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理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理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对象,在其防洪、生态、景观、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谨供大家作参考之用。

关键词:河道 综合整治 理念 布置

1、工程概况

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范围以鉴湖为主线,东起偏门大桥,西至壶觞大桥,全长5.35公里,面积268.62公顷,水域面积69.5公顷。整治工程分为河道、景观、建筑、桥梁工程四个部分,河道工程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整治工程完工后,区域内的重要文化遗产――马臻墓、太守庙、快阁、三山遗址等将完善保护,沿岸将建起鉴湖文化园、陆游故里、钟堰遗韵、快阁览胜、鉴湖诗廊等景观,鉴湖游将成为绍兴市推进全城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

2、工程总体理念

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充分体现“安全、生态、景观、文化”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指导思想,使河道整治工程既能够实现人们期望的城镇防洪的功能价值,又能兼顾建设一个健全的河流生态系统,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景观及文化方面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3、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设计理念

在河流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在满足河道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将河道设计成生态型河道,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3.1保证和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等主体功能要求

水利工程,首要保护的是其主体功能要求,鉴湖河道目前淤塞严重,杂草丛生,过流断面不足,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该河道的行洪排涝工程,因此,应着重考虑鉴湖的防洪排涝要求,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2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

由于周边大量经济开发和商业建设,原河道的自然特征正逐渐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如护岸多采用不透水灌浆材料,植被破坏,湿地消失。所以本次河道治理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

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是保护河流形态多样性的重点之一。应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尽可能避免采用几何规则断面,避免河道断面的均一化。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非规则断面,也常有深潭与浅滩交错的布局出现。由于水文条件随年周期循环变化,河湾湿地也呈周期变化。在洪水季节水生植物种群占优势。水位下降后,水生植物让位给湿生植物种群,是一种脉冲式的生物群落变化模式。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沿水深变化,在深潭中存在着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形成生物的多样化。

3.3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

河床的冲淤特性取决于水流流速、流态、水流的含沙率、颗粒级配以及河床的地质条件等。由悬移质和推移质的长期运动形成了河流动态的河床。河床筱盖有冲积层,河床材料都是透水的,即由卵石、砾石、沙土构成的。具有透水性能的河床材料,适于水生和湿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不同粒径卵石的自然组合,又为鱼类产卵提供了场所。同时,透水的河床又是连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通道,使河流系统形成整体。因此,河道防护工程的岸坡采用有利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特别注意采用当地天然材料。注意整理、发掘和发展我国各地的传统治河工法和材料。开发和推广新型衬砌材料,可供植物生长并具有一定防渗性能,从而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3.4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

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开发与推广生态系统治污技术,开发人工湿地、生物廊道、生态浮岛等经济实用技术。通过恢复和平衡生态系统来净化水体,形成优良的水质,达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并由此而形成整体河道的良性循环。

3.5营造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保留河道天然的美学价值

鉴湖的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及当地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周边环境整体自然景观相和谐的河流公园,使河道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为了便于居民欣赏水域景观,在景观建设中还需要有亲水性,即创造人与水接近的条件,如鉴湖文化园、鉴湖诗廊等。近年来,人类从亲近水到远离水,现在的任务是把人们再吸引到水边来。

4、工程总体布置

4.1工程现状

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东起偏门大桥西至壶觞大桥现状是:河道两侧大部分岸线为天然土坡,而该河道除了承担该地区的防汛除涝任务外,还属于规划中的VI级航道,其本身等级较高,势必来往船只甚多,交通频繁,船行波对河道岸线的冲刷较为严重,加上多年来的风雨侵蚀,河道边坡坍塌比较严重,目前该段的河口宽度普遍达20~30m左右,两侧堤防现状高程约4.00m左右,河道坡脚左右两侧由于边坡坍塌而大量淤积,普遍高程在0~1.0m左右,势必影响该规划航道的通航能力。

4.2总体布置方案

鉴湖沿线河道淤积严重,两岸边坡坍塌,原有部分老墙,河道两侧现有大量房产公司,应综合考虑布置防洪、景观、绿化工程。

河道走向与平面布置上,考虑水利规划要求,根据现状河道走向及地形,以及尽量减小土方开挖回填的原则进行布置,河道规划口宽30m左右,但考虑到目前该河道两侧为大量房产用地,地区功能定位对河道的景观功能定位提出一定的要求,即该河道的景观文化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河道的底宽和口宽在满足防汛排涝和航运功能的前提下,需进一步放大,以满足视觉的最低要求,因此河口间距在土地使用和动拆迁允许的条件下放宽至30~60m左右,既满足了规划的河口宽度最低要求,又能结合景观文化建设,满足景观河道的视觉效果,局部桥台或者动拆迁有困难的地方,保持规划最低宽度要求。断面布置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结合工程现状布置生态断面。

工程范围内结合现状地形布置绿化,宽度在6~l00m不等,绿化带内除集中主题景点外,并以人行步道兼作防汛通道串联,宽度不低于3m;河道岸线在支河口处采用10~20m光滑园弧过渡,支河护岸范围至绿化景观带边沿结束。工程范围内大量房地产开发前置,部分景观绿化已经形成,在河道护岸设计和景观文化设计上揉合考虑已形成的绿化方案,力求沿线景观、景点、绿化风格上协调一致。河口线平面上自然曲折,立面上高低错落,绿化或景观布置与现状地形的结合,增强了河道两岸景观的自然气息,力争在最大限度内贯彻目前要求的“环境水利”的方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和谐统一,创造一个真正的清新自然的人性化环境,并在最大程度上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利用工程建设挖掘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文化内涵,沿线借助景观景点表现这些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大禹治水以来政府和广大人民在治水历程上的丰功伟德。

5、结语

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该地区的防汛、排水能力,改善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投资环境,提高航运效益,使整治后的鉴湖成为集防汛、排涝、航运、休闲、生态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河道。

其河道设计体现“安全、生态、文化、景观”的原则。平面布置上,在规划蓝线的基础上和不影响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根据两岸实际地形和现状发展情况,并结合航道和景观要求,适当调整岸线走向,局部河口宽度放宽,力求平面布置的自然合理和人性化,不仅提高游人视觉效果,更能还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以达到生态治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春.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闭.水土保持快报,2001,15(6):143~146.

[2].徐国宾,任晓枫.河道渠化治理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