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当意没骨人物画技法的表现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当意没骨人物画技法的表现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写意没骨人物画在古代有梁楷,石恪等大家,但之后却大师匮乏甚至长时间的处于低迷的状态,本篇文章就当代没骨人物画技法表现特征做一些探讨,试图从中给读者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没骨人物画 技法 表现特征 线条 发展

一、没骨人物画技法的表现特征

(一)没骨人物画中用笔的秩序性

用笔的先后就是当我们在画具体的某一局部中是先画边缘的笔触还是衣服内测的笔触是先大笔还是小笔,是宽笔触还是窄笔触这些都需要画家在画之前有所考虑的,一旦下笔就很难收回来了。用笔的快慢能够出现一些意外的基理效果,如在画人物头发时笔上的墨要干点可以慢一些在纸上运行,这里有点像画山水中皴石头的感觉这样出来的头发既有质又有形。在画衣纹线时就可以稍稍快些流畅些让笔痕和水印自然的产生。另外在用笔时还要充分的掌握以及熟练的运用破墨法,冲墨法,泼墨法等诸多写意人物画的技法。

(二)简化突出人物外形特征

田黎明的《阳光》和《雪域净土》等类型作品在画面的构成形式人物的造型特征都极具上述特点,画面除了田黎明标志性的阳光,空气和水以外,对于画中人物形象是做了简化和突出外形特征的处理,并没有把笔墨过多的用在人物细节的表现上而是化繁为简更加注重表达整幅画面给人带来的气氛以及画家自身追求的意境中。虽然这两幅画都有着明确的主题性,画的都是藏族人物,但当我们认真去阅读田黎明先生这些画作时却发现画面中具体的每一个人并不是特指的张三,李四,虽然他们是被带入到特定的语境当中去叙述的。而说到另一画家袁武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品《抗联组画》,这组大型的以抗联战士为题材的人物创作在人物造型以及画面结构上都延续了画家前期的风格深雄浑厚,朴素真诚,但更大胆的对人物表情做了虚实的处理人物之间的前后关系通过墨色浓淡的变化自然的过度,使得人物外形简洁清晰而又不失厚重。这就是画家高明的地方看似画面做了减法实则是更深化了主题。

(三)当代没骨人物画中线条的运用

没骨画是不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和墨色来完成画面的,这主要是传统的没骨画技法。在当代没骨人物画系统中也有用到线条来丰富画面的,主要有两类,一者; 譬如现当代人物画家吴山明,他的宿墨人物画中运用的没骨线与他画中的人物造型紧密结合,这里的线不再是线而是表现人物塑造人物的没骨面,线生面,线生气,画面的气韵一气呵成。线表面上还是线但却发挥了传统人物画中线发挥不了的功能,既灵动又洒脱。二者;人物和背景的边缘的地方用线条区分开,这里的线可以叫没骨线它可以完全融入到没骨人物造型中去,这里要区分一个概念,没骨线和墨骨线是不一样的,没骨线上在没骨画中结构转折衍生出来的既可以是色线也可以是墨线,而墨骨线主要是指在造型过程中以墨为主运动形成的转折。

二、当代没骨人物画对于传统没骨画优良品质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的方面

对于传统没骨画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法,另一个是笔墨精神。没骨画的技法很多比如点染法,破墨法,冲墨法,泼墨法,等这些传统的技法在当代的很多写意人物画家的诸多作品中仍然有体现而且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譬如画家田黎明,吴山明。笔墨精神是需要画家耗费毕生精神去追求的东西,但就论其高低层次不同的画家却不尽相同。传统没骨画的笔墨精神含蓄内敛,兼容并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人格追求。在当代没骨人物画坛这种精神仍然被大多数成熟的画家所看重并视其为毕生的追求。

(二) 创新的方面

当代人物画家田黎明就是以没骨画法见长并且在传统的没骨画技法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一位画家。他的画首先给人一种“空灵 ”“朦胧”“阳光”的视觉感受但凡是观其画者第一次看他的画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由于他的人物画在当代人物画坛独树一帜没有第二个人如此画人物的,另一个是他画面传达给观众的特有美感引人入胜。观其画就像走近了冬日的阳光中尽情的享受阳光和空气以及水三者产生的化学反应所带来的新鲜感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他还汲取了西方印象派的光斑,并且创造了与之对应的没骨画技法围墨法,整体画法,融染法,画面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洋溢着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这似乎是画家创造了另一种世界那里的人们没有烦恼过着朴素和谐的生活这种境界和古人陶渊明所追求的世外桃源不谋而和,人们总是会因为造物主的不公正而自寻烦恼,田黎明先生的作品似乎是在告诉世人所有的不公正都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世界原本的面貌应该是天人合一人人平等的。他的画所追求的笔墨精神仍然是中国的东方的但同时也是世界的,画家很巧妙的把中国文化中的儒教道教思想和西方的科学理性结合在一起并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使两种文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再者,田黎明先生在人物造型上面也有独到的追求,尽可能的弱化西方绘画对于人物体积和明暗的追求,使人物更趋于平面化朦胧化,简化复杂的衣纹变化突出每块色域之间的形状使原本有较大差别和冲突的装饰物变得和谐统一。这也与中国文化所倡导的返璞归真,大道至简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林木,《中外美术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出版

[2]许晓生,《当代国画大家作品研究 袁武 》,安微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