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渭河长廊贯三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曾经的渭河,不仅孕育了八百里秦川的盎然生机,也孕育了华夏文明。然而现在的渭河,上游水源干涸,中游水体污染,下游泥沙淤积。
为了让渭河重归“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丽和宁静,让她依旧游弋和冲撞在黄土高原与巍巍秦岭之间,还人们一个健康美丽的渭河,陕西省将“打造一条绿色健康的渭河生态长廊”。这将是一个改变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思路和创举,也将彻底改善数年来陕西的脆弱生态,为关中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当家人的蒋建军,从事水利行业已逾26年。从打造渭河生态长廊的提出,到渭河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将通过对他的采访,为读者解读蒋建军的生态渭河。
《西部大开发》: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也作为陕西的母亲河,渭河的作用至关重要,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蒋建军:我想,上天给了陕西人民一个秦岭、一条渭河,这应该是陕西人民的幸运。很难想象没有秦岭和渭河的陕西,会是什么样的。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是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流域占全省人口的64%、耕地的56%、灌溉区面积的75%、生产总值的65%,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应该说,渭河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西部大开发》:具体来看,渭河与其流域内的城市,尤其是关中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蒋建军:渭河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沿着渭河干流,两岸分布着甘肃的天水、陕西的宝鸡、咸阳、杨凌、西安、渭南六个大中城市区,是大关中经济圈的核心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被国家确定为在西部大开发中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三大板块之一。
渭河是关中水资源的唯一提供者。而关中地区人口占流域总人口的65%;流域内平原区的面积99%集中在关中地区,其中关中耕地面积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35.2%,关中有效灌溉面积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81.8%。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关中地区在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就陕西省来说,关中地区以占全省1/3的国土面积,聚集着全省近2/3的人口,56%的耕地和3/4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加之区内工业集中,农业发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科技教育文化实力雄厚,还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纽带,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陕西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区域。
《西部大开发》:渭河的现状堪忧,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她的生态情况仍然受到三秦人民乃至全国上下各界人士的关注。那么渭河生态环境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蒋建军:众所周知,渭河现在两个最大的生态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损害河流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渭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地区存在着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管理性并存的缺水局面。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关中乃至陕西整个经济发展的布局。
而渭河水体污染严重是最受大家关注的。近十年来,渭河水质污染体总量不断增大,污染物成分不断增多。
其实除了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两个主要问题之外,渭河的防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渭河的防洪重点是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咸阳以下三门峡库区。另外,渭河的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水沙异源问题突出。
《西部大开发》:在《渭河生态环境构建和关中经济率先发展》一文中,您明确提出打造渭河生态长廊。我们现在关注的是,积病已久的渭河实现这个目标是否可行?
蒋建军:按照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的《渭河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治理目标,渭河生态环境构建目标的实现是有希望的,是可行的。
目前,渭河陕西段流域内的几个大中城市围绕渭河,已经建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风景区。不仅实现了渭河的生态改善,而且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宝鸡的金渭湖已经建成,每天早晚有5万至6万人次在这里休闲娱乐;杨凌紧靠渭河大堤的水上运动中心,是第六届城运会帆板比赛场所,也是陕西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咸阳湖建成运用,已成为咸阳古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安渭河南岸草滩2700多亩树林已经成林,渭水园、东晋桃源、桃花源山庄、华浮宫、未央湖已将其打造成西安以北最值得去的地方;渭南市区以北的渭河南防洪大堤,做为渭南市的城防段,以渭河水文化建设的文化长廊正在规划之中。
所以事实上,渭河今天除了水脏、水少、洪水期以外,已经成为关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只要以点串线,把点的品质提高,把线的缺失补起来,渭河的绿色生态线就可建起来。
《西部大开发》:具体地针对渭河现存的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如何解决?
蒋建军:我们的治理途径可以总结为:上拦蓄;中固、减、保;下固、疏放归冲。具体来讲就是,上游修建水库和水土保持;中游巩固河岸,减少堤防,重点保护城防;下游抓好堤防的内在质量,重点部位是淤临淤背及河口疏浚,以及南山支流归并和调水调沙冲刷潼关高程等。
对于长久以来的水体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了渭河水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关闭了沿渭56家高污染的小造纸企业,2007年又决定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解决水污染问题,提出渭河在“十一五”末消灭劣V类水的目标。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渭河水质从2005年下半年起有所好转,但其好转的程度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期望值不相符。
水环境是公共产品,政府应在污染源上严格政策,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而在污染源末端出资购买符合环境要求经处理的污水,将污水处理企业处理后,除有市场需求的二次水利用以外的水,按处理成本加社会平均利润全买下来用于生态环境,这样大约1方水需1.5~2.0元钱。关中年向渭河排的污水约6亿~8亿方,按最大值算每年需16亿元,这对每年有5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和2006年有55亿多元投入环保工程的陕西省来说是可以做到的,而且这样以来,污水处理有了市场,且这个市场是稳定的,必将有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投入污水治理事业。这一点上,山东淄博市已有了成功的经验,咸阳市近几年来经过成功实践总结出的政府建网、企业建厂、企业运营、政府买单都可以借鉴和强制推广,这一机制的转换,必将很快的改善渭河的水生态环境。
《西部大开发》: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蒋建军:目前河道、水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由河道、水本身造成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从河道、水本身入手,更要重视从河道以外的社会、经济、政治、人口等层面去着手。
渭河目前的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有国家流域机构、省级流域机构、地方政府,每家管的内容不同,深度不一致,方式差别大,急需统一规范;渭河调水条例急需上升到地方法律层面,渭河的采砂、建设项目管理急需统一标准、规范,对危害渭河生态环境处罚适用法规的标准解释统一规定等。
非工程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项实用技术研究的推广,其效益可能数十、数百倍于一项工程的效益,如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水资源、洪水调度系统,关中植物生长需水曲线和关中地区降水曲线耦合机理研究,从云图预报降雨量,由降雨量预报径流量,根据径流预报确定水库运用水位适时进行水库调度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渭河的水环境管理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还有灌区的体制问题。目前实行流域统一调水之后,一方面农灌的水价不能动,一方面用水总量要控制,这种“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做法,在目前灌区只有多用水才能生存的机制下,生态用水是不可能保障的,在生存和生态两者之间,恐怕在任何时候,都是生存优先,所以要保障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和灌区的适时适量灌溉,必须承认他们的公益性,从体制机制上转变,仅靠目前管养分离体制改革是很难解决的,这也是政府为购买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产品应支付的成本。
《西部大开发》:请畅想一下渭河生态长廊对关中经济的巨大影响。
蒋建军:社会发展必定会从工业文明走向更进步的生态文明。如果关中渭河生态环境的构建和陕西得天独厚的大秦岭生态线、北山生态线的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中生态园,未来的关中将是中国环境最佳、最适宜人类居住地之一,也将是西部最好、最漂亮区域之一,也必将是绿色企业、高科技企业、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区域之一。我们打造渭河生态长廊,就是为了给关中经济圈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到那时,陕西的经济不光在量上大的突破,而且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质上也有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