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照小学数学教材,合理进行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照小学数学教材,合理进行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力作为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与人的素质是不可分的,能力是知识的转化和运用的综合表现。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或者说能力培养就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反思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教师们在教学中主观上很努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模式,将上课当成“演课”,将学生当成“容器”,只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便觉得成功了,而疏忽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根据数学教材的不同特点,灵活进行不同形式的能力培养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计算教学是否让学生掌握死板的计算方法,就算达到计算的最高境界呢?当然不是,我们当教师的是要把计算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除教学基本方法外,还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时,出示一道这样的题目:“3.15×0.67+31.5×3.3”。学生会按一般思路计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样的计算非常繁琐)。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找出这两个数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简便方法。学生马上想到积不变的规律,可以把式子转化为3.15×0.67+3.15×0.33或31.5×6.7+31.5×3.3,用乘法分配律轻松地把这道繁琐的计算题,变为简单的计算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获得新知识,都需要观察。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的几何图形概念。基于这种状况,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出发,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几何图形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几何图形问题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几何图形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周长”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我播放了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小蜜蜂飞过一片油菜地,飞过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油菜地的周长。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蜜蜂沿着油菜地飞一周的情景,然后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然后,我出示一个花园图片,让学生在白纸上描出花园的周长,进而出示红领巾图片、蝴蝶图片,孙悟空图片,分别描一描红领巾、蝴蝶、孙悟空的周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

三、利用解决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但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学生也能很容易地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例如,五年级上册有这么一道题:“李叔叔交了停车费12.5元,收费标准是1小时内收2.50元,超过1小时,每0.5小时,收2.50元,李叔叔在这个停车场停了几小时?”教师不能只介绍某种方法,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时有的学生想12.5元中包含多少个2.5元,由12.5÷2.5=5中,可知停车时间是1+(5-1)×0.5=3(时);有的同学想用总钱数减去2.5元后,再看剩下的钱包含多少个2.5元,就有多少个0.5小时,再用这个时间加上1小时,也是李叔叔的停车时间……学生的解答是多种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肯定,从中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在数学广角教学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数学教学的要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于是,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动手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广角”就为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创设了有利空间。如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安排的“合理安排时间”这课中有“烙饼问题”,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依照文中所给的信息:“每锅一次可烙两个,每个饼的两面都要烙,每烙一面饼要2分钟,3张、4张、5张……至少要几分钟”仿照烙饼的过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容易就得到“烙饼所需的时间=饼的张数×烙一面的时间”的结论。同样的在“泡茶问题”“种树问题”等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较有效的培养,同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五、整理复习课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的整理复习课中,教师和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整理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练习,如若教师的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话,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出示了一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试题:“做一个牙膏盒,长是12厘米,宽和高各是6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大部分学生按一般思路解答,列出(12×6+12×6+6×6)×2或12×6×4+6×6×2等算式,我给予肯定,这是对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会突然发现,长方体的长正好是宽、高的2倍,可以给它分为2个正方体,学生列出6×6×6×2或6×6×12,这时我让学生去计算出这两种解法的答案,发现答案不一样,有的同学对第二种方法产生了怀疑,我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牙膏盒,根据要求把它分割为2个正方体,展示给学生看,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每个正方体多算了一个面,应该是6×6×5×2或6×6×10。这种方法虽然看去简单,却是让学生的创新火花得到碰撞,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这种思路摆脱了传统思维的定势,体现了思维创造的美。在解决问题时,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法,却能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而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知识的学习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实现创新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因此,在二十一世纪数学课教学中,我们既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依照教材的特点,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