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新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新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传统广播正在融入新媒体发展的蓝海。广播记者应扬长避短,适应融媒体新要求,提升国际视野和“接地气”能力,注重传播内容的构想与创新,并努力成为新型的“把关人”兼“主持人”,这是融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 国际视野 构想与创新 中国广播

广播被认为是融媒体时代最容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传统媒体,它所具有的快捷性、移动性、伴随性,也非常符合新媒体发展的方向。对新闻及时性的追求,是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的一致目标。新浪媒体拓展总监乔宇在谈到新浪微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合作称,中国之声在新闻报道上一贯坚持速度这个原则,速度实际上也一直是新浪坚守的原则之一,我们基于共同的理念,所以就有了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当然,广播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还有赖于广播快、新、深、博的全面拓展。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大型直播《天宫寻梦》为例,为了更近、更完整、更真实地记录“天宫一号”启程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央电台设立了北京总直播间。此外,还专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设立了现场直播间。特别是记者登上远望号测量船以及渭南和青岛测控站,随时监测、播报“天宫一号”发射的最新动态。初步统计,整个直播活动节目中,记者现场连线报道就达45次,直播室主持人的精彩串联、特邀专家的专业点评共同为受众呈现了“天宫一号”发射全过程的“视听盛宴”。这次直播开头的一条直播预告微博被转发了452条,被评论了1200多条,这条微博影响到300多万受众。通过微博的二次传播,直播节目影响到了更为广泛的人群。直播“将互联网媒介所特有的全时性介质特点移植到新闻广播身上,重新获得新生,最大限度张扬了广播媒体的个性优势,真正实现了新闻报道与新闻发生之间的‘零时差’、‘全伴随’。”①同时也实现了和新媒体的携手共赢。

据中国广播网2012年3月13日消息,中国之声新浪微博粉丝突破200万,成为首家拥有200万微博粉丝的广播类媒体。而处于中国广播第一方阵的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今年3月底也公布数据,官方微博开博近一年时间,粉丝突破了30万。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广播,传统的广播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进取精神融入新媒体。那么,处于转型发展期的广播记者又将如何确立自己的新定位呢?笔者认为,广播记者从事新闻采编,在恪守传统的“把关人”职责的同时,必须适应新媒体创新的要求,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以崭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一、国际视野和“接地气”能力

网络传播使全球信息一体化成为现实,任何“国内新闻”同时都成为“国际新闻”。而肩负着“汇天下之精华”使命的广播记者,在坚持新闻理念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接地气”能力,把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 ” 融入日常的编采工作。

在地球村背景下,广播记者一方面要摆脱传统的区域性单点、局部的思维,从国际化视野考量本土事件,让新闻更具有立体感;另一方面,对于外域的国际性事件,也要努力找到事件的本土接点,对一些海内外关注度大的新闻,更要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全面考量,透彻分析,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试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有关“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的报道为例,对中国出口美国轮胎特别保护案,《新闻纵横》从听证会开始就追踪报道,其间不仅有记者采访中国业界人士谈特保的不合理性,同时还有权威人士谈特保对中美业界可能造成的双重伤害。最后在特保案被批准后,《新闻纵横》又约请经济学家谈应对之策特别是产业转型之道。整个报道破解的是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的大课题。这其中既有中国维护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的鲜明立场,也有对“特保案”出笼背景及其后果的透彻分析,为海内外受众提供了了解“特保案”的客观公正的新闻源。

在通讯社、电视台网即时播发“无孔不入”的当下,一般新闻正在步入“趋同化”。而要做好融媒体时代的广播记者,打造不同寻常的媒体形象,不仅要告诉受众新闻是如何发生的,最重要的是要告知新闻背后意味着什么。“当今时代媒体竞争已由信息竞争进入观点竞争”②,每一篇报道,都要力求“去芜存菁”,不仅在事实、数据的调查和收集上,而且要在立场和观点的表达上,在新闻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平衡性上,都要尽量避免疏忽和漏洞。

二、注重传播内容的构想与创新

在信息时代,每一条信息都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重组。广播记者必须提高组织信息能力,包括观察世界、衡量事物、收集材料和包装信息等多项素养,把更多精力放在传播内容的构想与创新之上。在融入新媒体的转型过程中,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是内容生产能力,即新闻生产能力,而转型成败也将主要取决于对内容的重新设计与生产能否对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对融媒体时代的广播媒体来说,内容重整就是将不同的载体包括网站、手机、电视等视为一体化的“组合信息终端”,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针对独立的广播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在这个全新的共享的内容生产平台上,广播记者要以最全面的多媒体手段完成对所有新闻信息的采集与粗加工,然后由负责深加工的编辑根据特定受众的需要和定制,组合和加工成适销对路的媒介产品,在新媒体的框架下建构起相互联系的纽带,并实现资源共享和产品优势互补。

以中国之声的《重点关注》为例,此节目通过音视频、文字、图像等符号对新闻事件进行立体呈现,从选题—采访—编辑—加工制作—上架销售,整体环节都有融合报道思维运用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预防流感、全国两会等报道,台网互联互动、融合传播的效果明显增强。今年两会报道,延续并开拓了手机报、手机台、微博……借助新介质,中国之声开辟出全新的广播新天地 。

三、由“把关人”到兼“主持人”

不容忽视的是,以互动与内容共创为主要特征的报道创新正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主流趋势,享有互动性优势的广播媒体更要深度利用和挖掘这一优势资源。记者编辑可以通过热线和网上通道等多渠道组织话题,吸引受众参与,不仅在网上互动讨论,也可以直接接入直播间,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他们的“关注”,让受众直接发声,推动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式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实现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更加紧密的结合与汇流。这就对广播记者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做好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还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将公众意见纳入新闻传播内容的范畴内。

在这方面,一些网络媒体已先行一步,其经验可资广播借鉴。如2006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专题一等奖的新华网专题报道《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在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召开前三天,新华网以“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你想问什么?”为题,公开向网民征集问题,并将网民的帖子在新华网首页。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了网民的提问,新华网立即推出“点评总理记者招待会,温总理深情回应网民”的引导帖文,获得了网民30万次点击跟进和约2000条的帖文回复。整个报道还链接直播的视频音频、现场图片,形成了互动性专题。

“台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记者究竟如何作为?答案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充实。过去,我们是“录音机”,是捕捉声音的“猎手”。如今,我们会不自觉地拿起相机甚至摄像机等“长枪短炮”。曾经是弱势媒体的广播赶上了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为最有条件、优势与“新媒体” 结合的“新新媒体”。这是广播人的幸运,也广播人面临的挑战,赋予了广播人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责任。广播人应自觉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与能力局限, 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要求,逐步锻炼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

注 释

①王凯 《试论网络时代新闻广播的全时性取向》,载《中国广播》,2009年第3期。

②张振华 《新闻评论在打造思想媒体中的作用》,载《新闻前哨》,2011年第1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电总台无锡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