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纳须弥于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纳须弥于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把中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明确规定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中,“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所谓的名著教学高效课堂是指名著阅读课堂,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在高考体制下,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高考试题中可能会出现的名著,其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创建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只有做到纳须弥芥子,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用心栽花——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虽然大家都认为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阅读比较重要,但以前一直都是在口头上强调,并没有落到实处。历年的高考中虽然也考过文学名著,但多为考查作者、作品名称等外在皮毛的知识。新一轮课改以后,文学名著的考查逐渐涉及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具体内容及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思考、感悟、启发等,给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效课堂倡导重建教学关系,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变“以师为中心”为“以生为中心”。为了创建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师首先应该明白,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语文教师找不到归属感,把语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这才是语文教育最可悲的地方。名著教学也是如此,它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不应将名著课堂变成地理课、历史课、政治课、电影课。名著教学应在语文教学的范畴内,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注重名著教学中科学的训练与实践性,着眼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浸染的文化功能和人文科学的渗透性。在热热闹闹的表象背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要能沉下心来,进入文本世界,细细品味,与大师对话。

正所谓“用心栽花”,才能花香袭人。

二、无心插柳——以鉴赏为宗旨,探索文学名著的深层意蕴

高质量地阅读,尤其是创造性地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地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的适当提示、点拨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无论怎么指导,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也无须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训练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让学生在名著中感受语言大师的人格魅力,并主动通过文本和大师们对话,全面建构学生的阅读心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实现“学在书内外,学在课堂内外”。

比如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当讲到王熙凤的出场时,教师可引用王熙凤的人物判词,让学生通过课后探究了解王熙凤的生平归宿,知道判词的意思。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山上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凤(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其危险。“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一判词说明了她虽然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能干机智,但也免不了最终被休,向娘家哭诉反被嫌弃的命运。她的归宿没有好的结果,处于“末世”者,这最有才干的人也逃脱不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一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使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升华所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就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收获最多的过程。

正所谓“无心插柳”,不曾想却绿柳成荫。

三、俯仰之间——以高考为导向,在兴趣爱好中体现综合素质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对名著的考查并没有激起预想中的对经典的阅读热情,反而刮起了新的一轮死记硬背、疯狂训练之风。高考名著阅读考查专注于繁琐的细节,甚至为了防止猜题而不顾名著情节发展的大格局,考查情节的“冷点”,这也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之一。高考所涉及的名著范围过广,指向仁智互见,因此,似乎只能考一些常识。如果划定范围,则无疑又回到了“新四书五经”的时代,我们希望看到名著的考查能够和语言文字应用结合起来,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比如,引进补写、续写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外,结合高考的小作文要求,把续写、补写引入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国演义》是常考的名著之一,有关关羽的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等更是家喻户晓,我就此设计了一篇小作文,要求写一段话描述关羽在华容道遇见曹操时的心理活动。有一学生写道,“唉,今日这曹操就在我的眼前,现下除去他便可以为兄长减少一心头大患。可昔日走投无路之时,他许我约法三章,并厚待于我,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锦袍纱囊,还赠赤兔宝马,想那过五关斩六将之事,曹操于我更是恩深情重。今日,今日,这如何是好?捉曹,放曹?罢,罢,罢,此次暂且放曹操一马,让他去吧。唉——”寥寥数语,尊重三国原著,符合人物特征,这难道不是我们进行名著教学的最大收获吗?

正所谓“俯仰之间”,已然硕果满园。

中学语文涉及的文学内容丰富。在高考体制下,针对名著阅读教学,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做到纳须弥于芥子,成竹在胸,我们才能慢慢走出名著阅读教与学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