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鲤鱼饼:福州人自己的月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鲤鱼饼:福州人自己的月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鲤鱼饼”是福州中秋节的另外一种特有的习俗。“鲤鱼饼”有两种寓意,一种是鲤鱼放生,含义是“放子化三千”,祈求多子多孙,一种是象征鲤鱼跳龙门,指争取将事情做好、做成功,也反映了福建人的一种拼搏精神。

老习俗:中秋鲤鱼饼孩子挂胸前

说到做鲤鱼月饼,福州名俗专家方炳桂说,他祖上原是开糕点店的,每年都做鲤鱼月饼。解放前,他祖父在福州洪山桥开了一家义兴饼店,6岁那年,祖父去逝后,这种鲤月饼慢慢不做了,也就失传了。中秋节吃鲤鱼月饼的习俗也就鲜为人知了。

“鲤鱼饼”的形状就像两条鲤鱼,头尾依偎在一起并成一个圆形,小时候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卖“鲤鱼饼”,“鲤鱼饼”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做包点,在上面画上两条鲤鱼;一种是做成两条鲤鱼的形状,里面的馅和月饼一样。

“月光光,照厅堂,公疼妈,妈疼孙,搬椅给爷坐,唱曲给妈听……”这是首有关中秋的福州话民谣。早在解放初期,中秋期间,外公外婆都要买鲤鱼月饼送给外孙、外孙女,代表长辈对晚辈“鲤鱼跳龙门”的美好祝愿。中秋那天,胸前挂着鲤鱼月饼的小孩子就会满街跑,向人炫耀。孩子们挂着鲤鱼饼一块玩耍,饿了就吃饼,好玩又实用。在上世纪30到40年代,居民们大都生活贫困,买不起鲤鱼饼,就有人用木头雕刻出鲤鱼饼的形状,涂上颜色,给孩子们挂上。

老童谣:刀子还月亮,耳朵还给我

老童谣:刀子还月亮,耳朵还给我。福州民俗研究爱好者王可铨唱起这首老福州耳熟能详的古老童谣,“月是大,奴是细,拜您一百零八拜,刀囝还给您,耳囝掏还奴。”其中,“奴”是孩子的自称,“细”指“年纪小、辈分小”,“一百零八拜”是虚数,意为许多拜,“刀囝”和“耳囝”是方言,即刀子和耳朵。整首童谣意为“月是大,我是小,我向您拜许多拜,我把刀子还给您,您把耳朵还给我”。

在福州有种说法,孩子们不能用手去指月亮,否则夜里会被月奶“割去耳朵”。王依伯说,月亮明亮皎洁,高高在上,这种说法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大人教育孩子要有敬畏之心,也要讲礼仪,不能用手对月亮指指点点;也有一种说法,因为过去孩子不太讲卫生,耳朵后堆积污垢导致发炎,大人便说是被月奶割了耳朵。在中秋之夜,福州人要在庭院或者天井里设香案,摆上月饼和时令水果,妇女带着儿童拜月,教儿童唱这首童谣,祈求月奶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

新做法:回归还要“跃龙门”

日前,在福州南后街,由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等主办的“鲤鱼饼”现场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看,并参与其中。“鲤鱼饼”呈巴掌大小,是一对头尾相连的鲤鱼形状。它的制作原料有面料、糖和水等,将面团压入模板成型后倒出,再用慢火烘焙两个多小时,取出后便制作完成。

民俗专家介绍,“鲤鱼饼”是福州人传统的中秋节馈赠和必吃的美食,被誉为“福州人自己的月饼”。自上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中秋节气氛的淡化,“鲤鱼饼”在福州也渐渐消失。如今,不仅是年轻人,就是很多老福州人也不知或已遗忘福州有这一传统习俗。

据悉,在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等相关方面的联合推动下,榕城众商家每年中秋节都将联合推广“鲤鱼饼”,为福州的中秋节重添本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