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0-01

【摘要】目的:运用治未病思想护理胃痛患者。方法:选择门诊病人76例进行分组跟踪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第一组有效率94.7%,第二组有效率84%。

【关键词】治未病思想 护理 胃痛患者

“治未病”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学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内经》中治未病的原则。汉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多个侧面论述了治未病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了“治未病”比较完整的学说;他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及“已病”三个层次,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经过两千多年来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对中医临床护理更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1]

一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门诊病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第一组38例,平均年龄在30~45岁,这组患者由于生活节奏紧张、心里压力过大致胃痛;第二组38例,平均年龄在50~70岁,这组患者已患胃炎而致胃痛。第一组通过门诊3个月的跟踪治疗护理,患者胃痛消失36例,2例胃痛症状减轻。第二组通过门诊6个月的跟踪治疗护理,患者胃痛消失32例,4例胃痛症状减轻,2例胃痛无效。

二 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护理胃痛患者

1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通过“内养外防”的综合调摄措施,慎避外来致病邪气侵害,调养体内精、气、神,从而保持正气的旺盛充沛,促进身体健康。

1.1 安神定志,胃气以和降为顺,如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胃脘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如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运化无能,则胃气不能和降,易引起胃脘胀痛;如恼怒伤肝,使肝失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致胃气壅滞,引起脾胃纳食与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病,甚则肝郁化火,灼伤胃阴,致瘀血内生,加重病情。因此,预防胃痛,应重视情志护理,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保持平和心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平常可选择养花、习字、作画、听音乐等放松紧张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使气机通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不致病。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慢性胃痛患者,应根据其身体状况、气候和环境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爬山等,贵在坚持。通过锻炼,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气血流畅,疏通经络,自然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顺应自然,人的饮食、生活起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医学认为,脾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运化,喜燥恶湿,胃主受纳、降浊,喜润恶燥,使人体的气机有升有降,处于动态平衡。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冷热不适、偏食偏嗜等,皆能直接影响脾胃功能,诱发或加重胃痛。因此,应做到饮食适时定量、五味调和、清淡营养、寒温适中,忌肥甘厚味、生冷刺激之品,以保持人体正气,预防胃痛发作。

巩固正气,邪气既能引发疾病,又可损害正气,防病治病需要时刻注意避免其侵犯危害。如平时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水源和食物的污染;注意气候变化,提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等,皆为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既病防变,即对已经发病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尽量减轻疾病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的蔓延和恶化,是提高疗效、尽快痊愈的关键,也是历代医家重视和强调的治疗原则。

早期诊治,疾病初期,病情较轻,正气未衰,较易治愈;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从表入里,疾病由轻而重。因此,在门诊接诊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询问病情,尤其注意呕吐物、排泄物、腹症、神志、面色和脉象的情况,根据医生的诊断,进行辨证施护,促使早日康复。

控制传变,是指脏腑组织病变的转移变化,又称传化。对于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传变途径与发展规律。胃痛者,因胃络受损、气不摄血、溃疡穿透,可见吐血与便血,痛甚者出现烦躁、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气随血脱之危象,此时需立即住院抢救治疗。对于胃痛患者,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准确掌握胃痛的传变途径和规律,进行治疗护理时,“先安未受邪之地”,采取措施预先对可能受影响的脏腑加以固护,以增强其抗邪能力,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瘥后防复,即在病愈或病情稳定后加强预防,防止疾病复发。康复初期,余邪未尽,正气未固,外邪易再次入侵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此期护理重点是防止胃痛复发,可指导患者采取情志调护、用药护理、饮食调护、起居指导、康复锻炼等,以达到瘥后调摄、防其复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的目的。

情志调护,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有很大的影响。胃痛患者由于疾病急性期过后,脏腑功能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易产生忧思、焦虑情绪,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沟通。对缠绵难愈、恢复较慢者,其精神负担较重,应“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保持心平气和,力戒忧思恼怒、伤肝犯脾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用药护理,胃痛初愈,病邪余焰未熄,指导患者中药内服,可调养气血,恢复正气。中药宜少量多次饭后温服。

饮食调护,在疾病恢复期,根据不同的病症,辨证施食。如:胃寒者饮食宜温,忌食生冷瓜果,可饮生姜红糖茶,做菜时调料中可适当多加生姜、胡椒等辛温调味品;胃阴虚及胃热者可适当进食莲子肉、山药、白扁豆、多吃水果、梨汁等;胃实证往往有吞酸现象,可饮牛奶等,忌食酸性、甜性食物;气滞者忌食南瓜、山芋、土豆等臃阻气机的食物,可用玫瑰花代茶饮[2]。指导患者遵照“定时、定餐、定量、定性”、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饥饱无度,少吃零食,勿睡前进食,戒烟酒等。

起居指导疾病初愈,往往正气不足,卫外薄弱,应指导患者顺应四时变化,慎起居,注意胃脘部保暖,避免虚邪贼风伤害。保持居室安静,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温湿适度,做到作息规律,慎避寒湿,忌冒雨淋水,以免损害脾胃阳气而加重病情。

康复锻炼古人云,“劳则耗气”,“久卧伤气”。 脾主四肢,故劳作太过易耗伤脾气;久卧少动,则气血瘀滞不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对大病初愈的胃痛患者来说,在静养之余,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使谷气得消,百脉通顺,气血调和,有助于疾病的彻底恢复。

三 体会

胃痛由于反复发作、病程长,日久衍生他疾,使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始终贯穿于胃痛患者的防治中,运用其理论对胃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胃痛的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因此,“治未病”理论对胃痛患者的护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曦.论“治未病”的核心观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01-703.

[2]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2006,7.

作者单位:650000 昆明市中医医院

(上接第329页)

中药红曲除了对于治疗高脂血症有明确的疗效外,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和局部软组织发炎等症状均有疗效,对于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症和抗肿瘤也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以其较高的安全性而倍受推崇。随着科学技术和对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红曲的药用价值也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目前的红曲的研究是不够的,充分说明其独特的综合临床疗效,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我们相信,红曲食品和药品,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必将对人类健康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惠芳,黄之训.功能红曲生理活性作用机制和治疗保健功效[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4(2):77-79.

[2] 刘杰,张燕,鲍进方,等.脂必妥治疗飞行员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5):310-311.

[3] 孙美珍,田林华,迟家敏.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痫糖 、脂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374.

[4] 叶平.血脂康调整血脂一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的启示[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21):14,

[5] Zhao SP, Lu ZL, Du BM, et al. Xuezhikang,an extract ofcholestin,re-duces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ype 2 diabetes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bgroup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China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CCSPS) [J] 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7,49(2):81-84.

作者单位:266109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病房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