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范扬写生画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范扬写生画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婺源溪头写生

范扬:这里面很复杂,太难画了,所以画得时候特别累。景太漂亮,很难画得更好看。尤其是水口处很难画,我就慢慢勾,慢慢勾。这是到这儿的第一张画,我想画得稍微认真一点。构图复杂,我就慢慢画,只能算把它完成,并不是画得多好,因为还有个顺手不顺手的问题。也是因为景太漂亮,一般说来画作很难超越自然美景。

我也做了点儿取舍,包括水,因为有树影,水原本是深颜色,是否要全空白呢?但整体来说,中国画还是讲求意象,我还是把水留成空白,也画出了水势,流过、跌落、顺流而下。开始画之前我观察了一下,大抵是这样:先是一湾平的水,有一个跌落,然后顺流而下。要因地取材。我画了两三个小时,是画的时间比较长的一幅,确实带点儿示范作用,于是我就慢慢画,画给大家看,画得比较认真,不属于自由发挥。

不是很满意,但有内容,还过得去。墨色还可以,但着色以后不怎么太好,不过我还是勉为其难把它画出来了。

在这里看看水土、树木、风雨,比较自在。

二、《婺源溪头》

范扬:天色渐晚,赵班长给了我一个小时,我就用一个小时把它画出来。有的时候,没有时间说多余的话,就用全部的精力说最要紧的话。这里非常繁复,野草、杂树、激流,包括远处的房子。房子不是白的而是灰色的,本来画的时候想留下一个白房子,这样画面会好看一些,但后来想想还是忠实于对象,它是什么我就画成什么。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这样你到一个地方总能抓住它最感人的地方、最精确的地方、最生动的地方、最真实的地方,往往真实就是力量。真实是有力量的,我们画画的时候也是这样,真实地把握住它的感觉,它的颜色,包括它的那种绿色,真实、精准地一层层推移,然后把它组成起一个画面来。

这幅画的比较舒服。窗户有的这么勾,有的那么勾,显得很率意。树里面一层层的很好看,什么都有。这样白房子就醒出来了。

三、《辛卯暮春在婺源沱川写生于溪头得稿若左范扬并记》

范扬:这幅一点问题都没有,墨色很漂亮。后面的房子和两层山,画得既有用笔又漂亮,很灵活。远山不要画死,山不开口,山口不能像张着的。右下方有一块大的绿色,两个草垛是两个小团块,田里的竹竿也画出来了。线条的横、侧、竖、正、顺、逆、翻转,变化很多,像古人说的担夫争道,画得很有力量。山的两个梁画得很像,也很漂亮,山的两个尖头也很像。后面的那块绿,有皴擦、有枯笔,用笔充满生机,很有力量。其实也是根据对象来的,画水就自然的流动,画山就稳定有力。远山分成了两层,如果用笔相同就用墨色分开,如果墨色相同就用笔把它分开,我这里既用笔分开了,墨色也分开了,分开就比较清朗。靠近的一层呢,又比灰房子稍微深一点。看准了墨色的浓淡,下笔就要稳、准、狠。然后还要有形,落笔就要有形,不仅仅在墨色上,还在结构上。

总体来看,这儿大概有几块儿空挡,不是非常一模一样,但基本上大体不失。画画要注意,叫做大体不失。包括后面的远山,本来是黑的,我当时在想,下面的山是黑的而前面已经是绿的了,所以后面的山就用墨勾衬出来。这个小白房子,就这块儿是亮的。小石子路也留了一点白,而这有一小块灰的。包括这些细线条也不是随便用的,这样画面好看。完全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大体上一样。最后收拾的线条一定要灵活。

四、《篁村》

范扬:我看到很多同学画的毛毛糙糙的树叶,感觉好像心中无数造成的,到点叶的地方就弄得一团一团的,缺乏深浅,没有用笔。一定要想好了再画。这里的叶子实际上是小混点,如果准备点叶,就用点叶的画法。小树枝就是双钩,最好跟前边有所区别。

边画边想,在互相的笔墨交错之间画法就出来了,也越来越清晰。后面用块面,前面就要用勾线条;后面大块的,前面就要小块;后面浓,前面就要淡。一边画一边在互相的交替中产生新的画法,就像说的游击战战术,像持久战,都是在打仗过程中产生的,有时是没有办法,有时是想出个说法,像《矛盾论》、《实践论》。为什么写《矛盾论》、《实践论》呢,因为留洋回来的人有一套一套的费尔巴哈、黑格尔,讲的都是哲学,想我也要写两本哲学著作,于是躲在窑洞里写《矛盾论》、《实践论》,山沟里也有马克思主义。但后来也不再多关心这些理论了,因为不是很有趣味,但在那个形势下留洋的人一开口就是费尔巴哈、杜林等等,全是外国哲学家。但后来就不写《矛盾论》、《实践论》一类的东西了,而是写当前的形势、我们的任务等等,都是实用性的。

我这样的画,有自然给我的启发,有过去的经验,也有当时的感受,相互碰撞,结合起来。画在白纸上,脱离了具象就都是笔墨,一笔一笔的很好看,又不死、又透明。我画的线条比较浓重,不然画面撑不住。像这几棵树干,开始就要勾浓一点,上去的骨架不能太淡,太淡感觉不对,形也跑掉了,色彩也冲淡了,尤其是中国画,开始几笔不能太淡。这叫顺理成章。我用顺理成章来说明我的绘画过程,一步一步地,效果就出来。

打破旧的秩序很难,人物画还好一些,千年的山水和花鸟画到现在早该破旧立新了。

五、《篁村有罗汉松八百年》

范扬:倒插罗汉松有八百年历史,是这个地方的主要景点。

不要怕它的复杂或者有难度,像这样画先立框架,把树的边缘先强调一下,先模糊,后清楚。我画的蛮有味道,气象也画出来了。画的比较好的是远山,有淡墨、有赭石,很漂亮。这条路也基本上画出来了,这里还有菜地。乱七八糟的不好画,但组织起来也要有序。

总的来说还是画出来了,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在阳光下作画,天气太干,不然画面会润一点。但这没办法,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回去创作的话,罗汉松应该画的再黑一些,因为罗汉松的特点就是一大团黑,它的颜色要比环境浓重得多。

六、《范扬画婺源理坑》

范扬:这幅画慢慢的画很有趣味,也很有意思。我画的很从容,叫从容不迫。

既不能死画,也不能不画,不是完全像对象,但基本上像。所有的对象在我这里就是符号。

小镇这么弯过来,自然的弯曲,整体上有一个主景区。我画出了忙乱的小镇,乱七八糟但很有条理,画的时候有老人、有条小河、有很多游客。手卷纸长,画到一半准备在这里结束,但后来感觉这样画,主桥在正中构图不好,我就下了决心继续勾过来。结果勾过来反而好,因为这里有一大块白,形成了对比。对象给我整体的感觉,沿着这条深颜色的河有条白色的长带,所谓粉墙黛瓦,一直往后推,用眼睛看过去沿边有一小条空白,在画面上把它表现出来了。

我刚才也跟很多同学讲,白墙涂成水泥灰色,画的时候不要哆哆嗦嗦,像是弄点脏东西在上面,要涂就要干净利落。街上也是这样,旁边是白粉墙,上边的水泥框子,画的也要干净。在勾线的时候,其他都是横线条,而这几个竖线条很硬朗,构图全是平的就不好看。星星点点的人群融在里边,像音符一样,在五线谱上跳跃。

虽然我的用笔仿佛是很在意,但我是有直觉和感觉的,直觉和感觉基本上是对着的。看我画的人感觉画得很快,但实际上我画得并不快而是感觉痛快,画的用笔也是沉着而痛快的,先立框架,然后一招一式,慢慢充实。画面整体的感觉是最初形成的,中间需要努力的过程,最后还要回归原来的感觉,这是一个放慢画的条件,要随遇而安。

画面上这个人打着伞,这个人穿着裙子、是小花点衣服,这是穿着黑衣服的小伙子,包括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既错落又有序,又很舒服。比方说,这个人画得很像,虽然只有几笔头,但我把看到他的第一感受画出来了。线条跟着直觉、跟着感觉走,我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线条,只是凭着直觉、感受,包括这个人背着黑包,这种戴着帽子的头型,当时觉得非常像,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就反映在笔下。姑娘站的这种形态、姿态,包括小泡泡裙,也画出来了。画的人物感觉非常生活,不是编造的。

我笔下的这种生机是完全融合于自然,更加贴近自然,所以线条变化也丰富。线条本体的质量好,有质感,有起伏、节奏、韧度都在,注重笔墨,我们要用线条把整个世界编织起来。

我画画是有激情、有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