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磨细节生成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磨细节生成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关注教学细节的打磨,让细节生成精彩,就能催开一些美丽的花朵。如何精心打造细节美的课堂呢?要在备课中关注细节,使细节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作业批改中关注细节,为师生的交流搭建平台;要在反思中关注细节,铺就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关注教学细节,用心倾听,用情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和“事”充满真切关注,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 关注细节 开启思维 培养习惯 搭建平台 专业成长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在小学阶段,每节课40分钟,虽不算长,可每天至少六节,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六年级,那么这段旅程就堪比“万里长征”了。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如果沿途能点缀上一些美丽的花朵,定会给学生消除一些旅途的疲劳,带来精神的愉悦,同时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子也能迈得更大更快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关注教学细节的打磨,让细节生成精彩,就能催开一些美丽的花朵。

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但别看它小,很多时候细微之处恰恰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点。如果精心打磨,教学细节有时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有时又会成为教学难点的破解码、学习习惯的矫正点。所以特级教师周逸君曾经谈到:“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轻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境界、品位不仅体现在理念、视野上,更体现在闪耀着思想之光的教学细节上。”那么,如何精心打造细节美的课堂呢?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备课中关注细节,使细节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笔者在使用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之前,曾经两次执教过《鸡兔同笼》这一传诵至今的名题,两次执教的对象都是五年级的学生。当时由于还未使用新教材,学生没有一一列举的基础,同时也缺乏解较复杂方程的基础,所以权衡之下,假设法成为了最优选择。但要让五年级的学生完全理解,困难还是挺大的。现在,在苏教版六年级的教材中,增加了假设法这一解题策略的教学。为了有效地降低难度,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假设全部是兔或全部是鸡。同样就这一课题,笔者也进行了教学尝试。虽然现在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机械地停留在了模仿层面,要完全理解困难仍然较大。

在不断苦恼中的一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位教师也教学这一内容,在教材处理上大体相同,可有一个细节吸引了笔者的关注。他是这样设计的――老师问:“兔子喜欢吃什么?”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但还是说了青菜、萝卜等。老师又问:“拿些青菜、萝卜放在笼子上方,饥饿的小兔子和小鸡会怎么样?”学生:“小兔子抬起前爪去扒,鸡会伸长了脖子去吃。”老师:“好,小兔子的前爪抬起,底下也剩下两条腿。20×2=40条腿,那么还有54-40=14条腿悬着,是谁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很快就说出了是小兔子的。“那么这14条腿属于多少只小兔子呢?”学生很快说出14÷2=7只小兔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既不绕口,更不绕脑。

其实说白了拿些青菜、萝卜放在笼子上方,小兔子抬起前 爪去扒,鸡伸长了脖子去吃,就是把所有的小动物都看成是鸡。为什么这样一个很简单、很微小的细节修改会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呢?细细研究与品味之下会发现,虽然寥寥几句话,却给学生勾勒出了一幅熟悉而又切合生活实际的情境,更为可贵的是与题目又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14的含义,进而理解了7的由来与含义,非常顺利的攻克了教学难点。在这里,细节成了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新课改,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颖而实用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争论、辩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并没有真正把握。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况是,教师提出一个甚至是多个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了讨论,教室里立即显得很热闹。可笔者经常会有一些疑惑,难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么?那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讨论交流的价值呢?如果有思维价值,那么在没有思维空间与时间的前提下,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恐怕只能是极个别会的同学把答案告诉给其他不会的同学,不可能真正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有两个细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细节一,应该发生在合作交流之前,先给学生几分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的结果可能是得出了答案(当然这个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不然也就没有交流的价值了),也可能是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思维受阻(这就更有交流的必要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交流,学生才可能有实质性的交流内容。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立即理解与接受一个统一的结论,这时就需要教师关注第二个细节,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味与反思。之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最后得出的答案相信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真心理解与支持。

两个细节,都无需教师做过多复杂的安排,只不过留出有限的几分钟。可就这几分钟的“留白”,却作用非凡。大家都知道: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文学中也需要留白,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所以说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数学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留白,实际是给了学生充分地自主思考的机会。

在这里,细节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作业批改中关注细节,为师生的交流搭建平台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几乎每天都需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作业中难免会有错误,有的错误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需要集体讲评。但还有些错误,很普通,很常见,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却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比如:抄错题目、漏写单位、字迹潦草、计算错误等等。可就这些错误,大多数学生一时还发现不了自己错在哪里,经常会有学生拿着作业本来找老师:我错在哪里了?弄得教师哭笑不得。

不管是教授哪门课程的老师,其实批改每一本作业本都是在与学生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但如果把这样重要的交流仅仅托付给只有二三个字的评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以及“√”和“×”,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由此笔者联想到,语文作业中的作文批改,有眉批和尾批,学生看了就会明白自己文章的精妙与缺憾之所在。那么,我们的数学作业批改是否也可以做出细节性地调整呢?比如增加眉批。

经过实践的检验,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例如笔者执教的班级中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有巧解、妙解,笔者便在题边眉批中加以“有创造”“解法巧妙”“聪明,再努力”,甚至是一个笑脸图案,用这样的简明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进步,学生由此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还有个别学生,确实学习有困难,笔者便经常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选择一题错题,在旁边写出正确解题过程,并伴有“仔细想一想,你能行”等激励性的评语。这样做,能使他乐于接受教师的帮助,更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又如每天都会出现的计算错误,往往是由于学生马虎造成的,如果按惯例打上“×”,学生不知错在何处,只得从头算起,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时笔者一般会加上眉批“细心些,数抄错了”,或者在算错了的地方注上记号,学生马上就知道了,这样做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缩短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周期。

眉批作业,教师花的时间相比以前肯定要多一些,但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厌倦作业、拖欠作业的情况产生。它的气氛是轻松柔和的。在这种气氛中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作业过程,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与教师的教学想法不对应的缘由,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还可以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合理建议。所以,眉批作业对加强教学反馈,提升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时间证明,数学作业的批改中使用眉批,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诸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作业,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能在评估中体现教育性,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促进教学相长。在这里,细节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开满鲜花的平台。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我们关注教学细节,用心倾听,用情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和“事”充满真切关注,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