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二十四城记》说开去 艺术电影需要放下矜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二十四城记》说开去 艺术电影需要放下矜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6日,贾樟柯的新片《二十四城记》全国公映。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最近的3部剧情电影都成功地进入了内地影院。从2004年的《世界》,到2006年贺岁档引起不少话题的《三峡好人》,再到今天的这部《二十四城记》,贾樟柯的经历代表着曾经在本土缺席的青年导演与艺术电影的逐渐回归,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化步伐的逐步推进。

《二十四城记》的海内外之旅

和《三峡好人》一样,《二十四城记》也是在纪录片基础上诞生的电影。贾樟柯表示影片的制作成本约为900万元,算上赴各大影展的宣传花费总共接近1200万元。这在国内的艺术片中算是较大的制作,其中投资最多的是上影集团,此外还有华润集团,后者也正是片中的“二十四城”地产项目的开发商。贾樟柯的西河星汇公司是影片的第二大股东。贾樟柯表示从《世界》开始,他就坚持要在自己的影片中占据较大的投资份额,这也是为了保证创作时有充分的自由度和话语权。虽然到目前为止与他合作的投资人都未干涉过影片的具体创作,但贾樟柯还是认为只有自己参股才能更有安全感。对于资本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惯性的担忧。

贾樟柯希望《二十四城记》在国内外市场的营收能够达到某种平衡,他一直为此努力,公司也将专门成立一个主要面向内地的市场部。不过对于当前的艺术片来说,海外市场依旧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国际宣传推广平台的各大电影节,对于此类影片的营销依旧具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进入三大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一般也就意味着影片一定能找到国际销售的公司,以及最少几十万欧元的订金收入,效果立竿见影。贾樟柯表示《二十四城记》原本并未准备参加戛纳电影节,但出于投资方对市场的考虑,影片最后还是决定加班加点赶去参赛。

虽然在艺术电影界成名已久,但2006年《三峡好人》的成功还是为贾樟柯的电影打开了更为广泛的全球市场。《三峡好人》摘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后,共有60多个国家购买了影视发行的综合版权,还有很多国家购买了电视版权。虽然这次的《二十四城记》没能获奖,商业反响亦不如前者,但也卖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贾樟柯表示影片目前仅仅依靠海外的首批订金就已经实现盈利。不过在影片海外销售的过程中,贾樟柯还是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在戛纳之后的多伦多电影节。很多传统买家的态度有了变化,考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比如从《小武》开始就一直稳定购买贾樟柯电影的南美市场。《二十四城记》一直等到了戛纳和多伦多之后的洛杉矶电影市场才卖出了一些南美国家的版权。贾樟柯表示就华语乃至整个亚洲电影的海外发行而言,经济形势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很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导演的片子能进入欧美市场。

在国内正式公映前,《二十四城记》已经在海外很多地区率先推出。之前贾樟柯也刚刚结束了在日本等国的宣传工作。在海外宣发时,他的任务相对简单,只要做好导演的分内工作就行。因为具体的发行工作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到了影片上映时,他只需要再跟各地的发行公司配合宣传就可以了。海外团队的专业水准给贾樟柯留下了很深印象。之前在日本做宣传时因为时间只有3天,贾樟柯每天的安排都很紧张,但只要他接受采访,发行方就总会有一人在场,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尽量搜集宣传上可能用到的点子。例如之前《朝日新闻》的一个记者在采访中提到《二十四城记》里描写的情况与日本当下的现实气氛很接近――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的很多企业也在关闭工厂和裁撤员工。这一点当即就被发行人员记下,并迅速在后续的影片宣传中用到。

相比海外,影片在国内进行宣传推广时,贾樟柯需要操心的事更多。《世界》公映时,影片的整个宣发工作都是由他的团队自己完成的。贾樟柯说《世界》是首次尝试国内发行,当时自己对院线关系什么的都不清楚,加之财力所限,因此有意借机把整个宣传推广的过程完整地走一遍。为了筹备各类宣传活动,贾樟柯和他的团队四处拉关系找赞助。当时他找到了经营《周末画报》等杂志的现代传播集团,由后者的老板搭台,影片才得以在包括香港在内的8个城市举办了首映式。虽然从独立尝试发行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但贾樟柯深知专业分工的重要性,近年来也积极与国内的专业公司合作。例如这次《二十四城记》的宣发,就由国内知名的发行公司保利博纳接手负责。

独立不等于排斥市场

被很多人视为内地独立电影界旗帜性人物的贾樟柯表示,自己一直在追求本土市场的接纳。贾樟柯说自己的独立之路走得颇为偶然。1998年,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为其在海外打响招牌的《小武》。当时的贾樟柯还在大学读书,对于相关政策等很多事都还不懂,“因为那时也看不到什么红头文件”。影片的拍摄资金只有30万元,出于成本的考虑,他选择了用16MM胶片来拍摄,殊不知当时国内已将35MM胶片列为市场准入的标准。就这样,贾樟柯和《小武》懵懵懂懂地成了违规者。次年初,他还受到了被取消导演资格的处罚。

与“规则”的第一次接触就碰了壁,不过贾樟柯从未放弃过重返内地影院市场的努力。这一方面是因为所有导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本土观众看到。另一方面,贾樟柯表示“拍地下电影其实对导演很有压力”,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资源上。因此在筹划第二部电影《站台》时,贾樟柯拿着本子找到了当时的北影厂厂长史东明,后者又帮他拉来了田壮壮担任监制,但是《站台》最终在合拍片的审批程序上遇到了障碍。项目受阻之后,不死心的贾樟柯又找到上影,试图从另一个渠道解决问题,但最终没能成功。

虽然过程坎坷,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贾樟柯还是渐渐消除了对体制的恐惧。他说自己开始了解到,与体制打交道最重要是要重视程序,“只要积极沟通,空间还是很大”。2003年,中国电影开始了产业化改革的进程。当时电影局的新任领导也开始与游离在体制外的青年导演进行沟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04年贾樟柯终于依靠内地的投资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第4部剧情长片《世界》。在上影的协助下,影片的送审过程相当畅快,最后基本是一刀未剪在内地公映了。

历经6年的努力,自己的电影终于能在国内影院中跟本地观众见面了,贾樟柯说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激动心情。不过,对于市场的反响,贾樟柯一直试图保持冷静。从2004年的《世界》,到后来的《三峡好人》,再到现在的《二十四城记》,贾樟柯说自己对市场的期待值始终没有变化,一直持有两方面的态度:首先,他认为票房只是一个简单化的标准,而艺术效果其实是非常复杂、也难以量化的。因此文艺青年出身的贾樟柯表示自己并不很看重票房,“不会为其焦急,更不会期待成为它”。即使是在2006年底因《三峡好人》和《黄金甲》等片的排片问题掀起论战,贾樟柯说自己的批评也只是因为后者片方与数字院线直接签约以保证其银幕占有率的行为超越了市场的范畴,他针对的是这种不健全的发行制度而非市场本身。对于市场规律,贾樟柯表示他既能理解也会尊重。

另一方面,虽然表示自己不在意单纯的票房成绩,但对于作为传播终端与推广桥梁的市场,贾樟柯还是非常看重。尤其在今天,中国的很多艺术电影已经习惯性地从本土市场中消失。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艺术片的市场太小,另一方面对于创作者来说,目前已完全可以借助海外的投资与市场来拍片。个人拍片创作时的乐趣都能享受到,经营适当的话也能有所盈利。但是贾樟柯难以认同这样的路线。在他看来,艺术电影还是应该通过更正常的渠道去找到观众,这就意味着一定要跟本土市场相结合,无论是独立电影还是主流电影,市场也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国内的艺术电影来说,重要的不是当前一城一地的票房得失,首先是要在本土市场中持续地存在下去。

同样的话,贾樟柯也在告诉那些比他更年轻的导演。近年来他也开始担任监制的工作。去年贾樟柯监制了两部电影,一部是由他多年的摄影师余力为执导的《荡寇》,另一部则是由一位住在香港的青年女导演唐晓白执导的《完美生活》。前者走的是商业片的路子,日、法、中国香港多方合拍,拍摄地在巴西。后者则是部成本很低的标准艺术电影。在贾樟柯看来,做电影的方向一定要明确,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想艺术和商业两头都占。他表示上面两部片子也基本代表了他监制的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比较小规模的艺术电影。另一个则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毫不含糊的商业类型片,贾樟柯说自己未来也想尝试拍摄这样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