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途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们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对有效的教学途径的研究,随着对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数学界对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教师投入较少的物力、精力和时间,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满足个人或者社会的各种教育价值需求,也为良好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新课改下数学标准的教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和谐、持续、全面的发展。它应该以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规律为基础,来考虑自身教学的特点。本文结合现代的教学理念概括几种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64-01

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明确认知和目的性的活动,各界教育工作者都追求其有效性,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及教师在达成自身较好的教学目标的最成功行为就达到了有效教学,它体现了教学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 提高课堂效率,开展有效教学途径

为提高数学课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反思,确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操作实践中,创建对开展教学活动有利的教学环境,开展有效的教学途径,把课堂文化进行深入改革。不管教学是否有效,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应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核心作为教学的有效性,而其有效性又体现在对教学效益的关注上,教师不能只追求外观形式而放弃了教学效率的规范要求。

二 使用简洁的课堂教学用语,精心挑选例题

例如,人教版2-2(P38~50)十多页的篇幅来说定积分的概念,用两道例题通过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步骤冗长,学生难以理解,更别说掌握了,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对具体数据求解,只是渗透“以直代曲”的思想,然后用微积分基本定理解决(P38~50)出现的练习,同样可以解出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很容易掌握。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能只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 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例如,在讲空间几何体时,同学们由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很难适应,总会把两者混淆,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通过图形看不出几何体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我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材料不限,学生很积极,即使数学学困生也乐于参与其中,而且还能不断发现规律,运用实物解决问题。利用正方体这个模型解决了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还有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关系。有位学生在他的博客中写道:看着自己做的正方体模型,好像明白了许多。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我还让学生制作几何模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其他人合作进行创作,然后把他们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评比、表扬。学生爱学、爱动手,使数学课不再呆板、枯燥。动手操作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 有效途径分析

新课改下的标准教学课程是强调学生从自身已经学到的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对抽象性思维教学模型进行应用和解释的过程,在理解教学的同时,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许多与新课程标准不对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身学历能力及主动性的培养,教育被学生当做客体,被动的接受教育知识。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标准教学的最基本出发点就是在促进学生和谐、持续、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经验和自身认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发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学的相关资料应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激发,同时有效配合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去从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和理解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技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活动经验。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来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因此教学中课堂、学生和老师都应互换角色,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最重要角色,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五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改下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排除一切名利的诱惑和形式的束缚,敢于探索、专心研究,完美有效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世红.高师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6):7~9

[2]沈立国.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华章,2010(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