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治疗手―口综合征9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治疗手―口综合征9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6-0426-01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手-口综合征表现为以口周为中心的半侧面部及上肢远端独特分布的感觉障碍,是局限性感觉障碍的一种特殊症候群。笔者采用针刺治疗该病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9~72岁,平均58岁;病程5天~9个月,平均3.5个月。临床表现以口周面部及手的麻木为主症,其中1例伴有自发性疼痛症状,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

2 治疗方法

取穴:风池、合谷,健侧头针感觉区,患侧地仓、迎香、曲池、手三里、外关、中渚、内庭。操作:用0.30mm×40mm毫针进针,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刺激量以病人可耐受为宜。其中,头针感觉区以快速捻转手法刺激达3分钟方接电针治疗仪,通电1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治愈为麻木及其他伴随症状、体征消失,计7例;有效为麻木明显减轻,其他伴随症状、体征不同程度减轻,计2例。9例患者全部有效。

4 典型病例

孟某,男,62岁。初诊日期:2006年3月5日。主诉:左侧口周面部和左手麻木9个月。病史:9个月前,突然出现左侧口周面部和左手拇指、食指、掌面麻木,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及口服药物治疗(药物不详),未见明显好转。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50/90mmHg,左侧口周面部和左手痛,温觉减低,触觉、肌力正常,病理反射(一)。头CT示:右侧丘脑0.3cm×0.4cm低密度影。诊断:手-口综合征。用上法进行针刺治疗2次后症状、体征开始减轻,1个疗程后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5 体会

手-口综合征于1914年由Sitting首次报道,他将本病病因归于对侧顶叶中央后回受损,后经研究发现,手-口综合征的中枢病变还可发生于以下3个部位:①背侧丘脑: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与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交界处;②脑干:桥脑、中脑支配口角与手的感觉纤维相邻近处;③放射冠:VPL内侧部分和VPM外侧部分并在一起投射到皮质躯体感觉中枢的纤维。以上的解剖因素造成了手-口综合征的特异性临床表现,而脑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其病机为经络闭阻、气血不畅、肌肉失养。

针刺治疗此病近取面部地仓、迎香,手部曲池、手三里、外关、中渚、合谷,可疏通局部气血,远取内庭,可畅达经络,使气血流通,肌肉得养而麻木自消。从现代医学讲,针刺头穴感觉区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后能透过颅骨,作用于中央后回,即手-口的皮质感觉中枢;针刺局部诸穴,直接作用于手-口的外周感觉神经;针刺风池,使脑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总之,针刺从不同的途径刺激了感觉的皮质中枢和外周神经,与其他疗法相比,不但针对性强,而且作用全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