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语文教学对话的内涵和呈现形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语文教学对话的内涵和呈现形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对话对语文教学产生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有三种呈现形式: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教学主体自我反思性对话。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dialogue take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teaching. It presents in three forms of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eaching-subjects and the curriculum text,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subjects and the self-reflective conversation from the subjects.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话 内涵 呈现形式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conversation connotation present forms

近些年来,尤其是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语文教学对话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而身处实践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对话,对语文教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对话的内涵

对话在教学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它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克林伯格曾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1]克林伯格认为对话广泛存在教学之中,教学就是各式各样的对话,教学具有对话的品质。

语文教学对话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与自我之间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以平等相互尊重的立场,进行相互沟通、交流,最终达到视域融合、相互理解、相互发展,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一种活动。

二、语文教学对话的呈现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还包括教学主体自我反思性对话。

(一)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

这种对话是发生在人与精神产品之间,是教学主体通过对语文课程文本的阅读、理解从而展开的一种知识吸收、精神交流和心灵沟通的对话活动。文本其实是一种相关主体生命精神与实践活动信息的言语存在;通过主体的言语创作、文本已寄寓了至少包含主体的精神世界、文化境遇、生活阅历等层面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的所有信息。[2] “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更像是对话中的另外一个人。”[3]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课程文本的对话和学生与课程文本的对话。

1.教师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主要表现在教师研读语文课程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视界出发,不断与语文课程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展开精神交流,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对话是具有创造性、具有教师个性特征的。

2.学生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预习课程文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还有课后学生的复习。学生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创造性的与文本开展对话,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通常学生对陌生的语文课程文本首先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与语文课程文本进行对话,会获得自己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理解,不论这种理解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甚至是与课文编者所要表达的相悖,这都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是具有创造性的。

(二)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

有学者指出:“真正的对话是一种民主的意识,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致力于和睦相处和共同创造的精神意识。”[4]

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相互了解、交流感情,实现精神的相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和与群体学生的对话。一般来说,教师与群体学生的对话都比较简单,都是针对比较浅显的问题。教师与单个学生的对话在语文教学对话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对话并非指教师与同一个学生的对话,而是尽可能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采取承接的方式与教师对话,也可以先进行合作交流后再推荐代表与教师对话,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对话。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指针对某一话题所开展的交流与讨论。学生间的对话应是个体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一种信息、情感等的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共享,经验共享和情感的共享。

学生是处于同一年龄层面的人,他们的对话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安全感和自然感。教师在生生对话中要做好指导工作,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对话,对学生对话的思路要进行一些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能积极锻炼其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主体的自我反思性对话

反思性对话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经验、情感、精神的反思,是对话的一种高级形态。教学主体的反思性对话包括教师的反思性对话和学生的反思性对话。

1.教师的自我反思性对话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对语文课程文本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独特,针对自己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针对自己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和行为是否民主和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反思性对话。教师通过自我对话与反思,不断深入了解自我和认识自我,作出合理评判,不断发掘自身存在的缺陷,寻求改进不足的途径。

2.学生的自我反思性对话

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发展与其他年龄阶段个体的身心发展比较,具有更强烈的自我肯定或否定的特点。而反思性活动恰恰是自我肯定和否定的基本形式。

在反思性对话中学生不断解读自我,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我。学生的反思性对话是一个积极主动审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克林伯格.教师新概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9.

[2]肖海平,李保斌,何晓澜.论教学的对话品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4):41-43.

[3]高伟.课程文本:不断扩展的“隐喻”[J].全球教育展望,2002(2):47-51.

[4]腾守尧.文化的边缘[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