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它有助于烘托影片主题,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独特的审美意念和内涵,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气息。在张艺谋电影中,常用色彩来表现影片主题与风格、塑造人物造型、营造气氛、渲染环境,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感染力。同时,色彩也是电影作品表现民族性的最佳途径,张艺谋用色彩来表达民族文化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了实质性贡献。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色彩;色彩艺术

色彩是电影中重要的视觉语言,它能通过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来营造视觉气氛、经营画面构图,从而给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受。色彩的运用有助于揭示电影的主题内涵,增加影片的感受力。张艺谋常利用色彩烘托影片主题,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独特的审美意念和内涵,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气息。正是通过色彩的运用奠定了张艺谋电影的艺术风格。

一、电影与色彩概述

色彩是物质的自然属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它能够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传达人的心理情感。同时,色彩也是一种特有的视觉生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符号和情感语言,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一)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性

色彩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外在特征,色彩与光具有密切的联系,光照射在物体表面后,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后通过我们的视觉就形成了各种颜色,即色彩。色彩既可以引起人们的心理感受,也能够引发和影响人们的不同情感。如红色象征着热情和吉祥;蓝色象征着理智和宁静;黄色象征着高贵和希望,等等。一般来说,在表达吉祥、喜悦时应当使用明快、亮丽的色彩;而在悲伤、失望时则应使用阴暗、沉闷的色调。

色彩的作用主要有印象、表现和结构,其中结构就是指象征。色彩是伴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象征是色彩独特的艺术品格,通过这种艺术品格,我们可以轻易地辨析出作品的艺术风格。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色彩应用过程中达成的一种观念共识,由于文化差异、个体差异使得色彩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色彩常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表现性和象征性,如人们常用黑白来象征死亡,但画家凡·高笔下死亡却变成了“黄橙与蓝紫”。

(二)电影中的色彩

1895年现代电影诞生,此时的电影是黑白的,但艺术家们从未停止过对色彩以及色彩表现技巧的追求。电影诞生初期为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电影公司主要运用手工对影片进行着色,如用蓝色来表现夜晚,用红色来表现革命,等等。直到20世纪30年代,色彩才被自由而灵活地运用于电影之中。但此时的彩制作主要受绘画的影响,影片图像更接近绘画要求,追求画面的意境,强调人物造型的象征性。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电影图像开始追求造型的真实性,加上这一时期彩色胶片的大量生产,为电影色彩表现提供了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日趋完善,同时人们对色彩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色彩成了电影中重要的艺术语言。在电影中色彩既真实地再现了事物的原貌,也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是一个色彩艺术大师,在张艺谋影片中色彩发挥着重要作用。色彩是重要的造型元素、独特的叙事语言,以直观、感性的方式把电影故事讲给观众,能够揭示出人物情感与心理的微妙变化,将深奥、抽象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张艺谋常通过色彩的巧妙使用与精心安排,增加电影画面的美感,突出影片主题、渲染影片气氛,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影片《菊豆》中,张艺谋用灰青色的屋顶包围下的染坊,流露出一种抑郁、压抑的氛围,象征着传统伦理与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压迫。在影片《红高粱》中,张艺谋以红色为基调,用鲜红的高粱、血红的太阳、红色的天空作影片的背景,展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是一种思想与情绪,能够传达出无形的、无穷的生命底蕴。同时,张艺谋始终将色彩作为与观众沟通、交流的叙事语言,他常用色彩的美感效应与象征意义调动观众的审美体验,从而将色彩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

二、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具体运用

色彩是电影中重要的视觉语言,它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色彩可以参与影片的叙事,为影片的主题、故事内容、环境造型等提供服务。在张艺谋影片中,色彩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张艺谋曾言,如果色彩不是用来阐述主题、表达情感、塑造人物,那么它是多余的。在影片中张艺谋常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现实感,并赋予色彩象征意义,使色彩充满主观化的情绪表达。

(一)利用色彩表现影片主题与风格

在影片创作中,张艺谋常根据主题表达需要确定影片的色彩基调,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色彩倾向性,而巧妙运用色彩不仅可以推进剧情发展,还可以提炼与升华影片主题。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张艺谋以朴素的暗灰色作为色彩基调,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环境;在影片《红高粱》中,张艺谋将红色贯穿于影片的始终,如红衣服、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等,通过热烈的红色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原始的生命欲望,表现了爱与生命的主题;尤其是影片的结尾,红高粱、红太阳在黄土地的映衬下,展现了充满野性的原始张力,孕育着巨大的生命热情与活力。

(二)利用色彩塑造人物造型

色彩是构成影片场景的重要内容,有表达人物情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等功能。在影片制作中,张艺谋力求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色彩符号,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提炼、对社会生活进行概括,从而实现了抽象化与个性化的结合。在影片《红高粱》中九儿出嫁的场景,轿外是喜庆的大红色,轿内却是色调较暗的淡红色,轿内外色彩变化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感受;轿外欢快、响亮的唢呐声和惊天动地的喊唱,产生了一种激动人心的视听效果,与轿中女孩的悲剧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深刻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绝望,通过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婚姻的本质——外喜内悲。在电影设计中,张艺谋还经常用色彩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秋菊打官司》中,用鲜红的辣椒吸引观众的眼球,在黄土地的映衬下将秋菊坚持、倔强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十面埋伏》中,通过服装色彩、环境色调表现了人物的意识流动,用色彩的不和谐来暗示小妹悲剧性的命运,从而确定了电影的感情基调。

(三)利用色彩营造气氛、渲染环境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而营造气氛、渲染环境则是色彩的基本功能。张艺谋是色彩大师,他对色彩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如在影片《菊豆》中,将明蓝、大红、正黄等纯色调布匹放到灰色高墙的方院子内,用这种色彩明暗对比渲染故事的哀怨凄艳;用朦胧的白雾来营造压抑、阴冷、凝固的氛围。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使用了另外一种色彩叙事方法,用让人揪心的灰色与耀眼的红色之间的对比,灰色的天空、灰白的地面、灰黑色的院墙、刺眼的红灯笼,象征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对女性命运的强制与剥夺。

(四)利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感染力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通过色彩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来解读电影,探寻电影色彩中深厚的美学意蕴,使之符合大众的情感逻辑与思维逻辑,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1]在影片《黄土地》中,用极度单纯的色彩与平面化的造型展现了荒凉壮观的美,产生了一种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效果;影片以诗般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人文思考。色彩的美感不仅体现在色彩之上,还体现在色彩的相互关联之中,因而将入画的色彩进行合理分配、恰当摆放,可以产生塑造形象、烘托主体的作用。在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将色彩美学展现的无与伦比,影片以金黄色为色彩基调,高大的台、金碧辉煌的皇宫、金黄色的雕饰等,显示了繁花似锦的大唐盛世。影片《英雄》中在胡杨林打斗的场面,用黄灿灿的树叶与红彤彤的轻纱交辉相应,传达出东方文化中清、雅、逸的武功境界;全片构图精美大气,从青山静湖、大漠飞沙到秋叶飘飘,整个画面显得如诗如画。

三、张艺谋电影色彩运用的当代启示

(一)色彩是电影作品表现民族性的最佳途径

正如狄德罗所说: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方式,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视觉神经系统,因而色彩作用于人类视觉引起的生理反应又具有相同特征和共同性。[2]每一个导演在影片中都会不自觉地渗透着民族痕迹,张艺谋也不例外,在他的电影中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思想情感,都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电影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来体现导演的思想情感,导演在记录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展现本民族文化。如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将象征黄色运用到了极致,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既象征着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也象征着权威、地位和崇高。但在西方看来,黄色则是含有贬义的不吉利色彩。此外,张艺谋在影片中还大量使用一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如、中药、茱萸等,既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独到理解,也反映了他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

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导演的个性特征、民族特性、成长环境是最主要的因素。[3]张艺谋导演热爱红色,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中,他运用大量红色来传达特殊信息。张艺谋对红色的钟爱,除了红色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外,还与他特殊的生长环境有关。[4]张艺谋生长在陕西,尚红的民间传统,黄中透红的土地以及红色的民俗都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对红色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从而能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进行发挥。

在现代社会中,电影作品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就必须凸显民族性,色彩作为电影风格的代表具有独特的作用。张艺谋在电影色彩上的努力既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也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他的影片简单强烈、浓墨重彩带给人无法抗拒的情感和视觉冲击,既凸显了民族文化底蕴,也使之具有世界性,达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

(二)张艺谋电影色彩运用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现在电影对色彩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性之外,还要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张艺谋是中国较早使用色彩独特美学意蕴的人,他擅长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作为影片的基调,尤其擅长使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具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心理的颜色,渲染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张艺谋在《红高粱》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而在《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等更是将色彩运用到了极致,使中国电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张艺谋对色彩电影的探索,为中国电影发展做了实质性的贡献。

张艺谋的电影是真正的艺术杰作,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色彩具有深刻的内涵,可以说,张艺谋的电影之路就是色彩之路,就是以色彩来表达民族文化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中国电影,色彩绚丽的画面使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影片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沈山岭.张艺谋电影色彩功能的传承与突破[J].电影文学,2012(16).

[2] 罗勤.论张艺谋电影的表意元素[J].当代文坛,2006 (05).

[3] 张明.与张艺谋对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79.

[4] 林邵峰.视觉英雄张艺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71.

[作者简介] 杨久义(1980—),男,河南许昌人,硕士,许昌学院美术学院讲师,基础技能教研室主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