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山里的“夫妻小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山里的“夫妻小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对夫妻,坚守大山16年,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乡村教育。

这所学校,至今尚不通公路,其素质教育成果却让大学教授侧目。

这份坚守,和名利无关,和梦想相连。

冉兴国

1997年冬天,酉阳县楠木乡红星村。

冉兴国拉着妻子,喜滋滋地回家了。

冉兴国是土家族人,身材不高,说话总是轻声细语。

在外打工七年,他存了些钱,结了婚。

这次回家,夫妻俩想好好过个年。

却不想,夫妻俩前脚到家,村党支部书记许宏明后脚就到了。

“你是高中文凭,能不能到村里的小学帮忙?”许宏明说。

“为啥?”冉兴国问。

“办不下去了!”许宏明摇头。

当时,红星村有两所小学——一所民办新世纪小学和一所公办村小。由于师资弱、硬件差,两所小学教学质量差,村里孩子竞相转学。

目睹学校日益衰败,冉兴国心里一紧,关于“上学”的往事涌上他心间。

七年前,冉兴国高中毕业,即将进入大学深造。却不想,一场大火把他家烧了个精光。家境窘迫之际,冉兴国把上学机会让给了兄弟,自己背上行囊,南下打工。

从此,“上学”成了他心里的疤。

听说村小的情况,冉兴国有些犹豫——不答应,自己心里不同意;答应吧,妻子会同意吗?

王小芳

“她,是个大善人!”对冉兴国的妻子王小芳,乡亲们这样形容。

在路上遇到有老人晕倒,她自己掏钱把老人送进医院。

在村里遇到突感不适的孕妇,她守在一旁悉心照顾,直到孕妇不适感消失。

村里有个老人双目失明,靠她长期服侍才得善终。

村里有15名孩子由于家贫面临辍学,靠她出钱出力才能继续学业。

…………

凭自己对妻子的了解,冉兴国相信自己到村小当老师的事,妻子会同意的。

果然,当他把想法告诉妻子,王小芳毫不犹豫点了头。

1998年,冉兴国正式到新世纪小学上课。

那时,全校仅28名学生,两间平房就是教室,整个学校找不到一张讲台。

为了让学校保持运转,冉兴国开辟了十亩烤烟田,用务农的收入补贴学校运行经费。

王小芳也在乡里开了一间书报亭,用卖书卖报的零钱买粉笔、跳绳、桌椅。

夫妻俩勉力操持,原本“开不下去”的新世纪小学竟然就这么一年年办了下来。

承诺

“我们还有一些积蓄,不如投到学校里?”2004年的一天,冉兴国对王小芳说。

王小芳点了头。

“你们傻呀!”听说夫妻俩准备“盘”下那所破学校,亲戚朋友群起反对。

“我们做的事,对孩子、对农村、对社会都有益!”夫妻俩态度坚定。

同年,夫妻俩把打工积攒的积蓄全拿了出来,在原校的基础上创办了“楠木乡红星村小学”。

可是,新学校的生源却出了问题。

“过去,村小教学质量差,村民都让孩子到邻村的小学就读。”冉兴国说。

为了动员本村孩子就近入学,夫妻俩开始逐家逐户做工作。

面对充满怀疑的乡亲,夫妻俩作出了三项承诺——

“我们一定会把孩子教好,请大哥大姐放宽心。”

“我们按照教委相关规定收费,家庭困难学生还会减免部分上学费用。”

“我们会持续改善学校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反复动员之下,乡亲们相信了。

2007年,冉兴国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而他和妻子,也没有食言。

坚守

2014年2月的一天,红星村小学。

口哨声响,上课了。

冉智峰和同学们跑进教室。

这是一堂语文课。

“今天评点上次的作文。”讲台上,冉兴国说。

“冉永洪同学的作文,语句精炼、描述生动,过渡句也很到位。”

“有些同学写作文,段落之间显得很生硬,为啥子?文章过渡不到位。”

“文章过渡啷个才到位?要用好过渡句!”

“过渡句是什么?就像一座桥,从那头很平稳地走到这头。”

讲台下,冉智峰双手托腮,听得入了神。

“冉老师上课很好懂。”他说,教常识,冉老师把手表的三根指针比作兔子、乌龟和蜗牛,“走得越慢时间越长”;教数学,冉老师用豆腐比喻分数,“把豆腐切成十块,每块就是十分之一”;教自然,冉老师把学生带到后山,教他们认识花花草草……

在努力让教学“更好懂”的同时,冉兴国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琢磨。

“全校四个年级,全部挤在两间教室上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乡村小学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

为此,冉兴国又发明了“两头法”——每堂课的前20分钟,高年级预习,低年级上课;后20分钟,高年级上课,低年级做作业。

结果,在全县教学测评中,红星村小学排到了前面。

与此同时,王小芳也一直在忙活。

她当起了“后勤部长”——从桌椅板凳维修到操场平整,从挑水做饭到打扫卫生……都由她说了算。

“你一个女人家,干的都是粗活,累不累?”一次,有人问她。

“啷个不累!学校什么都要靠自己——有时候,整个人感觉要散架了!”她开始抹眼泪。

“为啥不转行?”那人继续问。

“我们走了,孩子们靠哪个?”她反问。

梦想

2013年,一群上海大学的志愿者来到学校。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了冉兴国的“宝贝”——教学笔记。

从教16年,冉兴国把教学经验、和学生相处的乐趣都一一记录下来,逐渐积累起了厚厚一叠笔记——

《草也开花》是他对乡村素质教育的理解。

《千层浪》和《一张白纸》是他对农村学生的印象。

《巧搭瓜架》和《本土最资源》是他对教学经验的总结。

笔记中的一部分,被支教志愿者们带回了上海。

很快,这位山村教师的教学心得,引起了上海大学教授丁国际的关注。

“一位山村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竟能有这样的感悟!”丁国际盛赞之余,为红星村小学捐赠了两张乒乓球台。

同年,重庆推出了“爱的坚守——关注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冉兴国夫妇的事迹传出大山。很快,有单位为学校修建了“爱心厨房”,有好心人为学校送来了课外书籍,还有人寄来了新书包……

“曾经,我们希望有一天,学校能拥有自己的校牌,操场上能竖起旗杆,教室能砌上防水砖,猪肉不用再熬成油渣吃,孩子们喝水不用再肩挑背扛……今天,在好心人帮助下,这些梦想都实现了!”王小芳又开始抹眼泪。

“大家都在关心学校,我们要比以前干得更好!”为这,王小芳鼓励丈夫递交了入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