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餐桌上的多元文化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餐桌上的多元文化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似中国菜,实为美国炒河粉,这就是餐桌上的美国化。

美国《洛杉矶时报》近日公布了一份2009年十大食谱的名单,粤菜小吃炒河粉荣登榜首。国内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么简单家常的一道中国菜能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number one?

我倒是有点奇怪这样一条消息竟然会引起国内朋友的关注?《南方都市报》以“广州本土美食‘炒河粉’荣登全球美食冠军”为题小小地做了一篇文章,有关专家称还要为河粉申遗,将其打造成广州名牌。这多少有点自作多情的嫌疑。

首先《洛杉矶时报》并没有评选全球美食,而是挑选该报美食版在2009年刊登的众多菜谱,按受欢迎程度为其排名。炒河粉成为最佳菜谱,而非最佳美食。其次,对照该报刊出的食谱不难看出,这份菜谱并非国人熟悉的干炒牛河,而是用猪肉、韭菜、虾仁等炒出来的,改良版河粉。

此河粉并非广州炒河粉,而是看似中国菜的美国炒河粉。这也恰恰是美国餐桌的特色。

随着大批的移民涌入美国的,还有他们的各自的食文化。中餐馆紧挨着意大利餐厅,转过一个弯,赫然看见黎巴嫩夜总会的招牌扑面而来;面包房里飘出的法式面包香,一不小心就混入了街对面印度餐厅的咖喱味;在和屋里享受着清酒、寿司的客人,盘算着下次要到下一个路口的韩式烤肉店大快朵颐一番。这在美国司空见惯,几乎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只吃本民族的食品。

本人嘴馋,业余生活最大的爱好,不外乎约上三五好友去试试没吃过的异国美食。在美国,我第一次去了中东菜馆,辣椒番茄烧出来的茄子配上小米饭,颇有点中国烧茄子的味道。飘着冷雨的冬夜,我最爱的是越南米粉,一大碗热腾腾,飘着特有的香茅味。买上一盒新鲜的寿司拼盘,带到聚会上去,是炎炎夏日里最简单便宜的选择。泛着椰奶香的泰国菜,从不吝惜放辣椒的墨西哥菜,蘸橄榄油和醋的希腊面包都是我的最爱。如果手头宽裕,穿上小礼服,去吃顿法国菜也不失为约会的好选择。

中餐外卖,和披萨、汉堡一样,早就是美国人餐桌上的家常便饭。美国的中餐分两种:一种是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吃的,一种是给中国移民吃的。美国人吃中餐的必点菜是炒面、炒饭、柠檬鸡、古老肉和酸辣汤,一桌子油脂麻花、酸酸甜甜。炒河粉是炒面的一种,在美国受欢迎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止一次有美国朋友向我请教柠檬鸡(将鸡块裹面粉过油炸脆浇上柠檬汁)的做法,声称那是他最爱的中餐。当我告诉他们,我们在中国从来不吃柠檬鸡的时候,总能如期看到他们惊讶而失望的神情。美国人奉行熔炉式的多元文化主义,任何人都可以来,来了就请您进炉子,按照当地需求在融入美国文化之余保留部分自己特色。不只是中餐有改良,日餐、韩餐、墨西哥菜,只要你想在美国站住脚,多少都要按照市场要求有所改变。

少数真正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的美国朋友,很愿意和我一起去试吃中国人的中餐馆。但是当他们看到鸡爪子、猪耳朵、猪大肠一类的东西,还是不得不大摇其头,难以下咽。由于最初的中国移民多来自广东,在美国长期以来只有广东小吃做得地道。要是你赫然看见一个中文招牌写着“北方菜”,你可千万别以为自己能吃到猪肉炖粉条,顶多也就是端上来一碗上海泡饭。在广东人眼里,上海已经很北方了。

刚到美国的时候,华人超市里也很难买到北方食材。像我这样的北京人,想吃一顿炸酱面可是着实不易。每每有人回国,我都让人家千里迢迢背回来几袋六必居于黄酱。如果不幸在进入美国海关之前被警犬嗅出异味,这几包空运来的黄酱就得落个被丢弃在移民局垃圾箱里的命运。

如果黄酱闯关成功,我们这些北京老乡就有了聚会的理由。每做一次炸酱面,我都要呼朋引伴,大张旗鼓,生怕有同胞错过了享受家乡菜的机会。北京来的黄酱,美国华人超市的猪肉丁,韩国拉面(比广东人的鸡蛋面更接近北方的拉面),日本黄瓜(中国黄瓜没有进口,英国大黄瓜吃起来像丝瓜,只有日本小黄瓜口感适宜),代替心里美水萝卜的自萝卜……我的老北京炸酱面何尝不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