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把“初恋情人”当“异性朋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个30多岁的职业女性,结婚10年了。我丈夫是个自私的人,只顾自己不顾家庭。我也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我在家里是老闺女,有点依赖,任性,娇气,受不了苦。这样,家庭和工作的烦恼总想找人诉说。
在我和丈夫相识之前,我有过一次初恋,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分手了。现在,我和初恋情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烦恼的事情不愿对别人说,我就找他诉说。诉说起来就感觉还是他好,这样感情就逐渐升温。就在我们旧情重温的一个晚上,我们超越了最后的防线,发生了性关系。此后我们就时常这样。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是和丈夫诉说烦恼,他不但不听,而且烦躁,甚至动手打我。这样我只能去找他诉苦。我也想过结束这种关系,但又觉得和他断了交往就没有知心朋友了。烦恼和丈夫不愿说,和女同事们又不好说,怎么办?人还是需要异性朋友的,不是吗?
这个男人不想离婚。他说他没法提出离婚,因为一提,他爱人就闹死闹活的,他说你也不能看着一条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吧?在这期间我怀过一次孕,他就说你怎么证明那就是我的?我生气了,他又哄我。我每次一想和他分开,他就又主动找我。和他一起,有时候有一种犯罪感,有时候又好像是对生活的一种报复。
现在,他为了表示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在人前故意疏远我。有时候我感到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我想过一种健康的生活,但是整天都要在一起,我又没有能力改变工作环境。我不知道再遇那样的情况我能不能把握自己?我真不知怎样才好……
周六晚上,一位女士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就这样一口气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女士困惑的心理渊源是什么?
第一,这位女士对自己与初恋情人的关系定位有误。
人有了烦恼确实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人确实需要异性朋友。这是为什么?一是两性性心理的“异性相吸”作用。由于是异性,交流起来较容易缓解彼此内心的紧张和压力等。二是两性性格的“互补性”的作用。一般说来,男人的刚毅对女人是一种慰藉,女人的温柔对男人也是一种慰藉。三是两往的“异类群体”的作用。异类群体之间的人际交流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两性各自分属不同性别群体,因而也就比和同性坦露心迹较为安全。
如上的心理需求不能在夫妻之间满足吗?不能。因为异性朋友与夫妻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异性关系。一是异性朋友可以满足两性感情的弥散性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专一性,可是,几乎是天性决定了人的两性感情还有弥散性的一面。异性朋友之间体验到的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一种感情,正好可以满足人对两性感情弥散性的需求。二是异性朋友比夫妻有较大的新异性。夫妻之间,共同生活的岁月在增进责任感的同时,也容易磨灭彼此之间的新鲜感,削弱了新异性。而朋友之间,无论交往怎样密切,通常都不可能有更多的日常接触,因而彼此之间较多新鲜感和新异性。三是异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夫妻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等主观世界的诸多差别,但是这些差别一般并不妨碍婚姻关系的维系。而朋友则不同。朋友关系就是以相似性为条件的,具有相似性就结为朋友关系,相似性没有了,朋友关系就自动终结。异性朋友也是这样,因此,彼此就在许多方面有较多的理解,便于沟通。但是,这位女士与初恋情人的关系分明超越了常态的异性朋友。女士自己也分明感到这种关系已经给她造成了压力,已经给她带来了痛苦。
第二,这位女士对自己与初恋情人关系的归因有误。
心理学发现,面对一个问题,人总是要进行归因。归因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内归因,即倾向于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另一个是外归因,即倾向于从自身之外找原因。人的确不能排除环境对自己心态行为的制约作用,外界环境确实会影响人。但是,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在环境中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同样的环境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如果谁总是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界环境,那么,这个人就只好永远当环境的奴隶了。女士已经意识到外归因并不能真正解救自己。
那么,女士为什么在漫长的迷途中久久跋涉?这是因为她不知不觉中一直在运用一种叫做“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来欺骗自己。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安宁。这位女士把初恋情人当成异性朋友,认为是环境,是丈夫,让自己投进初恋情人的怀抱,都是在潜意识里试图给自己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这,也许暂时减轻了她心灵的痛苦,却把自己拖进了更漫长的痛苦之中。如果继续下去,还会给自己酿造更大更多的痛苦。
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常常遇到类似这位女士与初恋情人重温旧情的故事。不论这样的故事怎样开头,结局不外有三:一是重新选择婚姻,和初恋情人走到一起,一是回归原有婚姻,和初恋情人真正分手,当然还有人继续这种生活,一时难以走出迷途。这位女士说,她以前已经下过几次决心,曾经三年没有接触。这次要彻底改变生活,坚决和初恋情人分手,如果说以前可以原谅,现在30多岁还是那样就不可原谅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蓝图的设计师,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的生活蒙上一层伪装。生活中常常这样,人往往看不清或不愿正视面临的事情。心理咨询师不是道德家,不会对问题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帮助当事人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一般说来,只要当事人勇于直面自己的生活,就会作出自己的选择。我们相信她能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在这之后两个月左右的某个晚上,这位女士再一次打来电话,向我诉说了她这段时间所经历的意志磨炼,说她通过努力,已经初步获得成功,用她的话说,“为脱离迷途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坚持跟那个初恋对象保持正常距离和关系,起码她自己已经能够坦然以同事来面对他;而且这期间,自己不再抱怨生活,而是从自身做起,积极面对生活琐事,怀着一个为了小家而奉献的精神,改变了娇小姐的习惯,为丈夫和孩子做事情。于是奇迹出现了,丈夫有时会主动关心一下我。这让我很感动,虽然他的话仍然很少,但是他能表示出这一点儿关心就足够了。”
看来,她相信这样一条真理: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由于这些,她现在对未来的生活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