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误区与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误区与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2005年起,江苏省所有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这对于高师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师毕业生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确定合理的心理定位。文章分析了高师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就业心态,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较实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师生;就业;心理误区;心理定位

自2005年起,江苏省对所有师范类毕业生实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并建立以教师资格为标志的职业资格制度。从此,在就业市场化边缘徘徊多年的师范类毕业生开始真正进入就业市场,这对于师范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师范生进入就业市场后就业渠道相对以前大大拓宽了,跨行就业不再是难事,但另一方面,随着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系统,教师岗位竞争性大大加大,就业压力和潜在危机十分突出,特别是大专层次的师范毕业生(高师毕业生),要和本科生竞争同一岗位,这不仅增加了就业难度,也加大了就业的心理压力。多年的毕业班工作经验告诉我,很大一部分高师毕业生在就业竞争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并存在一定的择业心理误区。

通过谈话和抽样调查了解到,高师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就业心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一、择业中的依赖心理

长期以来,政府对师范类毕业生实行行业保护与流向控制的手段,即一定比例的学生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双向选择,大部分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由市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县区域内行政手段安置。进入市场化配置后,高师毕业生就业指导思想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就意味着师范生只有加强市场意识,主动参与就业竞争才不会错失良机。但在回答“谁会在你就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时,六成学生首选的是父母。可见,现在的高师毕业生,特别是师范女生的市场竞争的意识还较弱,对传统的就业途径存在依赖思想,她们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特别是家长的身上。她们不是积极主动同用人单位联系,而是希望学校给他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向家长和亲友寻求帮助。她们大部分人缺乏自我推销意识,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在双向选择的市场中就业主要凭的是社会关系,因此一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

二、择业的功利主义倾向

师范生择业行为基本上是由其人生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现在的师范生普遍都是独身子女,大都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砺,她们求安逸怕吃苦,在择业时具有明显的的功利主义倾向。她们将择业的价值定位于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如希望进入城镇中心小学,而不愿去偏僻一点的学校,希望单位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希望单位薪水福利高一点等等,而很少考虑自身能力与专业锻炼的机会。有很多学生择业时只认公立学校而不考虑民办学校,认为公立学校安全稳定、旱涝保收,而民办学校不仅管理严格,工作劳累,而且没有保障。有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学校单位,她们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干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等等。

三、择业中的焦虑、自卑与高期望的矛盾心理

高师毕业生与同龄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相比,最大特点是很多人感觉自己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部分人志向不明确,平时学习就存在混日子现象,再加上整个的学习过程相对封闭、实践锻炼的机会少、生活阅历浅、社会化水平较低,因此,面对就业压力,很多人有强烈的焦虑、自卑和苦闷心理,但同时,由于就业心理的不成熟,对社会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一些高师毕业生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高师毕业生易产生好高骛远的心理,她们认为自己通过五年的专业学习,具备了较多的专业优势,找个小学教师的岗位是不成问题的,甚至有些人给自己定位太高,非重点学校不去等等,显然这些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现实。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行动的基础,高师生的这些择业心理误区,会严重阻碍她们的择业行为。随着师范生毕业生社会需求的饱和,就业率一再下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师毕业生必须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机制面前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之路,而这不仅需要高师生自身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高师生自己要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一)高师生必须进行自我调整、克服心理依赖

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面前,高师生必须强化市场意识、自主意识,彻底转变依赖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被动择业心态,树立竞争观念,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实现市场化竞争就业。

(二)高师生必须要有充分的非教育系统择业,跨系统就业的心理准备

当前高师毕业生就业路径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化竞争就业,即参加社会人才交流中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机构举办的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招聘会,通过与其他求职者竞争被用人单位录用。但随着社会师资需求量的减少和持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毕业生的介入,通过这一途径就业的概率会逐渐下降,因此高师毕业生必须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跨行业就业。此外,高师毕业生要有“先有位后有为”的观念,许多高师毕业生就业时强调专业对口,不愿或不敢去从事与本专业相近或不相关的工作,这种观念在当前师范生供大于需的形势下,会使高师生错失许多就业良机。

(三)高师生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

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师生必须树立起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争取在校学习期间,挖掘自身的亮点,培养一两个特长,或者多考几个有质量的专业技能证书,或者通过自学考试提前获取本科证书等,这是在新的就业环境下的一种有效的胜出方式。对于那些本来就不喜欢教师职业的高师生来讲,那些能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书或许可以为自己另辟一条生路。

(四)高师生要做好就业和升学的两手准备

有些地区师资基本饱和,就业形势异常紧张,必然会有部分高师毕业生甚至是非常优秀高师毕业生在多方争取的前提下仍然无法就业,针对这种情况,高师生要有清醒的认识,提前做好两手准备,即:一方面积极参加就业应聘工作,另一方面努力复习,准备参加转本升学考试。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不管是学习时还是就业时,压力都能减少一半。

五、学校、教师要加强对高师生的职业指导

高师毕业生择业心理的正确定位,需要学校、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和择业指导工作。

(一)要指导学生增强择业意识、更新择业观念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择业价值观引导。要对高师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理性地选择职业,同时要做好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其次,要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提供就业信息平台,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信息,明确就业目标。再次,要加强择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指导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工作程序,教育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等等。

(二)加强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帮助毕业生增强择业自信心

择业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高师生就业市场化,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对于社会化程度不太高的高师生来说,择业的压力往往会使其产生心理困扰。如部分高师生心理处在理想和现实脱节的矛盾中,部分高师生会存在苦闷、焦虑、自卑等心理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就业,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对于毕业班,要专门配备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的教师队伍或对毕业班的班主任要定期进行岗位培训,使其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笔者认为,毕业班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既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到心态平和、充满自信,又要能够理智地看待竞争,杜绝择业过程中出现一些道德缺失现象;其次,择业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障碍,会遇到各种挫折,所以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高师生的心理承受力。

(三)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技巧辅导工作

许多高师毕业生临近毕业才开始筹划找工作的事情,但由于平时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技能不扎实而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这些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好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那么,学习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学习过程就会增添更多的动力,临近毕业时能力和知识状况就会有所好转。所以,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生涯的规划应贯穿整个师范学习过程。

此外,临近毕业时,学校组织高素质的指导人员,加强对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辅导,如:指导毕业生如何自荐,如何在短时间内备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如何应对面试等等,这对于提高高师生的自信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有实效的。

【参考文献】

[1]王运彩.大学师范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3).

[2]顾晓明.师范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作者简介】倪寿英,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