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葵菌核病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葵菌核病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菌核病是食葵的常见病,对食葵菌核病的防治可以提高食葵产量增加,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文章主要阐述了食葵菌核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并从选用抗病行强的食葵品种;实行轮作栽培;实行套种,采用地膜覆盖;深耕、浅锄,减少食葵盘背积水;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对食葵菌核病的防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食葵;菌核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77-1

1 食葵菌核病的传播途径

食葵菌核病的致病菌为子囊菌亚门核盘攻属菌核菌,菌核在初期围白色,随着菌核的生长逐渐变为灰黑色或浅灰绿色,菌丝不耐干燥[1]。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核形成最适温度为15℃。病菌一般存在食葵种子、食葵病残体及土壤中。食葵种子上存在病菌的可以直接损害幼苗;病菌在土壤中的遇到土壤潮湿、温度回升后,菌核就会萌发,弹射出子囊孢子,随空气传播。

2 食葵菌核病的症状

菌核病在食葵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常见的症状有:(1)花腐型:花腐型又称烂盘型,一般会导致食葵的果实不能成熟。初期一般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在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可扩展到全盘,使全盘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2)叶腐型:叶腐型发生在食葵叶面,病斑稍有同心轮纹,呈褐色椭圆形。当气温干燥时病斑从食葵叶面裂开穿孔或脱落;当气温湿度大时蔓延至食葵整个叶面。(3)茎腐型:茎腐型一般多发生在食葵茎的中上部,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初期病斑为褐色,呈椭圆形,并逐渐扩展,导致病部以上叶片萎蔫。(4)根腐型:根腐型可发生在食葵的幼苗期至收获期。食葵幼苗期发病后,一般在胚根和幼芽时就因为病斑扩展而死亡,即使有部分食葵幼苗可以破土,但最终也会因为病斑扩展而死。在食葵成株期染病后,染病的茎基或病根就会产生病斑,并向左右、向上扩展到其他部位,在遇到湿度大时长出鼠粪状菌核和白色菌丝,感染严重的枯死,内部有黑色菌核。这四中症状中花腐型和根腐型损害较大。

3 食葵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行强的食葵品种

选用抗病行强的品种是食葵菌核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可以通过引进或与相关科研机构研究培育抗病行强,适应多区域范围的食葵品种。如从美国引进杂交食葵SH909及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新食葵6号都具有明显的抗菌核病。

3.2 实行轮作栽培

食葵菌核病的传播途径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菌存在食葵病残体及土壤中,所以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同时在收获食葵时要把秸秆和根茬清理干净,防止染病的秸秆和根茬感染后种的食葵[2]。同时发现土壤中菌核量和食葵菌核病残体与食葵轮作周期呈负相关,随着食葵轮作周期的不断增大,土壤中菌核量和食葵菌核病残体不断减少,一般隔3年种植的菌核病的发病率为0.5%,隔5年种植的基本无病株。所以食葵的轮作周期以4年为宜。

3.3 实行套种,采用地膜覆盖

实行套种可以改善透光、通风,从而提高食葵的防病能力[3]。一般食葵不与茄科、豆科等作物轮作,多选择与玉米、小麦等轮作。采用地膜覆盖可促使食葵早熟,从而避开病害的高发期,其次还可以大大降低菌核的萌发、子囊盘的出土、囊孢子的散发。

3.4 深耕、浅锄,减少食葵盘背积水

3.4.1 深耕 根据菌核在土壤中的深度超过6cm后便不能萌发的特点,可以对土壤进行深翻,一般采用机器深翻的深度在20cm以上,这样就可以把土壤表面的菌核深埋在土壤之下,大大减少了菌核的萌发,从而减少菌核病的发生。

3.4.2 浅锄 子囊盘生长温度为5℃-20℃,最适温度为10℃,在潮湿的环境下利于生长。利于这一特点在食葵的现蕾期至乳熟期对土壤进行浅锄,这样可以散发地表水分,减少湿度,增加土表温度,可以减少子囊盘的出土。

3.4.3 减少食葵盘背积水 食葵花腐型初期一般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在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可扩展到全盘,使全盘腐烂。所以在降雨的时候对食葵的植株进行推摇,使花盘背面的积水散落掉,防止积水存在。

3.5 化学防治

在食葵播种前,在种子中进行拌药,其目的是杀灭种子上的病菌,以降低菌核病的发生。可用50%异菌脉种子量的0.4%拌种,也可以用50%腐霉利WP种子量的0.5%拌种。在花期喷洒药剂,喷药次数主要是根据病情需要和气候状况来决定,轻的1-2次,重的3次,喷药的时机应选择在子囊盘出土后5-10天进行,喷药部位以阴暗潮湿的地面和花盘背面为主。如可用50%腐霉利WP750倍液,共喷三次,每次间隔10天。花腐型菌核病的染病及蔓延期都很长,如果等到食葵都成熟再去收获,染病的食葵就会增加,不不利于增产,所以应该采取分期收获的方法,边成熟边收获,这样较少菌核病蔓延,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徐雄培.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03):222.

[2]?王爱华.向日葵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甘肃农业,2011,(11):94-95.

[3] 薛凤华,马瑞,王增平,陈奇来.无公害农产品食葵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7):27-28.

作者简介:努尔别克?黑努尔 (1970-),男,哈萨克族,就职于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