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整投资态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整投资态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股市一度大跌,令不少专家乱了方寸,这些“专家”大都看好后市,比较大的跌幅突然而来时他们不明所以,便只有找个现成的借口敷衍塞责。比如在对跌因进行分析时,他们就认为这反映了市场人士对加息近在眼前的忧虑。但这种说法可能与事实不符。

众所周知,美元兑港元利率早已见底,回升是迟早的事,这意味市场“理性预期”利率会上扬,机构投资者和单干大户已做好“应变”的准备。退一步看,现在传加息――亦是美国市场在公布连串好消息下股市回顺的理由――显非其时,因为美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增加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增加本来会带来通货膨胀,但美国通胀率仅徘徊在2%~3%,是“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本无提升利率的市场需求。

至于何以过去屡试不爽的增加货币供应后消费者物价指数(广义的通货膨胀)必升的情况现在没有出现,则很大程度是中国和印度这些人口大国输出大量价廉物美日常用品以至小部分耐用物品所致。近年大家常听到消费品进口国家如美国的厂家和批发商“失去提价能力”的说法,便是因为进口货价格便宜,在激烈市场竞争下零售物价充其量只能“蜗牛式向上爬行”,等于通胀应现未现。大印钞票而通胀竟然无恶化之象,是有货币史以来的第一次!

可是,学术界和投资界中总有一些高瞻远瞩之士,他们对钞票泛滥的后遗症忧心忡忡,而令他们忧心的正是通胀必会因此恶化。事实上,除了货币过量供应,还有官、民过度借贷,消费者“浑身是债”的后患暂且不说,政府出现财赤,非独美国为然,各先进工业国莫不如此。

无论如何,解决财赤已成为各工业国政府深感头痛却非无法解决的困难。怎样能解决财赤之困?答案非常简单,这便是制造恶性通货膨胀!当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国因油价暴涨而陷入财政困境时,货币当局采取低(相对通胀率)利率政策,让恶性通胀肆虐,在这种情形下,债务人大受其惠,苦的是债权人和债权国(如石油出口国)。到了这场游戏终场时,西方工业国难关已渡,但大部分石油出口国财政则因其美元收益购买力大降而呈捉襟见肘的窘迫情状。

一般而言,在通胀肆虐年代,惟实物尤其是稀有物品(即供应有限的实物如黄金及物业)价格升完可以再升。但金价在通胀受控制之下已失光彩,直至两年前小布什上场再行扩军赎武之策以取悦大企业,同时落实退税减税之策以讨好选民。结果不问可知,已见黑字的财政又见红(赤),于是冬眠已久的“金甲虫”再弹通胀将卷土重来、黄金的黄金时机又至的老调。惟客观环境和二三十年前大异,通胀因计划经济自由化而温顺如处子,金价因此无法大涨。事实上,笔者多年前多次提及的稳健投资三分法颇为王道,仍派用场,这是把可动用即扣起日常开支后的资金分持股票、债券和黄金,此法保守不进取,却可收此涨彼跌赢亏幅度不会太大但保证有稳定收入之功,换句话说,黄金永远应占投资组合的一定比重,现在金融市场动荡愈甚,当然更应如此。

静观市场变幻,笔者发现另一种经济现象因为加进中国因素而被扭曲。本来,商品期货价格因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经济起飞需求急增而上涨,最终会反映在零售物价进而刺激通胀率上升,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局限于消费品产销层次,重工业、银行业及基本设施的规划等仍紧紧抓在政府手里,如今当局担忧经济过热,全面收紧宏观调控。当然,用药过猛亦要付出代价,不过,代价以后才付。现在中央叫停,对各类原料需求便会慢慢放缓,加上在过去一年多价格上升期各原料出口国均增产以配合市场需求,不久后原料供过于求的情况必然重现!

国内收紧宏观调控,自有其一套有效办法,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消费者收缩消费,而最后必然反映在原料进口量下降上。在战后至上世纪末的50年中,以人均消耗计,世界对铜、能源、钢铁、木材的需求倍增,对汽车、水泥增四倍,对塑料和铝增五倍,而对飞机客位的需求增33倍,此中当然有90年代开始的中国因素的作用,而且中国的大量需求在新世纪有变本加厉之势,故看好商品价格进而认为恶性通胀必然重临的人数不在少。然而,他们没料到的是,中国决策层看见危险而以行政命令使经济降温。因此,他们的推论便要大打折扣!

笔者相信中国放缓发展步伐整固经济的策略正确,投资者调整投资态度,已刻不容缓。

作者为香港《信报》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