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宋明理学》,可谓是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最难啃的骨头,对老师能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完教材和教参后搞不懂讲什么,自己都不懂,怎敢给学生讲!那么这一课我们怎么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上课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宋明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儒学的发展历程,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清楚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首先要清楚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命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经孟子和荀子得到完善和发展。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进入低潮。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东汉末年到唐末五代,由于各种思潮的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统治地位被削弱。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复兴。明清之际,儒学受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批判。

其次要弄清儒学在几个重要时期的思想特点。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德治”。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荀子除了唯物思想而外强调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握“礼”。西汉时期,董仲舒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政治的’大一统”必须要思想的“大一统”,从而顺利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将儒家思想提高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哲学思想体系。

只有弄清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点,才可能把握本节在专题教学中的地位,也才可能把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宋明理学》的章节内部结构。教材有四目:“儒学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后三目抓住三个关键词组“理学的创立”、“理学的成熟”和“理学的发展”即可知道本目讲述的内容及其在章节中的地位。但对第一目的理解有困难。“儒学的困境”讲的是理学创立的背景,易于理解,但教材第一目有三段,背景究竟应该是什么,讲到哪里,容易出问题。在集体备课中有的老师认为只有第一段东汉魏晋儒学被削弱是背景,有的认为第二段“韩愈和李翱的思想”以及第三段“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也是背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主要是在两个关键语句的理解上:一个是“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一个是“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有的老师据此把韩愈当成了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创立的开端。但是韩愈和李翱只是提出复兴儒学,他们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运动”。而“先声”是指“重大事件发生前,对该事件有促发作用的事件。”因此韩愈和李翱并不是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始,也不是理学创立的开始。搞清楚理学创立的背景后,“儒学复兴运动”自然就清楚了,就是特指北宋时期士大夫掀起的复兴儒学的运动,自然就不应该包含唐朝的复兴儒学的主张。

第二个难于理解的是,儒学复兴运动与理学的创立是什么关系?有的老师误把前者当成后者的背景,事实上二者是同步进行的,理学在儒学复兴运动中产生。

章节的内部结构很重要,理不清楚,层次乱套,学生得到的是错误的信息,后患无穷。尤其要指出的是,人民版的很多章节,如果教师理解不清楚,不但传播了错误信息,也不利于教学,必要时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调整教材目录,便于自己的教学。

三、《宋明理学》的段落内部结构。以“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一目第四段为例。本段谈朱熹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我把它分成五个层次:第一,社会政治理论所谈论的范畴是社会实践的理论。第二,理论的依据是“道统论”,教材所谈的“三纲五常”就是“道统论”的内涵之一。第三,理论的核心是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教材所谈的“秦汉以来所有君王都是无道之君”、“道掌握在儒家手里” 就是儒家干预政治的理由。第四,儒家干预政治的方法是正君心。第五,政治理论的目标是“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有的教师认为这太琐碎,但是,如果教师不具备这样的习惯和素质,就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分析习惯,就无法明白本段讲些什么,更无法适应高考的材料阅读。教材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特定含义的,要像解剖青蛙一样,掌握段落内部组织结构。

四、《宋明理学》各部分在课标中的地位。对课标的理解,是教学的方向标。理解不透,抓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也会被忽略。本课的课标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课标的解读要注意抓住“发展”这一主线,把握“发展”的阶段特征,弄清各阶段代表人物的观点及其与阶段特征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紧扣北宋五子“创立”、南宋朱熹“成熟”,陆王心学“发展”三个阶段特征,讲清每个阶段代表人物思想及其与阶段特征的关系。如“创立”阶段,周敦颐与邵雍的思想是论证宇宙的自然结构和人的精神结构是统一的,有统一的本原,这一思想与理学“创立”的关系是为理学的“创立”开辟了道路,即理学开始了向既能解释自然,又能解释人类的完整意义的哲学的道路前进的第一步。如果对课标理解不准确,有可能在这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周敦颐和邵雍怎样论证的问题上,这既不易讲清楚,又不是教学的重点,还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无助。

教师们为什么对这一课的教学会如此困惑?面对新课改、新教材,新知识、新理论比较多,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理论观点以及本身各方面的修养跟不上课改步伐。加之不重视多读教材,多看参考书,多查资料。三是没有发挥好备课组的作用,集体智慧得不到发挥。因此,要真正提高新课改下的教学质量,只要多学习,把教材每一单元,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弄清楚,认真领会课标,多进行集体备课,一定会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宋明理学》也就不会成为难啃之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