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析意象品语言 明手法悟情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析意象品语言 明手法悟情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散文和小说相比,诗歌不是再现和模仿生活特征,而是表现作者内在的情感世界。诗歌写作,是作者调用各种语言艺术手段,对自我感情的一种内化、强化、深化的过程。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抒情的呢?下面,笔者试结合郭沫若的《天狗》、的《贺新郎》和冯至的《蛇》加以分析。

《天狗》《贺新郎》《蛇》这三首现代词抒情诗,均产生于同一时期,但三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因而采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如郭沫若的《天狗》是直抒胸臆,的《贺新郎》比较储蓄隐晦,而冯至的《蛇》则是将情感具象化,引人入胜。下面笔者就从它们独特的抒情方式入手,并对其加以分析。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接胸臆”,是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对人、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感情。它毫不掩饰,以“我口写我心”,从而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接抒情能让读者很快明确作者的情感倾向,迅速融入到诗歌中去。“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诗歌创作中,如果在开头能直抒胸臆,那么就相当于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其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明快而紧张,情感直露,朴实真切却感染人心。

如郭沫若的《天狗》就是现代诗中直接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习惯欣赏中和之美的中国读者,最初品读《天狗》,无不为其惊世骇俗的粗犷美、强悍美所震撼。诗作的主体意象――“天狗”,既是自我的化身,又是五四时期个性意识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象征。它以雄强勇武、一往无前的气概,发出了彻底破坏、毁灭一切和重新创建一切的战斗呐喊。

从构思方式看,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艺术,开头就以幻觉让“实我”进入“幻我”,以飞落天外的奇特想象创造出一条神奇的“天狗”,以“天狗”吞食日月的情节展开神奇的联想,通过对“天狗”的气魄和和力量的极度夸张,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作者紧紧抓住“我”的“动”的精神,表现出摧毁一切的神奇的力量,唱出对具有无穷潜能的自我力量的赞歌。

从诗体形式上,《天狗》采用第一人称“我”直抒胸臆,全诗通篇以“我”字领句,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增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此外,本诗诗句简短,节奏急促,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犹如狂暴的急雨,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雄壮气势。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也叫情景交融,这种抒情方式一般不直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感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的《贺新郎》为间接抒情的代表性的词作,该词不仅细致地写出了革命伴侣至诚相爱和凄然惜别的情景,更反映出他们投身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歌颂了高远的革命理想。

如“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一句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承接上阕离别的题意,进一步写告别时的情景。“霜重”是寒冬时节景象,“残月”是绝早的天色,这构成了送别时冷寂悄然的环境,重霜满路,残月如钩,凄清的自然景色衬托出别情离绪之沉重。肝肠寸断,却毅然闯天涯,进而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的崇高精神。

三、情感具象,景在眼前

具象是作家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练的形象,它不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还打上了作家的情感烙印,它是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以后,又经过抉择取舍而形成的。如冯至的《蛇》中,作者将“寂寞”比喻为“蛇”,将抽象的情感比喻成具体的动物,虽然两种事物的性质有很大的距离,然而,作为诗歌语言,这个比喻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故历来为人称道。

诗的第一节将“寂寞”比喻为“蛇”,通过具体物象来感知抽象观念,“蛇”的游走,“蛇”的修长,“静静地没有言语”,既是蛇的特点,也是当心爱的姑娘不在身边时“我”感到寂寞的写照。第二节中“茂密的草原”是蛇可以隐藏身躯的所在,好像是“家乡”一样,而“茂密的草原”与“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又恰巧有形态与性质上的相同,因此,“物”与“人”自然地联结起来,实现由物到人的转折。物所思者即为人所念者,其意即为蛇所想念的草原,也就是“我”想的姑娘的发丝。整首诗不落俗套,特色鲜明,情感充沛,利用“蛇”这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让读者深受感染。

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它反映的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情,对生活的认识,是将一个人内心情感外泄的写作方式。当然,具体运用哪种抒情方式还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