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威海与日韩经济合作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威海与日韩经济合作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世界经济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亚洲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热点之一,东北亚则是亚洲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圈。2002年底,东北亚区域的GDP之和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中日韩三国的GDP之和占亚洲GDP总量的73%。在这种背景下,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的威海,应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合作,以实现威海跳跃式发展。

一、加强与日韩经济合作的意义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有利机遇,做好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大文章,推动经济的发展,威海市对自己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逐渐形成:即通过对外开放,把威海建设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加工制造基地、农副产品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这一定位,主要是基于威海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以及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动态,可以说,既符合实际,也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一)有利于获得短缺要素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产品、服务以及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实现较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优势明显,而威海市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成本低廉,但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短缺,制约威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威海经济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威海背依国内庞大的市场,产业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且低成本劳动力供给充裕,但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比较落后,经济支柱还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产业,产业优化、升级相对缓慢,这就决定了威海的产业结构升级必须紧紧依靠对外开放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市场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与国外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等有效结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通过高新技术的引进,加工能力的提升,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威海的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

(三)有利于继续扩大出口

近年来,威海外贸出口增速较高。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威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年均分别递增30.4%和29.3%。2005年进出口规模达到75.5亿美元,其中出口47.3亿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3.8和3.6倍;外贸依存度由“九五”末的29.5%提高到52.3%。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与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都保持较大规模和较快速度增长,有竞争力的产业面较宽。如三星电子,自1993年来威海投资,现在威海市的韩资配套企业已有20多家,逐步建成三星在海外的通信器材的生产基地,有效地带动了外贸运输、港口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

实践证明,威海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外资的注入和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从1987年到2005年底,威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4亿美元,利用外资占山东省比重由1987年的4.6%提高到12.5%。大量外资的注入,为威海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有利于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威海市大量引进日韩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在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配件产品生产、纺织服装加工、轻工、食品等产业中形成了较大规模和较低成本的制造能力。这将为威海经济在未来的东北亚经济圈中合理定位,并在技术与制造分工格局中获得更多利益创造条件。

二、加强与日韩经济对接的可行性分析

(一)威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东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部连接中国大陆,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最近处距离仅为93海里。从地理位置看,威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同时又是山东半岛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是山东半岛面向日本、韩国,走向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在山东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1990年,在中韩建交之前,威海市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中韩间第一条国际海上客货运输航线,乘坐“金桥”轮从威海到韩国仁川仅用14个小时。目前,全市已拥有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二类开放口岸,已开通至韩国仁川、釜山、平泽,日本大阪、横滨等地的国际航线。与日本宇部市、韩国丽水市等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二)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鲜明的特色为威海实现与日韩经济对接成为可能

威海自1987年建立地级市以来,始终坚持以环境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威海的GDP达到1170亿元,近20年来年均增长15.8%,成为中国经济实力50强城市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目前,已与世界上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威海投资,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00多家,其中主要是韩资企业和日资企业。与日韩两国的经贸合作和吸引投资占全市总额的60%以上。伴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威海社会各项事业也全面进步,先后两次获得联合国“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称号,2003年10月,威海市又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1.威海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为支柱,以塑料、丝绸、钟表、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较为齐全的生产体系。2005年,威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0多家,主要定型产品2000多种。威海是全国地毯、钓鱼竿、小型木工机床的最大产地,是全国轮胎的第二大产地,医用高分子制品、皮革制品、程控交换机、农用运输车、果汁加工等在全国均有较大影响,高速传真机、印刷机械、节能电机、系列光纤电缆、彩色显示器等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2005年,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电工具、轻工纺织、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实现工业增加值545.5亿元。

2.威海是物产丰富、海洋优势突出的城市。海岸线长达1000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有300多种海产品、60万亩海水养殖面积,海产品产量230万吨,具有巨大的加工增值潜力,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5%以上,是我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威海还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花生、水果重点产区。

3.威海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社会资源三大类型,有城市景观、海岛风光、民俗风情、名山古迹、奇石异川、水库湖泊等10多种景类,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文物保护单位80多处,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威海与日韩经济合作现状

威海与日韩交往源远流长,交流合作紧密。威海对外贸

易和外来投资的70%来自于东北亚地区,其中主要是日、韩两国。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承办了2002东北亚经济论坛,包括日、韩等8个国家与地区的政界、工商界、经济媒体界、学术界及驻华使节、国际组织等6个方面的700多名嘉宾和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最终达成了“企业推动,官民并举,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24字东北亚经济合作共识。“威海共识”的形成,是东北亚经济合作史上的里程碑。之后又连续举办了多届这样的论坛,使威海成为包括日韩在内的东北亚各国关注的城市。

(一)威海是韩国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对韩经贸交流的“桥头堡”

目前韩国在威海市投资的企业超过2000家,韩资企业的许多物资和产品都从威海口岸进出,威海已成为韩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同时也已成为韩国重要的产品加工基地、装配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2005年,威海实际利用韩资9.86亿美元,占总额的77.2%。对韩进出口总额32.9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7%。其中,完成出口149541万美元,占全市比重为31.6%,同比增长20.6%进口179962万美元,占全市比重64%,同比增长30%。

(二)日本是威海重要的外经贸合作对象国

2005年,威海吸引日资为2315万美元,占总额的比重为1.8%。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为89838万美元,占全市比重11.9%。其中,出口达到73546万美元,占威海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5%,同比增长18.7%;进口16292万美元,占进口比重为5.8%,同比增长37.2%。

四、威海与日韩合作展望

从中短期来看,日本、韩国将是威海市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对象国。威海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合作,将随着日韩产业转移的加速和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崛起而迅速扩大,威海将在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对韩国开放有望掀起新的高潮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在经历了一段稳定、高速增长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目前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产业转移的愿望十分强烈。韩国政府一改过去的担心国内产业空洞化,而提出了产业共同化的新战略,即产业结构“一条龙”,把产业的“龙头”(核心技术和研发中心)留在本土,将“龙身”(加工生产)放到中国等其他国家,“龙尾”(销售)放到世界市场。韩国政府明确要求其国内企业把经济的视角,更多地转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试图通过中国市场创造韩国经济“第二个成长的春天”。近年来,韩国对华投资增长迅猛,中国成为韩国海外直接投资第一大户。韩国《每日经济》报道,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正进入一个高峰期”。有关方面调查显示,韩国30万家向国外转移的企业中80%首选中国。从产业看,韩国的汽车、船舶、机械、半导体、通信器材及电子产业等产业技术先进,实力雄厚,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居高不下,向海外转移的要求迫切。这为威海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对接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另外,威海机场已实现对韩开放,快速便捷的空中走廊已经形成,把威海至韩国的交通时间缩短到不足1小时,彻底拉近两地距离,实现“早出晚归”,形成威韩“一日经济圈”,这将进一步密切威海与韩国的联系,使威海成为韩国企业的加工基地、生活旅游的后花园,威韩经济合作必将掀开新的一页。

(二)对日合作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东南亚地区是日本传统的海外投资区域,但近年来,日本对华投资迅速增加,据日本有关方面预测,今后将以每年2400―3000亿日元水平保持增长。过去,日本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天津等地,对山东的投资主要是青岛市,日本在威海的投资仅占威海利用外资比重的10%左右,这与日本经济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日本对威海的投资潜力巨大。200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要把青岛、烟台和威海建成面向日本、韩国的半岛制造业基地,这为威海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机遇。近年来,威海市也确定了“主攻日韩”的对外开放总体思路,加大对日本的招商引资力度。威海机场对日本的开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届时将形成便捷的空中走廊,两地交流将更加方便。不难预见,威海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五、加强威海与日,韩合作的构想

(一)全方位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是威海的优势,成就了威海的昨天,发展了威海的今天,也将主导威海的明天,对外开放是威海的出路和希望。威海要实现与日韩经济对接,充分利用日韩的资金、技术、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必须加大对日韩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对日韩的大招商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威海经济的大发展。

1.要突出对韩国开放。毗邻韩国是威海对外开放最大的优势,威海的对外开放必须紧紧依靠和抓住这个优势。目前,韩国正处在产业大转移的时期,据有关资料介绍,韩国现在有超过30万家企业有向外转移的倾向,威海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瞄准大公司、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通过登门招商、产业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广告招商等有效的招商方式,做好“借韩兴威”大文章。

2.要加大对日本招商力度。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之一,目前,威海对日招商引资在规模上远远落后于对韩国。要实现对日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关键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1)加强对日本产业转移趋势的研究,结合威海产业经济特点和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扩大利用日资的规模,提高利用日资的档次。(2)加强与日本各类行业协会的联系。日本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行业协会掌握大量的产业转移动向,在推进产业转移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投资导向直接影响企业的海外投资。因此,要瞄准日本的各类行业协会开展招商引资,抓住一个协会就可能抓住一批企业,以小的成本实现大效果。

(二)搞好软环境建设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1.围绕建立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由管理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变,全面营造宽松、高效、廉洁、优质的行政服务环境。2.抓好行政审批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努力办成集约、方便、高效的“政务超市”。3.加强外商投诉处理机制建设,发挥市外商投诉协调处理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大投诉案件的处理力度,依法维护外商的合法权益。4.探索推行仿真环境建设。在日韩集中的地区探索推行仿真环境,建设日韩居住区,开辟设立面向日本、韩国客商的医院、学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外商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三)加强园区建设 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也越来越显著。1.对低水平的园区进行整合,撤销不具备条件的园区,提高园区的聚集度。重点要突出两个新区的龙头作用,加大投入,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主园区。2.园区要突出特色,要按照产业聚集的要求,合理引导项目的适度集中,着力培植产业特色和优势,建设专业园区。3.要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韩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高起点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各类基础配套,提高园区的承载力。4.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园区“税外无费”,进一步降低园区门槛,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四)积极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2002年以后,威海市多次成功举办了东北亚经济论坛,在东北亚各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日韩的关注和认可。威海市应该争取把东北亚经济论坛办成例会,进一步拓宽威海与日韩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加快威海经济国际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