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成查阅字典、词典、辞典的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成查阅字典、词典、辞典的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们常把字典比作不说话的老师,其实,字典只是语文工具书中的一小类。高中学生所需的语文工具书包括《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等。我们应该经常主动地向这些“老师”请教,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对于我们多方面提高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识记积累 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是其内容的量,还是难度,都比初中有较大的提高。一篇课文学下来,如果仅仅满足于掌握书上的几个注释,是远远不够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仅这三个考点所涉及的内容就面广量大。不少同学到了高三,做这三个考点的试题,仍然把握不大,经常出错。一些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已规定在作文中一个错别字扣1分。再拿古诗文阅读来说,不少同学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甚明了,解题凭感觉,类似猜谜语;古诗词的字面意义都看不懂,又何谈鉴赏?加之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态”不佳,读错、写错字,用词不当,句子有语病的现象屡见不鲜,很不利于我们规范、准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些都要求我们尽早、尽快地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文字的功底,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我们提出的应用语言文字的更高要求。要有一个“求甚解”的态度,要认真,这样就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疑义,也会在所谓的“无疑处”存疑,真正弄懂弄通。

我们要从高一起就加强识记积累。现代文单元中的生字、生词,要会读、会写,通过查词典,做到会解释,会应用,要注意揣摩词典上所列举的例句,体会其语境。古诗文单元中,除了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外,我们可将《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15个虚词分成三块,用三个学期的时间通过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整理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文言词语的难点在一词多义,整理时要连带把例句抄下来,以加深理解。成语的积累也是如此,经常随身带一本袖珍的成语词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每天掌握几个,明确其词义,了解其用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词语的积累丰富了,必将大大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辨探究 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不仅仅是识记,更要开动脑筋,学会思辨探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对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予以纠正”,“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分析、探究语言文字问题”。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对一些字的读音,多存一个疑问。如每年五月的戛纳电影节,播音员、主持人无一例外地把“戛”读成gQ,对不对呢?一查词典,知道“戛”只有一个读音jiW,而“嘎”读gQ、gW、gA。“戛”和“嘎”是形、音、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怎能混为一谈呢?平时阅读书报杂志时,对诸如“曾几何时”“首当其冲”“七月流火”“差强人意”的成语误用现象,动手查查词典,对照其解释和例句来鉴别一番。这就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

汉语的一大特点是一词多义,有时我们碰到某一个词语不会解释,查了词典,仍拿不准该选哪个义项,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辨析探究。如高中语文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直上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教材注:“〔摄〕整理。”这个解释对不对呢?“整理衣冠”通常表示交际中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而下文明明写着“不让”(不谦让),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一查词典,原来“摄”还有“拉、拽”义。侯生只是“撩起”、“提起”衣裳便于登车。同学可能会问,这样解不是和“冠”不能搭配了吗?这涉及言语表达中的“连类而及”和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问题,“冠”在这里无义。我们要学会这种梳理,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鉴赏感悟 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应从高一起经常翻阅《唐诗鉴赏辞典》等几部鉴赏类工具书。可以先从我们在小学、初中已学过的古诗词篇目看起,看看专家学者是如何赏析的,从中得到借鉴。二是我们自己来做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提高鉴赏能力。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横”极易误解成“纵横”义。其实“横”的本义是“横向的挡门的门闩”,引申为“纵横”与“横逆”两义,这里的“横”正是“横逆、阻拦”义,是诗人对前行无路的诉说。“拥”与“横”对举,但“拥”的词义特征是“环围”,因而“阻拦”的程度更进了一步:前行固然无路,后退也不可能。我们从对“横”“拥”词义的梳理分析中,进一步感知了诗人“左迁”的内心愤懑。“横”又有“纵横错杂”(多向的、不定向的)义。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舟自横”是什么形象?一般解释都是“船横着”,其实未确。渡船有缆绳系着,但它并不是始终横着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景象。这样解释,更切合诗人所刻画的郊野渡口无人,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的意境;更能反映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通过这样对文本的“咀嚼”、解读,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古诗词鉴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