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抗炎和强心利尿法治疗老年胸腔积液患者31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炎和强心利尿法治疗老年胸腔积液患者31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抗炎强心利尿治疗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老年肺炎伴胸腔积液患者有31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有25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抗炎和强心利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抗炎;强心利尿;老年胸腔积液;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55-01

笔者将 5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旨在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降钙素原在老年胸腔积液患者鉴别与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56例,男女比例为35∶21,年龄在7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14)岁。采取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老年肺炎伴胸腔积液患者31例设置为实验组,将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25例设置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性治疗措施,即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并开通静脉通道,给药20mg呋塞米,1次/d,连用三天。给予患者服用0.25mg地高辛,1次/d,25mg氢氯噻嗪与20mg螺内酯,2次/d,使用期限为七天。在强心利尿治疗以及抗炎治疗的基础之上,严格限制患者液体的出入量。治疗7d之后,若胸腔积液未曾减少,则需继续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胸腔积液:痊愈:积液已完全吸收;好转:积液已部分吸收;无效:积液未被吸收。肺炎:痊愈:阴影已大幅度消散;好转:阴影已明显消散;无效:阴影无任何改变[1]。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发病率对比实验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发病率为87.10%(27/31),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6.00%(4/2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治疗疗效对比实验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为(228.6±13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2±51.3)ng/L,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针对老年胸腔积液患者,最为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CT检查、B超检查以及X线检查等。但是,每一个患者的具体病因及病理生理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预后效果、治疗效果不尽相同[2]。医学界普遍认为,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降钙素原是对细菌感染的直接判断指标,也是鉴别老年肺炎时最为重要的指标,而且还能够指导医师合理应用各种抗菌药物[3]。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下降,而且往往会伴随着各种慢性疾病的出现,因此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的发病偏于隐性,大多患者是在患上肺部感染之后,才会到医院就诊,所以基于CT检查、B超检查以及X线检查的基础上,对C-反应蛋白、血浆降钙素原、血白细胞计数等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视作诊断老年肺炎时的主要辅助手段,还可以对抗菌药物的具体效果进行准确评估[4-5]。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发病率为87.10%,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6.00%,且实验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邹赛琴.肺癌伴胸腔积液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的护理[J].北方药学,2013,12(12):182-183.

[2]林琳,哈敏文.VEGF、PTN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表达及其意义[J].科技通报,2012,28(2):27-29.

[3]周复,杨娟.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注射对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2086-2088.

[4]叶达华.热疗联合胸腔灌注白细胞介素-2、顺铂治疗肺癌伴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12):77-78.

[5]孙中吉,王萌,何炜,等.抗炎和强心利尿对老年肺炎及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5(5):293-296.

(收稿日期:201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