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EIM的葡萄是否已经熟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整合了IP语音功能、Web会议、即时消息及电子邮件等功能,通过加强通讯协作进而提出统一通讯概念后,企业即时通讯(eim)已开始在内涵上和QQ、MSN等个人级IM工具有了天壤之别。
而更为重要的是,当企业的大量核心机密蕴藏在IM之上时,企业就不得不出于安全考虑而使用EIM软件。在个性化需求与安全性考虑的共同作用下,EIM似乎正在迎来自己真正的春天。
EIM离春天有多远
EIM没有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妙开端。在个人IM市场占据欧美最大市场份额的AOL与雅虎,都曾先后进入过EIM领域,但与其在个人市场大获成功不同,相关产品都在几年后由于经营不善或“与企业整体方向不符”被放弃。
在国内,腾讯QQ拥有接近80%的市场份额,且腾讯曾为RTX的推广投入了一亿元巨资,但其企业级即时通讯产品RTX在推广之路上仍是举步维艰。
在失败面前,IT业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Forrester资讯公司的分析师查尔斯讲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向企业提供营销即时通讯软件和服务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AOL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形象使得它很难说服企业购买它的产品。
仿佛是听到了查尔斯的预言,微软推出了代号为“伊斯坦布尔”的专为企业服务的Live Communica-tion Sever(LCS)系统,并且采用了一条与AOL和雅虎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尽管微软有自己的个人IM软件MSN,但它没有采取美国在线和雅虎进军企业方式一以个人IM为基础添加商务功能和企业网关的做法,而是将企业IM做为一个另外的整体系统的基础上,再与个人IM建立连接。接下来,微软、AOL和雅虎宣布,LCS将连接AOL的AIM、雅虎通和微软自己的MSN。这把EIM软件的发展引向了一个小高潮。
这时,多数人在忽略另一个事实,这就是IBM的Sametime早在1997年就已经作为Lotus Notes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模块而存在,只不过那时EIM的概念尚未出现,Sametime也一直没有被作为单独的产品发售。2006年10月IBMSametime 7.5推出,这标志着老牌EIM厂商IBM开始重新高调参与EIM市场的竞争。
此时,业界人士才因微软和IBM的加入,认识到EIM并没有独立存在,它是全球总价值达44亿美元的协同软件市场的一部分。并且,个人IM软件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而个性化与安全性等需求却会让EIM的春天真正到来。
这时,一定有一个人在偷着乐,他就是点击科技公司的总裁王志东。因为点击科技一直走着一条让人费解的路,从2002年推出竟开协同应用平台,到推出IM级的Lava-Lava,直到EIM级的GK-Express3.2,外人难以看清楚其中的联系。
现在我们回过头会发现,把EIM软件作为协同软件的平台,点击科技的高层在五年以前已经算准了EIM和协同软件的发展之路。
于是,在国内EIM市场上,就形成了一道有趣风景,一边是在中国IM市场风头出尽的MSN和QQ,相应其拥有者微软和腾讯在EIM市场推出了LCS和RTX;另一边则是在IM市场没有多少基础的IBM和点击科技,分别推出了Sametime7.5和GK-Express3.2。
EIM市场谁执牛耳
查尔斯当年在做出上述惊人预言时,还讲了后边这句话:像IBM、微软、甲骨文这样的企业都有很好的机会向企业推销即时通讯产品和服务。
查尔斯的话似乎解释了腾讯公司的RTX不能成功的原因。自2003年9月BQQ摇身一变成为RealTime Expert(RTX腾讯通)以来,腾讯公司对RTX的推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RTX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地步。
按照查尔斯的分析,EIM市场应该是微软和IBM双雄争霸的局面,但微软和IBM在EIM市场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弱点。
IBM通过与Avaya、西门子、Polycom等业界厂商的合作,大大扩展了Lotus Sametime7.5的音频和视频能力。接下来,又与AOL、雅虎、Google的即时消息软件实现了互通。作为支持开源政策的延缓,Lotus Sametime7.5还能运行在MacOS X10.4及Linux上,从而具有了更广泛的跨平台特性。然而Sametime虽然是老牌的EIM产品,但它在IBM的产品与技术策略当中却并不引人注目。Sametime的表现也不能令IBM满意,尽管Sametime的用户曾经是LCS的四倍,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并未转化为IBM在EIM市场的领先地位。
微软通过将EIM和IM分开来发展的做法,希望凭借在OA系统的垄断性优势,通过“捆绑”的方式将令LCS在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但如此一来,微软就和IBM的产品一样,因为需要其他系统支持,不可避免地存在综合拥有成本高的弱点。
另一方面,IM实现的是“人到人”的协作,而EIM中“人到人”的协作不过是“系统”到“系统”的延伸。这样,由于系统的不同,对EIM的需求也可能发生变化。象IBM和微软这样长期提供企业级系统服务的公司,尽管在销售和推广他们EIM产品方面更占优势,但其EIM产品受其相关联系统的务服也较大。此外,这两家的EIM产品全是针对国外企业需求而设计的,其本土化实现水平如何,还有待国内用户检验。
相比于以上三家厂商的EIM产品,GK-Express3.2尽管时间最晚,但却通过对EIM市场超前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避开了EIM产品的误区。由于GK-Express3.2不用其他系统支持,因此综合成本较低。强大的系统支撑能力、使其能让单台服务器支持高达3万人同时在线。而先进的平台化设计能保证GK―Express3.2提供丰富的标准化接口与OA、ERP等第三方业务系统对接。
更为重要的是点击科技采用的ISV/SI合作模式。它使得点击科技已经脱离了孤军奋战的束服,而通过与用友致远、西部世纪、博时科技等协同软件厂商组成松散的联盟,不仅起到共同拓展市场的作用,还使得GK-Express3.2能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完美整合,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样,综合分析IBM、微软、腾讯与点击科技四家的EIM产品,我们不难发现EIM市场并无绝对的王者,诸强争霸的局面也还刚刚展开。EIM向何处去
EIM发展至今,尽管轮廓仍然模糊,但透过这层模糊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趋势,这些趋势将决定EIM市场的最终走向。
经过了诸多企业的探索,EIM市场毫无疑问地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在这个高速增长期内,随着EIM市场规模的扩大,由于用户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是对各类不规则信息进行整合,所以对EIM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会不断增多。从EIM产品层面上分析,未来EIM的一个方展方向,是充分发挥EIM与广大个人IM用户之间联通的价值,企业IM绝不是企业内部IM。
2008的EIM市场引起尤为关注。也许在这个时候,IT业界人士才真正看清EIM的发展历史,进而对一个问题感兴趣:曾预见过EIM发展的查尔斯、对协同软件市场有着超前认识的王志东等人,他们下一步又在筹划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