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创造性思维,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应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

一、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兴趣的产生和保持铺平道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信息技术课应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因画而更精彩,也使画因文章而更完美。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某杂志社的主编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而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可以说这些软件对学生产生了“诱惑力”。有了“诱惑力”,学生就有兴趣;有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创造力。

二、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激发兴趣”的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现代教学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为了达到这一步,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1.精心设计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任务”设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概念,可设计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关于我的爱好”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再如,画图软件的图案放大和翻转以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可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知识难点。

2.讲解内容要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讲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教给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边框和底纹”时,只仔细地讲解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它们受益终生。

三、及时恰当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地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并得以巩固。

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些“得意”的学生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采用和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学生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之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都是来自学生内心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