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只为那一声遥远的呼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只为那一声遥远的呼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广州台,请问什么船呼叫?”一句亲切的询问,通过无线电波,向南中国海发出、向全球海域辐射,这是广州海岸电台无话班话务员正与海上船舶进行实时对话。

23名话务员,平均年龄27岁,她们承担着南中国海海上安全通信值守任务,准时向海上辖区播发航行警告、天气预报、海况报告,台风警报,沟通海岸联络。

“我们是海上的110”

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新话务员王剑娜还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处理的一宗遇险通信。

2013年1月26日,一艘满载煤炭、从秦皇岛开往常州的山东威海某船舶公司“运舟7”轮船,在距日照港东约150海里的海面上,首尖仓破裂,船体大量进水,情况十分危急,“当时船上非常紧张,接报后,我马上联系船舶公司,但多次转接电话都无人接听”。她立刻拨通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RCC)的电话,同时联系了北京RCC和山东RCC,船上的险情即刻被多方搜救机构知晓。历时12个小时的搜救后,19名船员安全脱险,轮船安全抵达威海石岛锚地。“得知这艘船获救,我们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王剑娜说。

2013年2月10日,正值大年初一,山东省某船务公司的一艘船舶,在距离长江口160海里的海面上被渔网卡住,不能行驶,只能漂航。当时海上风浪很大,船舶随时会出现危险。话务员梁福娣从船舶与船公司联系微弱的通话声中获悉险情,立刻与船舶和船公司联系,及时转接每一个电话,历时70分钟,一刻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确保该船排障期间的通信畅通,11名船员安然无恙。

她们以女性细心、专注、坚韧的职业特质,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需,“一呼即应,迅速周到”。很多船舶在生命攸关之时,宁愿舍近求远,首选广州台。

近年来,该班组每年平均接报处理45宗遇险紧急通信,每年平均有400多人获得救助,曾成功处理了台湾籍渔船“泰源227轮”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后释放返航回国的救助、外籍“春天进步”轮在日本地震引发海啸的中心海域遇险、以及对在越南海域遇险的香港籍渔船跟踪值守6天6夜的搜寻等多起国内国外船舶遇险通信等险情。先后获得十多个省部级荣誉,多次被评为广东省海上“两防一救”工作先进单位。

“坐得住板凳,受得住噪音,耐得住寂寞”

话务员的工作比大家想象中枯燥:24小时不间断的值守在收讯机前,调试接收天线、拨动转接器、接通被叫用户,记录工作信息……一年365天,周而复始。

“看似简单,但我们责任重大,海上船舶的安全航行就靠我们传递信息”,从事了10余年话务工作的萧莲艳说“只要坐上工作席,脑子里就绷紧了一条弦,为船舶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

她们担心会漏听每一个呼叫,尤其是那些求救的信号,哪怕声音非常微小。午饭不能去食堂吃,就轮流把饭带到话房,边吃边守听。“我经常倒一杯水放在电话边,但到下班时水已经凉了却还满着,根本没顾上喝。”萧莲艳说。

节假日是话务工作最忙的时间,一个中班每个单边带频道通话量将近1000分钟。话务员李雯菲说,“除夕夜话台看不到春晚,听不到辞旧迎新的倒数声,但总有船舶呼叫‘广州台’,那是发给我们的新年祝福。”

家住外地的五班班长黄利群,从参加工作到现在,11个春节都坚守在工作一线。小孩为了能见她一面,经常在客厅的沙发上等妈妈等到睡着,利群对孩子心怀愧疚,但每次需要出门值班,还是狠心地把孩子留在了家里。

不见其人,但闻其声

王剑娜到无话班工作,第一课就是学习21个礼貌用语:“请、您好,请稍等、对不起、很抱歉、不用谢、再会、谢谢合作”,这些词贯穿着她们工作的全过程。

一位船员在通话后对话务员说:“你们不但服务质量好,声音也很美,听起来很舒服”。工作中也会遇到一时沟通不畅,带来船员的埋怨和不理解。“我们能理解”,从事话务工作两年多的王银琼,在她的工作心得中写到:“船员因为漂泊的枯寂,有时情绪不佳。只要保持耐心,保持热情,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岸上亲人的温暖。我们所有的委屈也就没有了”。

船舶来自五湖四海,船员们也说各种方言。有些家属不会讲或者听不懂或者普通话,会给联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每当这时,话务员总是一字一句地慢慢地与对方沟通。实在无法沟通的,就请其他懂这种方言的同志帮忙。

一位出海的船员在电话里说:“你们总是想方设法帮我们联系单位和家人,让我们出海更安心,更觉得自己没有被遗忘。”

已婚妈妈学习营

广州无话班从组建至今,工作地址多次变更,人员新老交替,一代一代无话员为海上通信付出了青春年华,几十年来,从没有过发生通信事故,源于她们对职业的承诺,对生命的关爱,更源于对学习的不断追求。

刚走出学校门的大课堂,又迈进了单位门的新课堂,海上通信值守需要有综合的工作技能,需要不断充电。“原来想到参加工作可以不用考试了,但业务学习培训并不比学校轻松”,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陈惠惠说。

在无话班23名话务员中有12名已婚妈妈。学习对于她们来说要承受来自工作、家务、孩子的压力。“有时为了参加学习,不得不把小孩放在家里交给婆婆看带”,孩子已经5岁多的卢晓莉不好意思地说。多名年轻的妈妈,除了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外,坚持自费参加社会再教育,9名同志已完成了大专以上的学习。

好学上进,使整个班组成员的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近几年来,先后有11名同志申请入党,其中已有2名同志成为正式党员,4名同志被纳入重点发展对象。

“她们都是我的家人”

23名话务员,参加工作最长的37年,最短的只有8个月。话务班集合了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也凝聚起和谐温馨的正能量。

“我把她们看成是自己的女儿一样“,被称之为小群姐的老话务员唐小群说。年长的同志在工作上对年轻的同志悉心引导,在生活上也对她们关怀备至。天气冷了,会叮嘱她们穿好衣服;怀孕了,会教导她们保护身体;小孩病了,会启发她们治疗调理。

年轻的同志,则对年长的同志尊重有加。老同志身体不适,她们就主动顶班,“我们也有年纪大的一天”,李雯菲说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无话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班员生日,会相约聚餐庆贺或去唱K;班员或者班员的父母生病住院了,大家会相约去探望;谁家生了小孩,大家会相约上门道喜。

远在深圳的新妈妈王银琼,产后第二天就收到了很多姐妹打来的问候电话,“她们都是我的家人。话务班不仅是我的工作单位,更让我找到了归属感。”王银琼笑着说,嘴角泛起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