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广东东盟产业贸易为研究对象,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与东盟间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近年来,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1997年的83.95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311.5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5%,从1997年至2003年,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占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的30%以上,可见广东与东盟的贸易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探讨广东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对促进广东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分析

本文贸易数据由广州海关统计处提供, 广州海关统计处统计的2004年广东与东盟(五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307.27亿元,与广东统计年鉴上统计的311.56亿元相差1.4%,出入不大。产品的分类标准采用HS码。本小节根据广州海关提供的2004年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计算出来的数据,利用目前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即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rubel-Lloyd Index)测算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水平,选取东盟五国与广东的产业内贸易为代表对广东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如表1示)。

广东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分别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16类)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07类)、矿产品(05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产品(06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1类),其中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产品产业内贸易额最大,2004年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广东与东盟之间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中的第15类(GL指数0.79)、第16类(GL指数0.53)GL指数超过0.5,贸易比重超过63%,根据国际上把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8以上的产品作为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品标准,广东与东盟在第15类(GL指数0.79,约等于0.8)、第8类(GL指数0.98)商品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额的4%。

就初级产品而言,广东主要出口植物产品和食品、饮料、烟酒,而东盟则向广东出动物和动植物油脂、矿产品、皮革、木材。东盟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势相对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初级产品出口依靠的是各国的资源禀赋,东盟国家大多数处于亚热带地区,资源丰富。而广东与东盟相比,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从广东进出口的商品贸易分析,自1995年以来,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的比重已经超过90%(如表2示),

但工业制成品内部发展不平衡,机电设备的贸易竞争力远不如杂项制品、鞋帽人发制品,劳动和原材料密集型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远远高于资本、技术密集的。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为两类:一是要素投入相同,但最终使用替代性不同的产品的异质产品的交换,如广东出口家用电器,而东盟国家出口电子产品,表现为产业内的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异质的中间品之间的交换,如电器零件、空调零件、汽车零件等,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更多反映了产品的垂直差异,表现为企业内生产工序型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

根据广西大学王娟教授对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发现,她认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逐步从基于要素禀赋(包括技术水平)差异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所占的分额在日益增长。随着中国―东盟双方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对特定资源的依赖会减少,要素禀赋的互补性下降,双边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会出现趋同的现象,从而减少了专业化分工的程序,进而提高了产业内分工和互补的程度。

综上所述,广东―东盟双边贸易逐步从基于要素禀赋(包括技术水平)差异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所占的分额在日益增长。

影响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

产业内贸易是国际经济关系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产生的,它要求两大基本假设和前提是:需求方面存在消费偏好的多样性,供给方面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就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来看,影响的产业内贸易主要因素有: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广东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广东与东盟的地缘优势等。

根据巴拉萨(Balassa,B)和波温斯(L.Bauwens)的实证研究,产业内贸易与加入区域性经济组织呈正相关,建立区域经济组织有助于区域内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随着CAFTA的建立,区内关税水平会大幅度降低,将大大促进区域产业内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可以促进规模经济,形成产业内的水平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林德(Linder)、巴拉萨(Balassa)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一国的人均GDP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两国的人均GDP相似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对广东与东盟国家来说,广东与东盟四国(除新加坡外)处在相同收入水平和均匀的收入分配,从而容易导致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模式与消费偏好,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经济学专家的研究揭示了双边贸易与两国距离负相关。广东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广东是著名的侨乡,东南亚广东籍华侨、华人超过2000万人,广东与东盟经济交往密切,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结束语

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广东―东盟双边贸易逐步从基于要素禀赋(包括技术水平)差异的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所占的份额在日益增长。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商品有机电设备、贱金属及其制品、仪器、医疗器械、纺织制成品,其中机电产品在产业内贸易商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还较低,广东出口商品中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仍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的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半加工品和初级产品,许多还是来料加工和装配制成品。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