影响。

周氏三兄弟在“以茶致富积资累巨万”的同时,还为慈善事业慷慨捐助。一是创办屏南县育婴所,救活女婴数千余人,朝庭曾以拯婴功奖五品顶戴。二是创办“生春号”药店,求诊者不论贫富不取药锾。三是周氏兄弟都慷慨解囊,捐助贫困修桥铺路不计其数。如修补古田县城墙、砌建自梅花地起的五十里官道、重曹洋桥等,至今为人称善焉。

现在周宅三栋大厝里还保留当年六合春茶行制造茶叶的一整套工具、品鉴茶叶的器具、制茶的账册、各种茶行印章以及六合春商标等物件。其中有些物件很值得考究,其一,在大小各种茶行印章里有“小种红茶”和“新山小种”。闽东北是世界红茶的祖地,有“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之分,“工夫红茶”是在“小种红茶”的基础上发展的,陆适著《续茶经》中称:“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小种红茶”是红茶最古老的一种红茶。可见屏南的红茶属于“小种红茶”,屏南红茶是采用最古老的工艺生产的。而“小种红茶”里最著名的是“正山小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外山小种”。“新山小种”在六合春茶行印章反复出现也说明了雄心勃勃的六合春周氏兄弟在其鼎盛时期正在努力打造一种新的“小种红茶”的品牌。其二,六合春茶行众多制造茶叶的工具里有一台外国制造的铜杆木质的磅秤;印章里有“磅”的标识;还有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的出口商标,商标上中文为:“本庄在福建设厂认真选用武夷岩种聘请名师加工精制小种名茶叶厚水浓清香无匹持神消食最合卫生久已驰名客商赐顾”,英文为:“PROOUCED IN FUKIEN CHINA”,意思是:“在中国福建生产的”。这些在当时相对偏僻的屏南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意味着六合春茶行已经与国际接轨,六合春茶行的茶叶直接出口海外,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供货商或贴牌加工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