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纵身大化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纵身大化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月11日,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辞世了,享年98岁。在季羡林先生的一生中,他以国学学养和真诚人格,在学术界受到广泛的尊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是国人对季羡林先生的赞誉,可他却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如今,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怀念季羡林先生。或许,每一个与之有过接触的人见到的都是季老的某一面。正如全国青联委员、民盟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黑德昆所说,每个见过先生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季羡林教授。我们在这里希望陪他一起去还原一个让德昆所亲近的、敬爱的季羡林爷爷。

季羡林先生驾鹤西行了。当天早上得知这一噩耗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对自己说:不能啊,我昨晚还与季爷爷的儿子通电话呢,得知他的状态很好啊,怎么可能?

就在前夜,我梦到了季先生,不知怎的,醒来的时候泪悄悄地湿了眼角。起来与先生家人通话,得知一切吉祥,心中轻快了许多,仿佛之间这个和蔼、幽默、睿智的老爷爷就一下子坐在了我的身边。

与先生结缘是在民盟,由于和著名社会学家、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教授早已熟稔,故作为晚辈小盟友的我有幸可以见到盟内这些高山仰止的大学问家们,季先生便是如此。一次我有幸为他们介绍人文奥运方面的一些数据和情况。季先生与我相聊甚欢,临别时,先生对我说:“聪明的小鬼,欢迎以后有时间多到我家里来玩。”自此,晚辈后学开始时常斗胆求教于先生左右了。

在先生的眼中大家都是小朋友,因此我一直以“季爷爷”来称呼先生。在亲近先生的岁月里,作为后学一粟,姑且妄自托大,借先生吉言,或许可以称得上先生的“小友兼老友”,或者是贤哲身边“一个聪明的小鬼”罢了。

今天,翻开先生曾经为我题的赠言,才发觉我与先生已天人永隔,情以何堪?那曾经和先生结缘的一幕幕,仿佛又在眼前。

论及先生的学问以及许许多多的掌故,大家早已熟知。这里恭添记忆中有关先生的几件佳话,权当作先生大爱中沧海一粟的点缀吧。

心系灾区的质朴慈悲老人

去年“5.12”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正在四川雅安市政府挂职锻炼。先生得知天灾来临后,急忙委托身边的人员打电话让我帮忙询问四川的受灾情况。当我们见到先生,向老人家诉说严重的灾情时,先生一直看着我们,认真地听着。“万众一心!人定胜天!”听罢先生一字一句坚定地说道。

当得知灾区正在积极重建学校,让孩子们尽快返回课堂时,先生坐在病榻问我:“建一所学校需要多少钱?”我告诉他需要20万元。他当即表示:“我捐一个,这个钱我有。”我知道,先生以望百的高龄和病弱之躯,所得稿费何尝容易?现在他刚捐完家乡的一所希望小学,又毅然拿出数目如此之大的一笔钱来,已是很为难了。于是我说道:“季爷爷,您的心意我替灾区的孩子谢了,您不是一直说要自己负担药费,不给国家添麻烦吗?您的钱自己先留着点吧。党和国家、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孩子们,您别太担心了!”先生认真地看着我说道:“我是教员,所以我要尽我的所能,尽量让灾区的孩子不要失学。请转告孩子们,万众一心、人定胜天!”

经过联系,先生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四川雅安市捐建了一个图书馆。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和市委、市政府在得知先生的善举后,又为图书馆提供了很多的配套设施,先生得知有些不安:“没给灾区添麻烦吧?用钱的地方很多,学校的校舍解决了吗?不够我再捐。”。

大爱无声,此时此刻的季羡林先生让我们动容。当中央电视台提出要采访他的时候,先生却一再推却。他总是说:“我尽我的所能,尽量让灾区的孩子们不要失学。”这句话在后来采访的时候一再被说起。先生谈到“人定胜天”的时候如是说:“我个人认为,人定胜天是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灾情是大自然带来的,人民群众一旦团结起来,一定能够战胜任何自然灾害!”

最后,当先生面对全国的观众,用插着输液管的手臂起笔题词时,我们热泪盈眶。

我想,先生并没刻意要给什么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力量,或者带动什么人来共同关注生命的脆弱。他只是想竭尽自己所能,为灾区的孩子们做一点事儿罢了。但正是这种朴实的想法让先生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大爱无声,正如先生这般,中国传统文人士者的精神就这样无声地让我们悠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得以薪火相传。

梦圆火炬的世纪老人

先生是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顾问,奥运会前,经常有人问先生,“您去跑火炬吗?”先生总是笑着答道:“去,怎么不去呢?”当他听说有一位同是90多岁高龄的老人也去跑火炬后,更让他坚信自己也可以的信念。可当他得知北京奥组委怕天热影响到他的身体,而决定不安排他参加火炬接力的时候。先生明显地露出失望的眼神,总是喃喃地说“遗憾、遗憾”。

为了弥补先生的这份遗憾,我悄悄地借来了奥运火炬,并准备了一件国家乒乓球队的红色比赛服。奥运会前,先生身穿红色国球“战袍”,在病房里高高举起了奥运圣火。他开心地说道:“好!跑火炬了!梦圆了。”

放下火炬,我们又聊起奥运会比赛和灾区重建的话题。我开玩笑地说道:“雅安是熊猫的故乡,灾后出生的小熊猫长大了,我抱一只来给您看看吧!”未曾想先生却很认真地想了想,用充满喜悦和童趣的话语答道:“还是让他在他妈妈那里吧!”说完,我们哈哈大笑,互相的幽默就这样勾勒出了一位可爱的、童稚的、慈祥的世纪老人。

严谨治学的博学老人

众所周知,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对于做学问先生从来都是严谨到无以复加,这种思想也深深地感染着我。

记得每当有人请求先生题写梵文时,他总是说:“好的,先放这里。”我知道,先生是要核对字典后再写。其实,凭借先生对梵文的造诣,完全可以提笔成章。但是,他总是认真地对我说:“对待学问,要严谨,不能出一点纰漏,不能给后人的研究带来麻烦、障碍。”

当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太清楚自己写的字了,他常对我说:“德昆,我写完,你再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写错的地方。”

先生治学的严谨一直感染着我,也感动着我,让我从点滴间看到一位中国学者严谨、博大、虚心的文化精神。

“要描写好的文章,必须多读多写,下笔前要深思熟虑,打好腹稿,要注意文章的开头不能平淡,最后要注意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07- 7- 15”。这是先生在《季羡林谈写作》一书的扉页上题写的一段文字。

先生是大散文家,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散文的发展。为了弘扬先生的散文,我与郎永淳、张泽群、杨洋、耿晨晨等几位全国、省(市)级青联委员共同制作了一盘先生散文作品的配乐朗诵光盘,作为07年先生的生日礼物献给他,也献给所有热爱他散文的朋友们。那天,我拿着制作好的光盘送给先生听,先生听得很认真、很认真。听完最后一篇,先生缓缓地放下耳机,看着我说道:“谢谢你!让我听到了这么美妙的散文,非常好听,让我热泪盈眶,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心情。我写得不怎么好,但大家读得很好,把我的散文艺术化了、美化了,你让我再次想起了老祖、母亲、海棠、二月兰、……谢谢!”

话语间,我轻轻地握着先生的手,仿佛间我随着先生一起走到了黄昏的燕园去听雨,坐在朗润园的季荷前一起去看那盛开的二月兰,共同怀念着西府海棠和,我的心随着先生去追寻他心中那故乡的明月……

2006年先生华诞时,我为他制作了一尊水晶像,这个水晶像摆放在301医院先生的书桌前,一直陪着先生走完了最后的岁月,底托上写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是先生一生的追求境界。我曾礼请先生题了赠我,先生写了这两句,却怎么也不往下写了,我忙问为什么?先生说:“年轻人要朝气,后面的留到你老吧。”这就是先生作为师者对后学的鼓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纵浪大化中”的境界。

“相期以茶”的布衣老人

与先生交往多了,渐渐地了解了他的一些生活。我知道先生喜欢吃北京烤鸭,喜欢吃起司蛋糕,喜欢吃庞各庄的大西瓜……每次去探望先生,我常常带些先生喜欢吃的。我们曾经在301医院的荷风下共享全聚德的美味,21k的蛋糕、哈根达斯的冰激凌。有时候,谈话间先生的思维也会跳跃着就聊到了美食。一次,先生与我聊起莫斯科餐厅,忆起多年前“老莫”刚开张,汤用彤先生曾请他们几位教授去吃饭。先生说自己一直很喜欢“老莫”,也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了。于是我们特意安排先生去了一次。那一天,先生穿着中式布衣,戴一顶毡帽,坐在大厅里熟悉地使用着刀叉,认真地品尝每一道菜,偶尔还品上一口俄罗斯美酒,感叹道:“老莫英雄不减当年。没变,还是原来的味道……”先生能出来真不容易啊。只要老爷子高兴我们当然更高兴了。那天301医院为了先生的安全考虑专门派去了主任和护士长。

席间,先生心情大好,给大家讲起了笑话。他讲到:曾有一次去尼泊尔参加一个东方文学的研讨会,同行的还有冰心、巴金等作家。路上要从莫斯科转机,早餐的时候一个随行的记者想吃香肠,却怎么也说不明白,用手比划一通,服务员却看不懂,最后也没有吃成!后来才知道原来咱们中国香肠的形状尺寸和外国的不一样!先生最后补充说,这就说明学外语的重要,否则你就吃不饱!

我当时都傻了,原来先生讲笑话还是为了教育我们要学习啊?瞬间的快乐后,我觉悟到,一个真正的学者总会将做学问融入点滴的生活中。

近几年,先生在医院里只穿病号服,偶尔外出或者有重要的人来看望的时候,他才穿上唐装或中式布衣。其实,先生不是没有名贵西服,早年他从德国归来时,先生便将一大箱子的西服都压在了箱底,再也没有拿出来穿过。

曾几何时,“相期以茶”成为先生和大家的约定。先生曾经援引冯友兰先生的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茶’拆开来是廿八加八十,因此‘茶寿’就是108岁。先生的这个期望,是希望我们都能幸福高寿。为了这个典故,我请人给先生做了一把紫砂壶,上面镌有先生题写的这句话,先生一直非常喜欢。我也多么希望能在先生茶寿的时候,还能与他一起品茶论道……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先生如莲亦如月。当茶入壶中,清香飘远,我看着缓缓流出的水而渐起的雾,水雾中端坐着一位布衣老人,那是我所亲近的、我敬爱的季羡林先生。

晚年的季羡林先生接待了很多前去求教、拜访的人。相信每一个见过先生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季羡林教授。我尽所能去还原记忆中一些只属于我和先生的,快乐难忘的时光,以此来缅怀一个我所亲近的、我敬爱的老爷爷―季羡林先生。

先生,西行吉祥!请记得人间有我在思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