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网络互动社区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网络互动社区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切入点,整合各类线上线下资源,探索构筑师生共同成长的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对接平台。这既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高校专业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人员加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互动社区;辅导员;专业发展;易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3-0038-04[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基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易班’推进策略研究”(2013-D-107)研究成果;同时,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思政项目“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13JDSZ2034)资助。

[作者简介]王雅静(1980―),女,山东青岛人,硕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2013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要求,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逐步把“易班”建设成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

2012年一次面向上海市8所高校8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通过网络联系的教师群体中,辅导员以49.32%的比例高居榜首,其次是专业课教师的37.3%。(数据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秦文佳主持的2011年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控与被控之间:‘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的研究报告。)

学生的网络社区黏度与自己辅导员的网络社区黏度相关性极高,学生对网络社区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培育引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既是各高校开展网络德育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易班”等示范性网络互动社区的核心用户。探索“易班”在以辅导员为代表的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推进策略,对进一步吸纳更多的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协同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有积极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要求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角色定位、选聘培养、管理考核、发展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深入推进,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建设进度参差不齐,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探索,许多做法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或者囿于某个高校内部,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体系、更具操作性的推广模式及社会认可度高的统一工作机制。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必须重视辅导员专业发展,依托辅导员学科学理支撑,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其理论水平,拓展其业务能力,凝练其职业形象。

辅导员应自主、自愿地进行专业学习,并且将个人学习的内容、过程、结果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分享各类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辅导员专业发展不应仅停留在知识和经验传递的层面,还要通过彼此的情感共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促成统一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理念的形成。

辅导员专业化的目的是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德才兼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每一位辅导员在职业生涯中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通过逐步完善自身专业内涵走向专业纯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一方面强调辅导员个体发展的自主性,辅导员要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必然要求辅导员之间相互引导促进,专家型辅导员、骨干辅导员可以通过师徒带教的方式将先进经验、工作技巧传授给新手辅导员,提升新手辅导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二、构筑以网络为基础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

伴随大众传媒的普及尤其Web2.0时代网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博客(BLOG)、社会网络(SNS)、站点摘要(RSS)、百科全书(Wiki)、即时信息(IM)、对等联网(P2P)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强调用户参与贡献,集聚形成网络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可操作性,也为辅导员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理顺网络背景下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及教育行政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基于网络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图1 基于网络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网络可以为辅导员自主性学习提供充足的共享资源。这有助于辅导员不受时空局限,随时调阅学习,并能够实时参与贡献个人的知识经验,改善和丰富共享资源。网络可以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观点表达、思辨争鸣、合作解决的工具和总结反思、自我提升的空间。每位成员在分享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影响,从不同视角理解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为参与者提供了朋辈互动体验。网络可以为辅导员专业发展建立更为广泛的协作关系;借助Web2.0新媒体技术突破时空瓶颈,吸纳不同空间的辅导员及相关人员跨校、跨领域、跨地区参与。网络可以为辅导员行动研究和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渠道。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媒介素养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构成要素。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应立足学生培养的工作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借助网络在发展共同体内实现实践性知识的构建和最大程度的共享。

当前高校开展网络德育的力量分散于各类商业社会网络,缺乏能够凝聚广大师生的校园网络平台,更缺乏掷地有声的网络群体话语权。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时常需要转战各类BBS、SNS社区、朋友圈,同步更新博客、微博,熟练切换微信、QQ、MSN、飞信、电子邮箱。虽然辅导员整体的媒介素养得到相应提升,却也有几分疲于应付的意味。相应地,网络发展促进了辅导员专业化的进程,对辅导员共同体而言,也亟待构建起能够集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专业发展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发展平台。

三、基于“易班”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易班”(http://)是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自2007年8月诞生以来,经过逐步试点推广、不断改版升级,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易班”积极尝试借助网络力量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水平。点击“易班主页―班级―全国/市级”界面,可以发现全国高校辅导员互动社区的班级列表。以各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为建制,现有班级42个,成员1929人。令人遗憾的是,各班级的活跃度不高,班级主页内容多是宣告新成员加入、寻求培训资料等,缺乏原创性作品。班级成员的活动时间也基本局限在培训班授课期间。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在2013年向上海市30余所高校的辅导员发放自编的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所调查的106名辅导员中,专职辅导员占88%;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44%;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占81%,仅有4%的辅导员取得博士学位;48%的辅导员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只有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

57%的被访辅导员认可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但同时有54%的被访者在进行自我定位时选择“说不清”,更无一人认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说明辅导员缺乏相应的职业自信心和认同感。

当前辅导员专业发展活动以传统类型为主(如图2所示),参与程度最高的是各类培训、讲座(76%),其次为主持参与课题研究(52%),约30%的辅导员会坚持积累工作案例、撰写学术论文、参加辅导员论坛等。仅有23%的辅导员选择通过网络与同行进行专业交流。

图2 辅导员专业发展活动类型68%的辅导员认为“易班”是自己的日常工作渠道之一,36%的辅导员使用“易班”是为了与学生互动,17%的辅导员认为可以通过“易班”开展同行交流,仅有3.7%的辅导员认为“易班”平台有助于专业学习提升(如图3所示)。可见绝大多数辅导员使用“易班”,是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而较少涉及自身专业发展需要。

图3 辅导员“易班”功能需求选项以“易班”为平台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65%的被访者为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投票,40%在“易班”上加入辅导员培训班级下载培训资料、提交作业,32%的辅导员会选择在“易班”上浏览其他(高校)辅导员的博客、工作案例,仅有6%的辅导员会主动通过“易班”查找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课件视频。绝大部分辅导员只关注自己学校的“易班”,对其他版块了解较少,超过70%的辅导员不知道有外地高校和上海市中小学进驻“易班”。

就进一步拓展“易班”辅导员专业发展活动而言(如图4所示),高达72%的被访辅导员对辅导员在线培训系统(资料库、测评反馈)产生浓厚兴趣,54%的辅导员支持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讨论区(含问卷调研系统),另有30%的辅导员乐于尝试生涯时间轴(成长档案),还有28%的辅导员支持建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含风采展示)。

图4 “易班”辅导员专业发展活动四、辅导员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建设创新

(一)为辅导员的专业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一方面,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系统整理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学科知识、教育方法、工作技巧等资料,形成辅导员专业数据库,方便辅导员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突破学校、区域限制,鼓励全体辅导员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兴趣方向自由组合,贡献个人学习成果与工作经验。通过发帖、撰写博文、上传视频、参与群组讨论等形式引发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网络效应,发挥群体智慧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打造辅导员的网上精神家园,实现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积极认同。

(二)为辅导员实践研究提供更高效的操作平台

“易班”既要为辅导员个体提供反思空间,引导辅导员通过撰写日志,记录工作个案,进行德育叙事,也要为辅导员发展共同体提供协作空间。不仅仅是辅导员之间,专业教师、理论研究者、教育行政管理者都可以是辅导员交流对话、切磋研讨的对象。“易班”可设立专题研讨区,举办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线上分论坛,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导向,倡导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还可以增设在线测评和调查问卷等反馈评价应用功能,为相关辅导员实践研究提供信息搜集和数据支撑功能。

(三)为辅导员的生涯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新手辅导员的成长,离不开代际互动。辅导员与学生一样,也需要名师引领。“易班”平台陆续引入“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发挥示范作用,但是也存在时效局限。可以结合上海市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进展,同步设立辅导员名师“易班”工作室,将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思考、教育经验、成长轨迹一一呈现,便于广大辅导员进行定向追踪和对话交流,学习体会其教育理念和工作艺术,从而提升自身工作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雅静,齐宁,袁海萍.辅导员专业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SNS网络社区优化策略――以“易班”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

[2] 张博文,林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困境透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8).

[3] 王西亚,赵宇光,张宏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 徐涌金,章.关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5] 靳玉军,李晓娟.高校辅导员近30年来的角色演变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6] 吴素梅,等.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