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增长下的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中国这样拥有低附加值产出和大规模储蓄剩余的国家来说,调整发展模式以及改变国有传统的过程是漫长的。
23年前当我第一次到英国的时候,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妇,当她听说我从中国来时,她说:“哦哦,我知道,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当然,这样以偏概全地形容英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失偏颇,事实上,英国是最早预言并接受中国将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国家之一。
1986年秋天,英国外交部主持召开了以“中国的崛起:它对亚洲、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我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20年前,当我还在国家计委工作的时候,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措资金,例如为铁路、发电厂、高速公路等等项目融资。然而今天,融资早已不是问题。今年,中国发放了大量银行贷款,2009年第一季度(2009年1月至4月),银行共发放5.14万亿人民币贷款。银行寻求向优质项目贷款以获取更高收益,金融资源已不像过去那样稀缺。
中国的崛起使得资本不再稀缺,这恐怕是过去十年最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虽然中国仍是一个贫困和地区差异很大的国家。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距今最近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无不证明,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腾飞总伴随着储蓄率过剩和资本的出口。资本并不是完全被用于国内产业发展,因此它被出口到其它国家,所以储蓄过剩就相当于贸易顺差或者经常性帐户盈余。
除了资本不再稀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快速增加的全球供给――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更优质、便宜的服务,甚至还有过去的20年中较低的世界通货膨胀率。同时,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崛起极大地创造了全球需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其它有色金属的进口国,还生产并消费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钢材和水泥。
在中国崛起的时候,世界经济平衡的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模式出现了。过去储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如今,发展中国家成为了资本的主要供应商,而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则是赤字经济。现在,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储蓄过剩的国家,成为了主要的资本供应国,而日本和欧洲的储蓄相对而言均发生了萎缩。
发达国家借用资金并不是问题,而且这种模式已经存在了超过半个世纪。对于整个世界经济而言,资本的借贷、使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但问题是发达国家如今成为了向发展中国家借钱而非提供资金的一方;此外,发达国家借到钱之后就将其用于消费,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实际上是在过度消费,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但另一方面美国在科技、研究、教育、文化、旅游和医药等方面的支出是全世界最高的。这部分的投入对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大有裨益。当然,如果中国遵从这种发展模式那将是不可持续的。全世界的原油都将被运往中国以满足消费需求,无论是从市场、政治还是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不现实的。
从拥有储蓄剩余的国家角度来看,这种新模式可持续吗?比如我们问:中国的储蓄剩余是否会有消失的一天呢?
储蓄剩余主要与发展阶段、国际分工和文化等因素有关,对于中国这样的拥有低附加值产业和大规模储蓄剩余的国家来说,调整发展模式以及改变固有传统的过程是漫长的。中国地域广阔,当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低附加值工业减少的时候,它们却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全国性的产业升级,低附加值产业的淘汰仍需假以时日。
即使有朝一日中国不再是拥有储蓄剩余和贸易顺差的国家,这种模式仍然会长期存在。原因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会替代中国目前的位置,成为主要的储蓄剩余国家。
现在,世界经济正在发生调整。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改变它们的消费模式,减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即使经济复苏之后,发达国家的消费和进口恐怕很难再回到危机之前的水平。持续上涨的油价也会迫使发达国家减少其能源开支。
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面临越来越多新的挑战,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责任,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两个结盟国家(比如所谓的G2)能够摒除协作,独自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能源危机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警示,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从前的老路,比如环境保护同样需要各国间的协调与合作,还有粮食、资源和其它资源短缺的问题,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出口管制,特别是在高科技和所谓的涉及国家安全的产品方面。这样做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无疑是作茧自缚,同时也是非常不理性、不公正的。发达国家应当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贸易保护和投资限制,转而就发展中国家对其的投资表现出更为友善的态度。
让我们以中国为例。目前,全世界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态度是十分不友善的,很多西方国家,包括英国纷纷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打上了“新殖民主义”的标签。很多中国公司开始逐渐尝试海外投资但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当地政府的反对、贸易联盟和劳动纠纷等等问题。在我们的起步阶段确实需要更多的来自外部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需要增加其海外投资,特别是在能源、原材料等领域,这将扩大全世界的产品供给,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中国有多达4000亿美元的外汇盈余,所以我们有充足的资本开展投资。
2008年底,中国海外净资产达到了1.5万亿美元,海外总资产达到了2.92万亿美元。在这2.92万亿海外总资产中,仅6%是境外直接投资,67%是外汇储备,9%是证券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不仅仅会给中国自身带来利益,还能够惠及美国、英国和其它很多国家。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外汇储备确保了流动性安全,但是其投资收益率太低,而它所占的比例又过高。然而,中国仍然缺乏相关的管理技能和经验,就此方面的改进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迄今为止,中国的消费增长率位列全球第一。由于大量的服务产业没有被计作独立的市场行业,中国的消费能力长期被低估。比如,零售额在过去5年每年都保持着13%的增长。然而,中国仍然需要继续刺激其仍不充足的内需,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市、农村之间购买力的巨大差距,目前中国的农村人口人均消费仅仅是城市人口人均消费的1/4甚至是1/5;服务的消费远远落后于商品的消费;公共服务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消耗了全国80%的医疗支出,而这80%的投入仅仅覆盖了20%的人口;与工业化的进程相比,中国城市化的步伐还较慢。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担忧就是,中国是否会重蹈其它新兴工业国家的覆辙,例如日本在经历了20年、30年乃至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迎来的漫长停滞期。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中国需要关注下面几个重大问题:
(1)中国需要改革城乡二元结构;(2)中国急需改进其尚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与其它发达国家,例如与英国相比,金融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仍然比较低,金融业从业人口占中国劳动力人口比例较低。对于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和新创立的企业来说,获得金融资源的渠道仍然非常有限。中国金融行业在开发有效渠道促进和支持中国企业发展方面仍然相对薄弱;(3)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法制和政治体制改革;(4)人力资本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在教育、培训以及培育人才的环境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在的教育体制不适于培育创造性人才,这将阻碍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