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育商业银行授信管理新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从商业银行来看,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后,大部分信贷资金由总、分行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统一进行规划、统一授信,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和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实行授信业务后,减少了基层行由于对信贷政策认识偏差,而出现的贷款投向失误和地方性的盲目放款,从而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信贷风险。
近几年,商业银行的授信管理框架、制度、机制、方法等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控制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在授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阻碍了授信业务综合效益的提高。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客户信用评级滞后影响授信管理能力;大额客户授信管理风险隐患突出;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带有粗放经营管理特征;额度授信项下审批缺乏严肃性;授信基础管理不够规范和科学。
授信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授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观念、体制和机制,立体而又有交叉,共同构成授信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传统信贷风险文化认识误区重贷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于银行上下管理者心目中,注重信贷宏观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重视具体操作风险,造成贷后管理一直是授信管理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比如对大额客户经营观念存在偏差,易受虚假报表或合并报表资产规模的迷惑,忽视大额授信客户本身固有的风险,同时对大额客户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研究不足,对客户授信后的管理粗放。事实上,信贷属于资金使用权的让渡行为,贷款发放和安全收回贷款本息共同构筑了实现贷款收益的基础,二者不可偏废,缺乏安全收贷保障的信贷投放,其收益是令人质疑的。
信贷集中度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集中度管理虽然初步体现了贷款组合的风险管理意识,但在实践中存在局限性。一是单纯依靠信贷限额并不足以避免信贷集中。一方面银行所在地区受“自然市场”限制,贷款难免集中于当地支柱产业;另一方面银行倾向于集中信贷资源投入朝阳产业,发挥信贷业务的规模效应;第三方面信贷部门通常追求目标市场集中化,以便保持对客户的信息优势和管理优势。二是信贷限额仍然是简单、消极的风险管理。银行设置的单一客户贷款比率不能反映各借款人信用品质变化。同时,银行一味通过信贷限额规避贷款集中风险,忽略了风险回报,即某些具有创造价值潜力的信贷业务可能被拒之门外。
信贷经营管理机制和方法有待改进银行自身缺乏有效规范的风险评估管理机制。贷后检查是我国银行贷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样一来,授信业务对于贷款就仅仅局限于放贷前的风险评估分析,拘泥于企业开始时提供的各项指标。
授信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对客户授信管理特别是对大额客户缺乏针对性强的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集团客户和关联企业的授信管理中往往套用对单一客户的办法,对这类客户整体风险的控制手段欠缺。从授信额度确定方法看,各银行使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一、标准各异,对大额客户的特殊性普遍关注不够,不同银行对同一客户确定的授信额度差异较大。从授信操作看,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造成贷款集中风险加剧。
缺乏高素质的授信管理队伍由于授信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使授信工作存在较大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授信管理队伍数量薄弱,影响职责充分发挥。二是授信工作人员的短期行为和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淡化授信风险意识,存在着贷前调查粗放、贷后调查失真、贷前调查不深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三是参与平行作业的风险经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平行作业的风险经理对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即使找准风险点,也因本行的利益,放松对风险点的分析,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和改进授信管理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改进授信管理就是要坚持以客户授信管理为主体,以授信程序管理、额度管理和担保管理为核心,强化观念、体制和机制建设,将授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确立科学先进的授信管理理念确立授信管理是风险控制与价值增值内在统一的理念。确立授信管理新理念,认识到风险控制与价值增值的和谐统一是很重要的。
建立全面的授信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全面授信风险管理理念。注意将先进授信管理理念充分地体现到授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努力培育信贷风险内控文化,实现激励与约束的有效相容。
确立量化管理理念。坚持摒弃一味依靠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的做法,采取定量、科学、客观的风险管理新思维,自觉主动地运用各种被国际银行业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量化工具和技术,结合深度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量化管理水平。
完善和理顺授信管理运作模式建立全面授信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授信业务预警与反应机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敏感度。二是建立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三是健全授信业务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增强商业银行内部和监察部门独立性,强化对授信业务的检查力度,对授信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认定和处罚。
改善授信管理的内外在环境。一是完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信度。二是加强社会信用管理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是完善“银行信贷咨询系统”。要求各行及时登录、更新授信相关信息,并尽早实现银行信贷咨询系统与税务、工商、司法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便捷联网,为准确评价信用风险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资源,降低非对称信息导致的授信市场的非效率性。四是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逃废债客户的惩处力度,继续实施“黑名单”制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公布,形成全社会合力打击不讲诚信的局面。
重视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一是要大力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授信应以信用评级作为先行步骤,以动态的贷款风险分类作为预警与修正评级的手段,定期对评级进行重新审定。根据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情况,预先设定评级的时效期及重新审定的频率,并通过完善内部评级管理体制,对评级实施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督。二是妥善规划和利用有限的风险管理资源,在提高大额授信前瞻性信用评级准确性的同时,开发适合中小客户的小额授信模型,积极推进小额授信评判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工作,降低小额授信的成本。
培育授信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授信控制量计算方法,实行分等级的授信申报和授权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对不同类型客户的授信计量模型,对原有的客户授信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参数调整,细分客户类型或对象,确定差别计量指标;对原来没有纳入其内的客户,要先定规则和方法,建立计量模型。对目前一些明显出现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的行业和企业,在测算授信控制量上,还应确定必要的折扣系数,而不能再满打满算地把对这些行业、企业的授信按正常或不饱和状态推向最高限度。
严格执行授信审查操作规程。信贷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减程序、逆程序操作,而要通过早规划、早准备、早操作来提高服务效率,赢得主动,争取商机。同时,要理智对待其他银行的竞争,对从客户方面透露的有关其他银行竞争信息要保持清醒,进行认真分析判断。
提高授信业务人员的执行力。一是加强对相关制度学习领会。当前,国际管理学界有一个新的理念,叫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由于授信业务管理制度和文件是一套全行即时执行的业务制度文件,具有统一性、惟一性、权威性,因此,它已成为从业人员随身的、不走样的“老师”,是提高操作和管理水平的基本依据。二是通过实施人力资源培训来提高基层客户经理素质。加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通过采取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基层行客户经理授信、法律、财务等知识水平和规范性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