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班级改革之“走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班级改革之“走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科学合理地给高中学段的学生排座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既要兼顾到学生这一课堂主体身高、性别,又要兼顾到他们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等。

本人所带的班级是一个直升班(由初中直接选拔进高中,不需要参加中考)。我曾做过非常多的尝试来弥补传统排位方法的不足。例如,按身高排位,解决了学生的视线问题,但在这一原则下要把那些能在学习特点上形成互补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就会出现冲突;按性别排位,可以短时内保证高中生这一群体异性同学之间不会或很少出现过密交往的现象,但从长远的实践来看,要么男女同学间缺乏交流,形成隔膜,要么造成男生由原先视“班里的女生是老虎”到“老虎很可爱”的巨大转变。更甚至由于这种人为的空间束缚,造成同性同学间的交往过密,形成自己的小团体,结果往往无法收拾;安排男女生同桌,看起来灵活了一些,但由于学生处在特殊成长期,时间一长,男女同桌之间就会产生依赖感,“日久生情”。

此外,因为学生的性格特点,也经常导致自己的一些排位尝试无果。无论怎样做,总会发现这些因素或原则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

《系辞传》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座位的安排需要创新。如何创新?思考了很长时间,本人觉得或许“安排”本身就是错误。“安排”就是人为的干预,但这种干预往往无法兼顾到以上提到的众多因素。那么不安排会怎样?本人大胆地对此进行了设想。

可不可以实行“走位”制度?也就是不固定学生的座位,学生每天早晨随机找座位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我把这一想法在班里提出,经过学生两个周的思考和讨论,大多数学生同意实行并形成了这样一些观点:

“走位”创造了“抢占”班级核心位置的公平机会。

“走位”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走位”赋予了高中学生鲜有的“自由感”和“选择权”。

“走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关系观。

“走位”有利于减少同学间的矛盾摩擦。

“走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然,也有学生认为实行“走位”后,他们每天晚自习后都要收拾走自己的课本,有些许麻烦,并且再也没有“同桌的你”了。

鉴于多数学生同意,且教室后面有一个专门存放物品的储物间并配备书柜,我们班级开始尝试“走位”。

在此之前,班级会议也进行了众多铺垫引导。比如,召开“每天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同桌”的主题班会;张贴如何向自己的新同桌学习海报;讨论同学间如何建立健康向上的关系等等。以“每天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同桌”为例,粗心马虎的同学,应选择细心认真的同桌;性格内向、不苟言笑的同学,应选择大胆活跃的同桌;心理浮躁的,应选择性格沉稳的同桌;拖拖拉拉的,应选择雷厉风行、干净利索的同桌;纪律观念淡薄的,应选择自我约束力强的同桌。如此,“走位”才会更有价值。

实行“走位”,除了基于上文中提到的诸多因素外,更是为了利用有限的同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最大化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除了智力因素外的其它因素,如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交际中内观自我,在观察中反思自我,在总结和感悟中提高自我。也为了班级的管理达到“无为而治”。

在这一措施实行三周后,我们利用班会进行了一次“走位”反馈,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走位”的实行,确实促进了同学间的积极交流和相互学习,应该将此做法延续下去。但是,也有几点需要人为约束的地方:为了“抢占”一个好的位置,有些同学早晨起得太早,导致上午有打盹的现象出现;因为学生体形胖瘦不一,位置的经常变动导致教室里的桌椅不够整齐;学生的流动性太大,个人卫生问题不好管理。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利用班会讨论,达成共识:在不违反学校规定的前提下,由所有宿舍舍长达成一个统一的起床时间,既保证不盲目“抢占”,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早晨的时间;每天安排专门值日生整理桌椅、在课间检查个人卫生并进行量化积分。为了真正实行“走位”,我们要求:晚自习结束后,必须空出自己当天的位置,任何同学不能给别人占位;走读的同学每天需要和不同的同学“约位”。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八套调高了的桌椅供那些个子较矮的学生使用。

从开始“走位”至今,其间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当初所预期的一些积极效用也开始显现,如同学间在学习上既有互帮互助,也有相互较劲,关系融洽而又不失竞争氛围。有些积极的效用,如学生性格的改善和学习方法的完善等,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印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相关的学情反馈需要定期进行,争取把有关问题及时解决。

“走位”是“走班”的一个缩影。目前,我们的兄弟班级也已经开始“走位”,希望这一举措能给学生带来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希望我们班级的这一尝试能为高中学段“排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